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证券市场 >

热钱汹涌港府抗洪左右为难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7日 09:1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证券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热钱汹涌 港府抗洪左右为难

  国际对冲基金蜂拥赴港筑窝 各方严防热钱泛滥

  香港迎新一轮热钱冲击 市场人士称不亚于1997年

  全球资金泛滥 香港新股排队上市

  A股七成全流通 热钱囤驻香港觊觎内地

  热钱汹涌 港府抗洪左右为难

  各新兴市场近来纷纷推出加息、升值、提高金融税等政策来抵御热钱入侵,以防止资产泡沫的进一步扩大。不过,对于实行联系汇率的香港,这些“抗洪”方法无法应用。港币与美元挂钩,汇率定在1美元兑7.75至7.85港元的固定水平,联系汇率制度令香港完全输入美国的汇率和利率政策,在应对热钱的政策工具上捉襟见肘。

  因此,香港市场讨论放弃联汇制的声音连绵不绝,有学者认为港元应与美元脱钩和人民币挂钩,或者像人民币和新加坡元一样实行有管理的浮动,但以金管局为首的反对方认为,在人民币成为完全可自由兑换货币前,港元不可能挂钩人民币。

  正方:脱钩美元应对热钱

  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院长郑国汉认为,美元一直是港元“汇价的锚”,因为香港经济体系太小,要找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币值又相对稳定的美元挂钩,但美元现在已经失去了“锚”的作用,港元应该和美元脱钩。“几十年前,港元跟英镑挂钩,英镑是港元的锚,但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英镑不断贬值,我们也试过放弃与英镑挂钩。”

  港元与美元挂钩,意味香港货币政策只能跟随美国,因此不能针对本地经济情况制定合适的货币政策。郑国汉认为,联系汇率制度最大的问题,是泡沫破灭时调整过程会很痛苦,“大家都记得1997年后,香港因为汇率不能变,物价、人工要通过相当长的通缩期去调节,伴随的问题是失业增加。”他认为,现在是港元可以脱钩美元的时候,因为现在脱钩只会引发热钱炒港元升值,而不是炒贬值,应付炒升值,金管局只要发行港元接下炒家的美元沽盘即可。他建议,人民币及新加坡元实行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是香港放弃联汇时可以参考的模式。

  巴克莱集团新兴亚洲研究主管Peter Redward预计,港元可能在两年内放弃与美元挂钩,转而与人民币挂钩。他表示,因为人民币在香港的流通量增长非常快,这将令港元挂钩人民币更快成为现实,“时间范围可能会是12到24个月,估计不会少于12个月,但我想,成为现实的时间会比大家预料得早。”

  金管局最新统计显示,截至9月底,香港人民币存款额达到1493亿元人民币,较8月底的1300亿元增加近200亿元。

  反方:取消联汇风险更高

  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则坚持认为,联系汇率制度自1983年以来行之有效,也是香港的货币和金融稳定的基石,目前不能变更,否则将招致更大的风险。

  他在金管局网站发表的署名文章中表示,在全球资金过剩、热钱四处流窜的情况下,新兴市场经济,不论是采用固定汇率制度如香港,或是浮动汇率制度,都在房地产市场和通胀面临相类似的压力。

  陈德霖进一步指出,实际上汇率升值和加息这两项调节工具并不一定是万灵丹,因为在一个对外开放而又没有外汇和资本账管制的经济体系,汇价上升会吸引更多热钱流入,通过炒高汇价来图利,另外加息亦会增加热钱流入的吸引力。陈德霖认为,虽然有大量资金流入香港,其中一部分当然有进入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图利,但起码在联系汇率制度下,对外来资金并不存在汇率升值和套取高息的诱因。而若与港元脱钩,汇价必然会大幅波动,被大户炒家炒上炒落,上下其手,而这些情况在1983年实行联汇制度之前亦发生过,应该以此为鉴。

  陈德霖还表示,目前港元与人民币挂钩还不是时候。因为港元与人民币挂钩需要符合三大基本条件。第一,香港的经济周期该与内地大致同步。在现阶段,香港的周期更多是受内地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流量的影响,而内地需求对香港周期的影响反而较轻。作为一个主要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的周期在很大程度上受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状况的影响。第二,人民币要可以完全自由兑换,内地资本账户管制已完全撤除,任何币种的资金可以自由进出。第三,内地的金融和资产市场要有很大的广度、深度和流动性,可以让香港外汇基金持有大量的人民币资产,既可用以支持港元的汇率,又可以保值、增值和应付不时之需。

  高盛亚洲经济分析师冯殷诺近期也发表研究报告称,香港现在与美元脱钩所引发的负面代价要大于好处,因此相信港府现在除了跟随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所能做的不多。他表示,虽然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实现完全自由兑换后,港元有望最终与美元脱钩而与人民币挂钩,但目前港元与美元脱钩的条件尚不成熟,预计香港5年内基本不可能放弃联系汇率,即使10年之内,港币与人民币挂钩的几率也低于50%。(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国际对冲基金蜂拥赴港筑窝 各方严防热钱泛滥

  统计显示,由于美国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2)令热钱涌入亚洲,近期有大批的对冲基金也纷纷选址落户香港。市场人士认为这一现象表明,在热钱泛滥的情况下,以对冲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大鳄或将再次搅动全球金融市场,各方需要密切关注。

  港新增对冲基金创纪录

  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韦奕礼日前宣布,截至今年9月底,香港的持牌对冲基金公司数量达到307家,创历史新高纪录。他指出,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在港对冲基金的数量增长了大约50%;今年前9个月里,香港证监会新批出的对冲基金公司及对冲基金经理牌照数量已相当于去年全年的总和。另据香港证监会的统计数据,目前在港持牌的对冲基金经理已达2584名。

  据悉,继曾在1998年狙击港元的国际炒家索罗斯旗下的基金落户香港后,欧资对冲基金Altis Partners也宣布在港成立首家欧洲以外的分公司。

  有香港财金界的人士认为,在美国宣布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后,大量资金争相流入亚洲的趋势将会延续,因此国际对冲基金就瞄准这个机会,纷纷选择落户在具有国际金融中心等优越条件的香港。

  上述市场人士指出,为迎接QE2,中国、日本、印度、新加坡、泰国和韩国等政府相继采取措施预防大量热钱的流入,但香港在联系汇率体制下并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加上资金可以自由进出,更容易吸引对冲基金在港建立“据点”。

  各方严防热钱泛滥

  事实上,当年以索罗斯为首的金融大鳄狙击港元、横扫亚洲金融市场的一幕,至今仍令不少投资者记忆犹新,因此,香港各界对于近期国际对冲基金扎堆入港的现象十分关注。

  有证券业人士质疑,允许索罗斯的基金在香港开业等于变相增加港股市场的风险。日前在一个公开场合上,有香港凤凰卫视“读报人”之称的杨锦麟就怒批美国的QE2是让“祸水外流”,他指出,美国狂印钞票冲击其他国家金融市场,令全球热钱泛滥、楼市股市资产泡沫飞涨,是一种不道德的举动。

  香港银行公会主席洪丕正表示,在美国推出QE2后,美元将加快走弱的步伐,令港元资产的吸引力更为明显。由于预计香港资金的进出将会增加,这将使香港资本市场波动更大,势必影响到香港的楼市、股市及汇市等,他呼吁投资者要小心衡量风险。

  不过,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长陈家强表示,投资与开公司是两回事,因资金是流动的,与基金在何处开业无关。也有对冲基金经理表示,索罗斯早在1998年就已可远在海外狙击港元,这说明是否在港有办事处并非问题的重点所在。他认为,索罗斯等大型对冲基金选择落户香港,是因有这里有财力雄厚的投资大户,可以方便吸引客户。(证券时报)

  香港迎新一轮热钱冲击 市场人士称不亚于1997年

  美联储重启量化宽松的决定让香港特区政府部门不敢怠慢,消息公布后,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一大早便公开表示,金管局会密切注视市场情况及宏观金融环境,若资产价格上升压力增加,当局会采取针对性措施以确保银行体系稳定,保持信贷准则及风险管理水平。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也一早表示,新量化措施推出后预期资金会继续流向新兴市场,而香港楼市及股市亦会有一定压力,政府会密切留意市况,再决定是否需要推出额外措施。他继续呼吁投资者要量力而为,不要进行炒卖。

  陈德霖指出,美国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能否达到效果,对经济及就业成效的关键,在于能否开通信贷渠道,中小企取得所需资金,扩充营运及创造职位。另外亦要留意消费者会否增加消费,这将取决于家庭储蓄率及负债水平的变化。

  但他指出,措施成效需实时观察,未来数月,市场将对成效有不同评估及看法,金融市场会因而作出反应及较大波动,投资者要小心处理。

  香港资本市场人士昨天就此消息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称,普遍反映此消息将会助长近期以来已经日渐升温的股票市场,同时香港将会继续承受全球热钱冲击。

  睿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执行董事、睿智华海基金管理人张承良博士在昨天收盘后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美联储的决定一个最直接的结果是加大了市场的流动性,全球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将会不同程度地受益;而在短期内,将令美元兑其他货币将出现普遍下跌趋势。

  在美元贬值与香港IPO市场的火热推动之下,海外热钱涌入香港的趋势可能会进一步推升港元汇率,令联汇制再受冲击。金管局发言人昨天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截至昨天晚上7点以前,尚未采取大规模的市场干预行动。“我们仍然会按约定的汇率向银行进行(买入美元)交易。”发言人说。但她同时表示,由于市场行动很可能随时会进行,不排除当天晚上会有行动发生。

  张承良认为,新兴市场普遍受到投资者的欢迎,将成为下一轮热钱涌入的重点。而在新兴市场里,香港市场将可能更受重视。

  “在新兴市场中,印度、巴西等地股指已经先后达到或是创下金融海啸以前的新高,而香港市场却仍然离此前的历史高位有一定距离。”他说。

  有美资对冲基金经理对本报表示,近期热钱流入明显,不少对冲基金管理人不断收到购买基金的请求,连一些香港的共同基金也受到了热捧。他透露:“近期的资金流入不亚于1997年的情况。”(第一财经日报)

  全球资金泛滥 香港新股排队上市

  证券时报记者 徐欢

  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出台,全球资金泛滥,香港恒生指数上周连涨五天,一周内共上涨7.71%,创一年半来最大单周升幅。与此同时,香港资本市场在年底迎来了一轮火热的“新股”上市潮。自10月以来,共有22只新股登陆香港资本市场,共融资了1900.17亿港元。本月还将有7只新股即将陆续登陆香港资本市场。

  四只新股本周公开招股

  本周,共有四只新股进行公开招股,其中不乏过往上市中途夭折而今卷土重来的企业。

  内地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熔盛重工(1101.HK)与中信大锰(1091.HK)昨日开始公开招股。熔盛重工计划发行17.5亿股,招股价在7.3至 10.1港元之间,最多融资176.75亿港元,为今年融资额第三大新股。熔盛重工曾在2008年尝试上市,后因金融危机导致市场不佳,上市计划因此夭折。目前,熔盛重工已引入7位基础投资者,当中包括中投、中国海洋石油、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南方基金以及西京投资等。

  从中信资源(1205.HK)中分拆出来的中信大锰计划全球发售7.5亿股新股,招股价在每股2.10港元至2.75港元之间,将集资15.75亿至20.625 亿港元。目前,已引进基石投资者Gaoling Fund认购其2.27至2.97亿股股份,相当于上市后股本7.5-9.9%。据悉,目前其国际配售部分已获3至4倍的超额认购。

  另一重拾上市计划的内地最大婴儿车生产商好孩子(1086.HK)将于11日进行公开招股,共发行3亿股,招股价在3.7港元至4.9港元,集资额在11.1亿至14.7亿港元之间。

  将于12日开始公开招股的金活医药(1110.HK)招股价在1.33港元至1.6港元之间,计划发行1.5亿新股,集资1.995亿至2.4亿港元。金活医药为国药(1099.HK)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在内地分销京都念慈庵、喇叭牌正露丸等。

  新股认购反应热烈

  即将正式挂牌上市的四只新股在此前的公开招股阶段备受投资者追捧。其中将于明日挂牌的天伦燃气(1600.HK),已获超额认购逾437倍。将于16日挂牌上市的理士国际(0842.HK) 以及泓淋科技(1087.HK)分别获得94倍以及38倍的超额认购。

  此外,有消息称,在11月5日开始公开招股,并将于17日上市的岁宝百货公开配售已获得5.8倍的超额认购。岁宝百货6月份上市遭搁浅,5个月后重启上市计划,计划发行6.25亿股,招股价在1.85元至2.55港元之间。然而,在资金泛滥的宽松环境下,即使众股“歌舞升平”,但也并不乏失意者。长甲地产在11月4日突然宣布搁置赴港首次公开募股计划,成为香港新股市场踏入第四季度以来,首家搁置上市的内房新股。长甲地产发表声明表示,搁置上市是由于中国房地产政策存在着不明朗的因素。

  香港交易所资料显示,香港在2010年前十个月的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金额为3459.40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074.60亿元上升222%,并超越2006年全年创下的3338.52亿港元这一纪录。此外,2010年前十个月共有78家新上市公司登陆香港资本市场,较去年同期的44家上升77%。(证券时报)

  A股七成全流通 热钱囤驻香港觊觎内地

  央行行长周小川画了个 “池子”。A股市值全流通比例提高到七成。索罗斯真的来香港了。

  以上是自上周五以来发生的3件财经大事。当然,有可能成为1件事。

  美国抛出6000亿美元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后,对于由此将引发的全球流动性泛滥,我国官方最权威的声音来自于周小川:中国可进行总量对冲,即可以将短期的投资性资金放到“池子”里面。

  “池子”是什么?在周末的各种讨论声中,“股市说”颇得人心。

  但是,A股这个“池子”有足够的容量吗?随着中国石油1575.22亿股原始股昨日 (11月8日)的平稳解禁“落地”,A股迈入了七成市值全流通的阶段,这一流通市值规模达到20.71万亿元。“中国最大的蓄水池就是股市。”有观点认为。

  据悉,近两月来流入港股的热钱约有6500亿港元。以香港作为“中转站”,觊觎进入内地市场,被视为是这部分已经囤驻,以及即将流入资金的最终目的。

  A股“蓄水池”成形

  本年度最大的解禁巨浪,在中国石油 (601857,SH)1575.22亿股原始股平稳“落地”后,宣告退潮。截至昨日收盘,A股总流通股本已有1.86万亿股,占A股总股本2.64万亿股的70.45%,而总流通市值也达到20.71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28.74万亿元的72.06%。至此,A股的流通股本占总股本超过七成,说明A股已经渐渐进入全流通时代。

  从中登公司最新统计数据来看,目前A股市场虽然有大量限售股解禁,但是真正减持的股数却很少,其中股改限售股减持量占其解禁量的比例不足20%。这说明A股存量限售股在日益增多,如同一个容量巨大的“蓄水池”。

  有业内人士称,周小川所谓的“池子”,很可能就是指国内A股市场,若将热钱留在股市中,防止其涌入实体经济,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资本异常流动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对此即认为,“在房地产资产遭到打压的情况下,中国最大的蓄水池就是股市。而周小川提到的‘池子’,从目前国内市场来看,可以是A股市场,也可以是股市周边的金融衍生品,范围还是比较广的。”

  热钱囤驻香港 觊觎内地

  热钱来了。先到了香港。

  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此前表示,由于受到热钱的冲击,香港房地产价格已经先声夺人。整体楼价由2008年12月谷底至今年9月上升47%,由去年11月至今则上升17%。“本轮成交量的升势于2009年第二季度展开,以过往标准而言,成交量维持在目前高位的时间偏长。”

  除楼市外,香港的股票市场也不甘落后。根据金管局的统计,恒生指数和MSCI太平洋指数从2007年10月底的高位回落约65%后,在2009年3月反弹,至今两个指数均已自当时低位上升超过一倍,升幅分别为113%和127%。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一方面,美国的疲弱经济以及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的可能性将导致资金大量流出美国本土;另一方面,人民币持续升值及中国央行年内再度宣布加息的预期持续热化。这将引发未来会有更多国际热钱因虎视中国内地市场而流入香港蛰伏。”

  代表人物,就是索罗斯。

  此次,索罗斯旗下基金获牌到港营业,香港证监会开出两个条件,即基金只可向机构投资者提供服务和不得持有客户资产。

  市场一直相信,索罗斯基金一直看准的是亚洲,且主要是中国内地的投资机会。

  事实上,内地和港股市场自去年起多次出现索罗斯旗下基金的身影,范围涵盖新股、二级市场,行业亦横跨金融、地产、航空及医药等。当中最炙手可热的当属在香港招股的四环医药(00460,HK),索罗斯旗下量子基金斥资4000万美元成为其基础投资者。而在去年底龙湖地产(00960,HK)和民生银行(01988,HK)上市时,均传出其入货的消息。

  至于A股市场,一直有消息传索罗斯正在建仓,但公开资料很少。只有已被平安保险收购的深圳发展银行曾于首季报披露,索罗斯基金于今年2月3日到该行考察,包括其深圳、上海分行,谈论内容包括营运情况及发展战略。

  有分析指出,如今热钱流入香港和内地是大势所趋,对冲基金蜂拥至港,可在香港买到持有人民币资产的内地企业股票,享受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资产升值,绝对是顺应了市场方向。

  就在10月28日晚,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已收到香港人民币清算行通知,与上海外汇交易中心就贸易结算交易所指定的本年度80亿元人民币兑换配额已经用完。根据香港《文汇报》报道,目前有大约6500亿港元的热钱囤积香港伺机进入内地。(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