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9日 09:0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南方网
在江西、湖南、湖北很多山区,那漫山低矮的栀子树曾经如此廉价而不起眼,今年,栀子花开后,鲜艳的黄栀子开始身价持续攀升。
据中药材天地网交易中心数据,目前求购栀子的药商已经开出27元每斤的干货价,6元一斤的鲜货价,相比往年收购价格翻了3倍多。
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康缘药业(600557.SH)在其刚刚公布的第三季业绩报告中声称,该公司前九个月临床药品合计销售7亿元,同比增长近40%,但受原材料上涨影响,该公司整体毛利率下降2.7个百分点,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研究报告称,该公司业绩虽然上涨了20%,但远远低于市场预期。
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康缘药业,华润三九在其第三季度报告中也表示,第三季度中药材的大幅上涨,给公司盈利造成很大压力。中药材市场异常火爆,迅速吞噬着中药制造企业的利润。
药企毛利率受损
栀子,茜草科植物,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属中药材中较偏门的小品种,由于多年的烂市低价,最低时收购价不足2元一斤,而且特别滞销,商家多惨淡经营,色素提取业要货高峰期也不见好转,在湖南山头坑尾,很多农民都不屑于栽种这种植物。
而康缘药业的主打产品“热毒宁”却是栀子需求大客户,热毒宁注射液是由青蒿、金银花、栀子等制成的澄明液体。2009年下半年,热毒宁注射液开始热销,直到今年下半年,热毒宁注射液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前三季度该产品销售额翻了一倍多,达3.5亿元,占了康缘药业临床药品销售总额一半。
东方证券分析师李淑花认为,导致康缘药业热毒宁热销的原因有三个,首先是该公司新厂建成,产能瓶颈解决;其次是热毒宁注射液增加流感(高热)适应症;另外热毒宁成为进入医保目录的新药品种。
从去年的采摘季开始,据一位福建籍网售栀子的中间商向记者透露,今年的新鲜黄桅子价格比往年高很多,而且目前价格还在变化。“十月初商贩子在农户的收购价是每斤1.5元,到近几天价格已经涨,也只是每斤2.9元。而中药材市场上,栀子的交易价开出了6元一斤的价格,干货价格高达27元。”
此外,热毒宁的另一主要成分金银花价格也直线飙升,金银花终端价每克0.62元,“湖南产的金银花上半年才四毛多一克。”深圳某药铺店员称。
据康缘药业的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该公司中药材成本平均同比上升了53%,尽管该公司资料声称,热毒宁注射液原料包含金银花等三种药材在成本中占比较低,即使金银花价格继续上涨,影响也在公司可控范围之内。但数据显示热毒宁注射液前三季度的毛利率下降了12.76 个百分点。
除了康缘药业,华润三九在第三季度报告中也表示,公司成本费用控制面临着很大的压力,部分原材料及辅料价格上涨较快,成本上升使OTC、中药配方颗粒业务毛利率有所下降。
据中药材天地网数据,下半年九成中药材价格都在上涨,多数涨幅在30%以上,部分已经翻倍,其中最具代表性是太子参,半年价格涨幅高达500%。云南白药、白云山等主要中成药企业皆在财报中表示承受一定的毛利率压力。
多重流通重疾
记者从深圳一家中药铺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在湖南,一斤新鲜金银花约4-6元,干花约20-35元一斤。经过多重转手后,该店铺从中药市场上买来的金银花每公斤均价约100元。若质量较好的山东产金银花价格则在每公斤120-140元之间。
“这是上半年价格,现在我们都不敢去市场进金银花了,每公斤450元,翻了三倍多!在山东等地,上等金银花甚至被炒到600元一公斤。”该店员说。
金银花是国务院确定的70种名贵药材之一,也是国家重点治理的38种名贵中药材之一,三分之一的中药方剂中用到金银花,由于它抗菌消炎,抗痛毒疗效甚佳,成为非典、甲流、手足口等防治处方的首选药。
今年上半年,少数金银花种植农户预计价格将上涨,捂花惜售,在山东,上等金银花的农户出售价从80元一斤上涨到120元。而在终端,则从140元炒到600元。
中药材业内专家傅青主认为,中药材流通中间环节过多,给资本的介入提供了最为便捷的渠道和温床。“中药材一直是边缘农副产品,靠分散随意生产方式来供给下游产业链的运转,且中药材十年低价,种植周期长,主粮价格持续增长,导致很多农民忽略了中药材可产生的收益,中药材种植信心受挫。”
傅青主表示,近几年疫病多发,新的医改推动医药扩容,推动了对中药材的需求量。要实现中药材的价格稳定,必须回归其价值,激励农户种植,提高供应。傅青主分析认为,此轮中药材涨价,部分品种涨幅过激,部分价值回归。
湖南千金养生坊健康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单蔡翔认为,农产品和农副产品价格整体上涨,对同样具有农副产品性质的药材涨价有明显增递作用,这与农业土地价值及劳动力价值整体上涨相关,长期来看中药材上扬趋势会持续。
因此,由于中成药多为普药,很多药价受到政策限制,单蔡翔表示,药企很难使药材涨价转化为中成药价格上涨,企业不得不通过内部消化来化解成本压力,或者企业想办法控制上游原材料,挤掉中间资本炒作的成本空间。(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