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1日 09:3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12月11日电 (记者叶锋)在“蜗居”了20多年的老公房里,年过七旬的退休工人夏勤诚愉快地向记者谈起他将搬迁的新家一套47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比眼下居住面积大5倍。这是他一辈子的梦圆之时。
夏勤诚们陆续“圆梦”的背后,是今年上海保障房工作的进一步提速。这一年来,这座特大型城市以坚定的决心、巨大的投入和创新的制度,使“住有所居”的保障蓝图一步步化为现实。
一个“安居梦”:从老公房到新小区
在上海市区新乐路100弄里,夏勤诚和老伴已生活了20多年。老两口的房间在三楼,面积仅8平方米左右,既是卧室,又是客厅,而厕所、厨房都是多户公用的。随着年岁增长,老夏觉得每次攀爬狭小的楼梯,都是一件费力的事。两个人每月退休金合计3000元左右,买不起商品房。
保障房的“阳光”,照到了老两口。去年年底,上海启动了首批经适房供应。老夏和老伴第一时间提交了材料。经过审核、公示、摇号、选房等一道道严格程序,老两口终于在今年下半年选定了一套一居室房源。
新房子在松江泗泾地区的“新凯家园”。这是集中试点供应徐汇区的房源所在地。“新凯家园”是全新的小区,小桥流水,鲜花草地,景观宜人,周边医院、超市等配套设施也正逐渐齐备,离连通市区的地铁9号线步行只需15分钟左右,但房价仅相当于周边商品房价一半多一点。老夏选中的房子,建筑面积47.18平方米,每平方米价格4762元。
老两口取出全部存款支付了20%的首付。剩下的款项,原准备通过置换所住公房的使用权来筹措。不过,由于此房是政府“代管房”,其使用权无法交易。着急的老夏几次找到区房管部门。几经协调,相关部门从实际出发,决定由政府出面回购该房屋的使用权。这样,老两口的购房连同装修款都有了着落。
今年以来,上海有许多像夏勤诚这样的住房困难群众,得益于加快推进的保障房工程而改善了居住条件。比如,经适房方面,徐汇、闵行两区试点的供应工作,共受理申请家庭2565户,最后选定住房的家庭合计1939户。截至目前,已有1696户居民签约购房,占选房家庭的87.47%。从今年第三季度起,上海全市中心城区和有条件的郊区全面推开了经适房工作。
一本“企业经”:“社会责任”和“企业利益”间的最佳结合点
“规模最大、速度最快。”对2010年承担的保障房建设项目,上海城投置地集团董事长俞卫中如此评价。这一年来,这家国资背景的房企承担的保障房开工量约100万平方米,在建量超过140万平方米,竣工量约55万平方米,“规模是往年的两倍甚至数倍”。
今年,上海的公共租赁房政策也正式“破冰”。城投置地在杨浦区江湾基地建设近两年的一批保障房源即将竣工,建筑面积达15.7万平方米。目前,政府有意将其回购用作公租房源。“以建筑面积计算,公司今年保障房的建设规模已占全部住宅开发量的七成左右。”俞卫中说。
目前,上海有多家国资背景的房企承担了保障房建设任务。这些房企视保障房为新的“蛋糕”。记者了解到,个中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来央企、民企在上海“地市”竞争激烈,上海不少经营稳健的国企通过招拍挂程序拿地难度越来越大,保障房项目则确保企业有一定的土地储备和开发规模。
另一方面,政府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在“社会责任”和“企业利益”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比如免除土地出让金、各种税费,提供信贷优惠等,使保障房开发有微利、薄利可图。而保障房的销售要比市场化的商品房更为稳定,这也使得企业回收成本的风险大大降低。
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刘海生表示,上海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运营中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提高效率,确保持续推进。比如,上海市、区(县)政府将组织和扶持一批从事公共租赁住房投资经营管理的专业机构,具体负责公租房建设投资、房源筹措、定向供应和经租管理。运营机构具有法人资格,着重体现公共服务的功能,为实现公共租赁住房可持续经营,以保本微利为原则,采取市场机制进行运作。
一盘“民生棋”:“市场”和“保障”住房体系同步完善
上海在住房问题上遭遇的困难在大型城市中具有典型性:房价较高,土地供求矛盾突出,包括外来人口在内的各类人群住房需求庞大,住房与户籍等问题交织,等等。
上海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房地产市场调控目标很明确,按照“以居住为主、以市民为主、以普通商品房为主”的原则遏制高房价,同时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完善市场和保障两大体系。
在此目标下,这一年来上海在保障房这盘“民生棋”上频频落子,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速。建设规模上,经适房今年再开工400万平方米,使累计开工达到1000万平方米,竣工达200万平方米;公租房通过新建、改建、收储等多渠道筹措100万平方米;动迁安置房截至10月底已开工约730万平方米,已完成全年任务的91%;这三大“品种”均将顺利完成今年任务。保障对象上,廉租房已累计5次降低申请标准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公租房则首次使保障房受益面从“户籍人口”拓展至“常住人口”。
保障房建设进展加速,与土地供应的显著增进密不可分。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冯经明表示,今年上海住宅用地计划供应1100公顷,其中保障性住房和中小套型商品房用地比例不低于70%。截至11月30日,已供地1057公顷,其中仅保障房用地供应已达775公顷,今年的任务有望超额完成。
制度改革加快了保障房的开工。比如,浦东新区航头大型居住社区基地于今年4月正式启动土地储备,9月底即开工建设,比以往普通住宅项目的周期缩短一半以上。何以做到这一点?“这是土地审批手段电子化以及各项审批流程改革、优化的结果。”上海市规土局土地利用处负责人说。
(叶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