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9日 10:0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东方早报
明年揭晓技术路径 “十二五”出验证机
“发动机总体方案设计年底初步完成,明年基本确定技术路径,随后将与国内外供应商开展详细设计,陆续启动发动机各大部件的研制工作。预计到‘十二五’可以推出验证机”
——中航工业商发副总经理李继保
早报记者 熊晓辉 发自珠海
在珠海航展期间,国产大飞机C919的“中国心”——国产发动机首次以三维演示动画的形式亮相。这意味着由中航商用飞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航工业商发)承担研制任务的C919发动机已经有了看得见的“雏形”。
负责技术工作的中航工业商发副总经理李继保在航展间隙接受早报记者的采访,介绍大飞机发动机下一步的几个时间节点,“发动机总体方案设计年底初步完成,明年基本确定技术路径,随后将与国内外供应商开展详细设计,陆续启动发动机各大部件的研制工作。”
年内完成设计方案
记者在珠海航展发动机展区看到,由中航工业商发研发中心技术人员参照目前总体设计进度所制作的三维演示动画,在总体结构上,已能够将发动机九大单元体耦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产品。
这是国产大飞机发动机首次向世人展示项目的研发进展。“仅动画制作就用了两个多月。”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由于涉及保密,三维演示动画暂时还不对外国人展示。
中航工业商发研发中心工程师南长峰告诉记者,发动机由整流罩、风扇增压级、中介机匣、高压压气机、燃烧室、高压涡轮、级间机匣、低压涡轮、涡轮后机匣九大单元体组成,这九个部分精密耦合后,再加上外部管路和附件机匣,就可装配成一台完整的商用发动机。
自今年5月正式启动项目总体方案定义和关键技术攻关以来,中航工业商发已组建了一支代表中国航空发动机领域最高水平的“国家队”。
据了解,该团队的构成人员包括商发研发人员、中航工业系统内发动机有关厂所的资深工程师及专家、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等,目前正分为10多个专业组,开展方案设计、论证和关键技术攻关,预计今年年内完成第一轮设计方案,明年再和供应商及合作伙伴开展详细设计,进入单个部件的设计和试制。
最终目的形成“产业化”
2007年2月,国务院通过大型客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立项。中航工业商发作为项目主体和总承制单位,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上海电气集团、上海国盛集团以40%、15%、15%比例共同出资组建,另外30%的股权将面向国内外引进战略投资者。
在中航工业商发负责技术的李继保,198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在中航工业集团做军机的成都所和沈阳所都有过任职经历,深知发动机研制的个中艰辛。
作为飞机“心脏”的发动机被喻为制造业领域“皇冠上的明珠”,其性能及技术水平对于飞机整体而言,在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等关键指标上均占据超过半数的权重,研制技术难度大,风险高,投入多,周期也长。
按照设计要求,国产大飞机发动机定位于150座下一代干线飞机,将比波音737现在用的发动机更优秀,经济性能更好,污染更小,舒适性更高。
李继保说,在项目论证的时候,也有人认为发动机太复杂了,不要搞了。但是如果只是配装国外的发动机,别人随时可以“卡脖子”。“这并不是一个假想。我们的军机多次出现过这种情况。在ARJ21上也出现过国外关键系统设备供应商‘卡脖子’的现象。”
“这个项目首要使命是要形成自主的知识产权。”李继保说。
在李继保看来,中国做自己的发动机还有更深层的考虑。“第一我们要做出硬件,第二我们要做出整个设计体系,第三我们要培养一支队伍。”而最终目的是形成“产业化”。
举国参与,三步走
按照此前公布的时间表,国产大飞机C919计划2010年完成初步设计,2012年完成详细设计,2014年实现首飞,2016年完成适航取证并投放市场。
李继保对早报记者明确表示,“国产发动机赶不上C919首飞。”他谨慎透露,“这个项目分为三步。第一步是验证机(注:指验证发动机总体方案性能、耐久性和可靠性的飞机发动机),第二步是发动机,第三步是产业化。现在走的是第一步。预计到“十二五”,也就是下一个五年计划,验证机能摆在台面上。”
今年11月2日上午,在上海市闵行区莲花南路、剑川路交界的一处地块上,中航工业商发450亩研发基地完成规划设计及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后,正式破土打下第一桩,预计将在2013年竣工。
目前,上海划拨的450亩商发研发基地正在加紧建设,规划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据介绍,该基地主要功能定位为研发中心、适航中心、客服中心、国际交流中心,预计将在2013年竣工;上海还在临港重装备区划拨1300亩土地用于商用发动机总装试车基地建设,主要功能定位为总装试车、大修、国际合作与转包、产业集群。
李继保说,将来C919这架飞机在上海起飞,世界上没有把飞机总装、发动机、航电放在一个城市的先例。这说明上海的装备制造业的水平。
中航工业商发与国外航空发动机公司的合作洽谈也在开展。自今年4月启动供应商考察工作以来,已陆续考察国内30余家发动机研制领域的整机、系统、零部件厂商,计划2011年初发布项目征询书,并适时开展国外供应商的考察评估工作。
“这是一个举国参与的项目,我们国内的所有厂所都要干,可以分工。国外的公司有些也可以做,成立合资公司。”李继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