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观点
早报记者 陈静思 发自北京
昨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需求推动和成本拉动导致了最终产品价格的上涨,而这一态势或将持续到明年2月。
刺激政策成涨价因素
赵萍认为,需求和成本的双重作用,是此轮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我国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经济刺激政策,具有一定副作用,大规模投资带来对生产资料价格的快速拉升。上个月PPI高于CPI,也就是说对于生产资料和中间产品的需求旺盛,PPI上升自然向下游传导,需求的增长快于供给增长,价格出现上升态势。”赵萍说。
成本方面,赵萍指出,一是国际大宗产品价格上升造成了国内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此外,我国灾害天气导致农产品歉收,也是影响因素。而热钱流入对农产品的炒作,使得棉花、糖等原材料成本上升,下游制成品的价格被推高。另外,运输、动力也在上升,企业总成本上升,导致涨价。
适当放缓资源价格调整
对于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的“增强调控针对性,改善价格环境”,赵萍认为,这里所说的针对性就是要“针对当前推动价格的最主要因素出台调控措施”。
大宗农产品供不应求导致的价格上升,可以通过投放国家储备粮、储备油、储备糖的措施,平抑物价。
对于热钱流入带来的物价上涨,赵萍认为,“货币政策平抑物价还是相对较好的办法,通过投资和炒作使得价格上升的炒作资金并不完全是自由资金,而是通过贷款、融资得来的。调息可以提高投机者的资金成本,是相对有效的。”
“货币政策能压不能推。”赵萍解释,“用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效果并不明显,但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比如国家投资对经济拉动效果明显;对于控制经济过热,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效果好一些,投资资金的回笼以及社会货币投放总量,都会受货币政策的影响。”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赵萍强调的是,“在物价普遍上涨阶段,石油调价、电价改革可以适当放缓,应当选择物价平稳的时期进行改革,对于物价的压力会相对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