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消费调查频道 >

糖价坐上过山车游资继续对食糖“虎视眈眈”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30日 08:4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东方早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据新华社南宁11月29日电 随着新榨季的到来,国内糖价11月以来走出了一波“过山车”行情,食糖吨价在短短十多天内下跌千元。

  11月8日,食糖主产区广西首批新糖上市,报出7600元每吨的高价,比旧糖7350元到7400元每吨的报价要高。而与2009到2010榨季第一批新糖4350元每吨的报价相比,新榨季新糖报价足足提高了3250元,涨幅高达74.7%。

  此后,随着新糖入市量增加,糖价迅速跳水,各食糖主产区报价相继跌破7000元每吨。

  在新榨季新糖上市供给增加、流动性收紧、调控物价“组合拳”出击的背景下,国内食糖期货、现货价格均迅速出现大“跳水”,全国主要产糖区新糖价格十天之内下跌近千元。

  目前,广西糖厂渐入压榨高峰期,广东糖厂也于11月25日开榨,新糖上市量增多。

  多家制糖企业负责人表示,随着新糖逐渐上市,食糖市场供需偏紧情况将有所缓解,糖价仍有进一步下调空间。

  国储糖的售价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方对当前糖价的判断。22日,中央第二批储备糖抛售,总量22万吨,拍卖最高价6260元每吨,最低价5650元每吨,均价6086.45元每吨。

  就在一个月之前的10月22日,新榨季第一批国产白砂糖平均成交价格约为6680.56元每吨。短短一个月内,每吨拍卖价格回落680元。

  高糖价时代或来临

  糖价的回落,使得各方看弱年底前的糖价走势,游资现暂时离场迹象。然而一些业内专家指出,由于食糖供需缺口的存在,加之游资“游离”在食糖外围,食糖遭受的“内忧外困”局面决定了远期糖价依旧有走强的可能。

  根据11月1日桂林糖会透露出的消息,2010到2011榨季全国食糖产量预计约为1200万吨,以国内食糖消费量为1400万吨预计,尚缺口200万吨。

  国际糖市供需偏紧也给国内糖价带来压力。路易达孚北京公司糖业部赵亚林认为,由于国际上食糖减产国家较多,且全球库存偏低,需求还是比较旺盛。此外,巴西产量不及预期,大产糖国也多减产,中国还需大量进口,糖市未来基本面看涨。

  有专家分析,经过几年减产,中国库存偏低,一旦中国补库,就有可能拉高国际国内糖价。

  新华社记者了解到,目前高盛、嘉吉等国际投资机构虽然短期看弱糖价,但长期依旧看多。浙江一名炒家告诉新华社记者,近两个月内,国内糖价出现强势大涨的可能性较小,但一般来说,6至9月为用糖高峰,届时中国也有可能大规模补库,国际国内糖价都有再次上涨可能。

  此外,成本推高糖价也成为不可忽视的因素。2010到2011榨季,广西将普通糖料蔗收购首付价由上榨季的260元每吨提高到350元每吨。业内人士告诉新华社记者,按350元每吨的收购价标准,广西糖业企业制糖成本为4100元到4250元每吨。若糖价进一步走高,由于糖业独有的“糖蔗联动”机制,甘蔗收购价还有可能进一步提高。

  一些业内人士称,排除目前通胀因素,再考虑到中国食糖生产当前面临的情况,未来糖价维持在6000元每吨较为合理。

  种甘蔗每亩收益仅430元

  新华社记者采访的多位糖业界专家认为,此轮糖价上涨,固然有游资炒作推波助澜,但“苍蝇不叮无缝蛋”,国内食糖供给偏紧才是根本原因。

  此轮糖价上涨过程中,很多人将食糖增产的希望寄托在甘蔗种植面积的增加上。但业界人士认为,在城镇化背景下,单纯依靠种植面积的增加来提高产量已不可行。

  新华社记者在广西、云南等食糖主产区采访发现,持“种甘蔗并不挣钱”观点的蔗农不在少数。广西糖网的调研数据显示,广西农民种植甘蔗的每亩收益只有430元左右,而种植花生、玉米等的每亩收益可达1090元、920元左右。

  广西壮族自治区糖业公司原副总经理陆益栋说,国内甘蔗种植成本偏高,而甘蔗成本占食糖成本超过50%,导致食糖生产“致命的薄弱”。

  目前,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多达1500多万亩,但科技含量低,导致食糖生产效率偏低。

  蔗区大多处于贫困落后地区,土地贫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甘蔗产量。广西糖业协会理事长农光说,目前广西蔗农每亩的肥料成本就高达500元到600元,施肥成本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此外,不少蔗区水利设施依旧薄弱,甘蔗种植受到掣肘。新华社记者近日在广西崇左等地的蔗区看到,目前甘蔗种植基本还是“靠天吃饭”,亩产不过4到5吨,而深耕浅种、采用滴灌技术的蔗田亩产可达8到10吨。

  甘蔗种植机械水平偏低使得人力成本上升对蔗农收入的影响颇明显。新华社记者了解到,目前广西砍蔗费用每亩就高达100多元。与此相对应的,甘蔗收割机研制三十年未有突破,日本产的收割机售价高达30多万元,成为国内制糖企业“无法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