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央行行长周小川《财经》年会演讲实录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7日 21:1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财经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2010 年12月17日《财经》年会“2011:预测与战略”在北京举办。以下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财经》年会上的演讲实录:

  女生们,先生们,早上好,非常荣幸能够参加今年的“2011年:预测与战略”财经年会,首先大家来参加财经年会表示祝贺。

  我想今天选择什么题目完成自己的任务,两个月以前,中央召开了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对“十二五”规划的建议。这个建议里专门有一段讲了有关金融体制的发展、改革和“十二五”期间的主要工作任务。当然,除了在这一个段落里以外,还有一些涉及金融改革的内容分别分散在农业段落、市场段落和对外开放段落里面。我想我们需要对“十二五”建议和下一步做的“十二五”规划,对这些问题一一做出讨论。

  12月15日,我在北京大学专门讨论了“十二五”建议中关于金融部分,第一句话就是“建立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今天选择第二句话“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推进利率市场化也是多年的提法了,在“十二五”中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有其特殊的意义。可能会见到一些明显的进展,我个人认为。

  为什么要利率市场化

  首先,讲一下为什么利率市场化?

  第一,利率市场化反映资源配置优化的效果。从1992年中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要优化资源配置。利率是非常重要的价格,因此利率市场化应该配合市场、资源起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利率也是很多其它产品所参照的一种价格。

  第二,整个改革过程都要尊重企业的自主权。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定价权。金融机构目前都是按照企业来运行,除了个别还保留为政策性金融机构,因此,反映企业金融自主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它们的定价权。

  第三,反映客户的选择权。银行的客户既有居民,也有企业,还有各种各样其它类型实体,他们在市场上有选择权,他们对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可以表示满意,不满意,可以选择这家,也可以选择那家,同时可以选择不同价格的产品。

  第四,反映差异性、多样性的要求,以及对风险的判断。在市场运行条件下,就像其它商品一样,会出现更多的差异化。对于风险的掌握建立在判断的基础上,每一个客户,每一家银行,每一个金融机构,对同一件事风险判断都会出现差异,将来对风险的掌控可能反映在他们对于产品定价方面。

  第五,基本上应该反映宏观调控的需要。宏观调控,其中包括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要有一个顺畅、有效的传导机制,来影响市场价格和对市场定价产生必要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已经取得进展

  其次,利率市场化是一个过程,今年已取得一些进展。亚洲金融风波恢复之后,利率市场化进展有这样几个内容可以回顾一下:

  第一,外币存贷款利率上分几个步骤,将国内外币存贷款利率已经都放开了,主要发生在2003年、2004年。

  第二,扩大企业贷款定价权。最开始扩大企业贷款定价权,浮动范围只有20%左右,后来贷款上浮范围扩大到1.7倍,再往后贷款上浮取消了封顶,彻底放开。下浮的幅度为基准利率0.9%,还没有全部放开。到2004年、2005年,存款利率实行下浮。

  第三,在企业债、商业票据方面全部实行市场定价,对价格没有任何限制。随着各种票据、各类公司型的债券,在多种市场上,特别是在OTC市场上的发展,很多企业特别是质量比较好的企业,它们可以选择发行票据和企业债来进行融资时,已经完全不受基准利率的限制了。

  第四,汶川地震的时候,开始扩大关于住房抵押贷款利率企业决定自主权。因为想让汶川地震的住房尽快恢复,所以给他们的贷款浮动范围有所加大,表现支持汶川地震以后的灾后重建。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实际上企业并不是特别愿意为住房抵押贷款定价。

  利率市场化需要其它环节的配合

  在下一步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大家肯定知道这是一个和其它改革都有相互关联度的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要讨论一下,需要培育哪些条件,需要哪些方面的配合关系。

  第一,利率市场化是在市场竞争中所产生的,它是金融机构在正当的市场竞争条件下,通过竞争来定价。定价可能有偏差,但是有竞争,有多样化、多元化,有多个机构参与,总体来讲会市场就会正常。

  第二,市场竞争首先一个条件要有财务硬约束,而不是软约束。硬约束企业跟软约束企业相互放在一起竞争,也会出现大量问题。在2003年、2004年的讨论中,有的银行还基本上是政策性银行,另外一部分迈进了商业银行,把它们放在一起竞争,就有问题。商业银行和现存政策性银行的财务约束情况不一样,有补贴的人和没有补贴的人没有办法放在一起竞争,竞争首先一个条件是硬约束。

  除了硬约束,还引入一个概念,硬约束意味着公平正当的自我约束型竞争,另外金融界有一个现象,我叫“病号型竞争”。这次金融危机大家也都见到了,一个金融机构往往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它可能会挣扎,需要高息揽存,需要发行一些价格高的工具,掩盖资产负债表出现的问题,来继续残喘,希望在未来有机会挽回来,这样机构我们见到很多。

  在中国自己的经验也存在这样的情况。我那个时候经手的证券公司出现问题以后,大量发行柜台债,而且有些是违规的,利息很高。此时,他们是病号,甚至是危重病人,他们在残喘。这种情况下,很可能扰乱正常竞争秩序,同时会使得利率市场化中出现很多不希望的现象。

  银行客户应该自我选择商户。目前,除了特别的大客户,一般客户本身没有定价权,满意或者不满,他们只是价格的接受者。平常去商店买东西的时候,如果对这个价格不满意,顾客往往可能去另一家看一看,看看对谁满意。但是由于我们多年计划经济的传统和过去所谓固定价格的传统,仍旧有一些客户,感到不满意,马上就要向政府去表达,认为是政府什么事情做得不对。实际上也要看到,像上街买东西一样,这是竞争性的市场服务,客户也应有权选择。如果都把这些事情归结于政府,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它们也会有一个问题。商业银行按照自己的风险判断,形成自己的价格,如果客户将这些行为解读为带有政治性的表现的话,就会妨碍利率市场化系列改革的进展。

  第三,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利率市场化进一步发展情况下,能够使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继续有效,而且应该更有效,不光是在正常时间有效,在危机期间,也应该让货币政策有效。

  第四,商业银行要有自我承担损失的准备,要自己能够敢于扛起风险定价的责任。也就是商业银行自己判断风险溢价,然后确定自己的价格。这里商业银行所谓的“承担损失”,不一定是经济损失,如果你的定价跟同业不一样,有可能损失的是客户,损失的是份额。从国际角度来讲,商业银行对金融市场的服务,竞争的重点慢慢从市场份额、客户,开始转向其它更综合的标准。但是在中国大家可能看到,市场份额仍旧是非常主要的,相互竞争的银行内部指标。这个应该有所改变。实际上,我们现在银行在某些方面已经有一些定价权,但是用得不充分,其中有一条就是怕损失市场份额,宁肯跟大家一样,也不自己做出跟别人不一样的定价,这个也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五,和利率市场化相连接的是一系列金融产品的市场化定价。价格历来是一个体系,都有很多相关的东西。可以想象,一个企业如果上游产品、下游产品、原材料和可替代产品,其中有些产品价格还是固定的,或者是政府高度管制的,其中某一项和其它项有那么多的关联,有那么多替代关系的时候,它本身的市场化可能就会受制约。

  因此,现在连带要做的就是,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应该逐步减少对利差收入在总收入或者在创造利润中所占的比重。但是要做到这一点,还涉及到很多其它金融服务的价格问题,但是,总有一些人主张这些金融服务价格还要继续进行高度管制,也总有一些客户认为这些价格如果定得让他们不满意的话,就直接批评政府。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其实利率本身有多种,十几种,二十几种非常主要的利率,再加上其它相关金融服务,同时在发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很多中间业务的价格也在某种程度上都跟利率是相联系的,在银行特色不断发展情况下,利率类价格是一个体系,而不是一个单一的数值。

  第六,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政府的反应、媒体的反应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七,利率市场化改革还涉及到过去所进行的银行改革成本分摊问题,成本如何承担、消化,实际上跟利率市场化改革也有相互联系,需要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创造条件。

  对“十二五”规划纲要利率市场化部分的建议

  下一步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在制定当中,我初步谈一些意见:

  第一,利率市场化,让他们在竞争性市场产生定价,首先选择有硬约束金融机构,放开他们的定价权,在一定程度把财务软约束机构排除在外。

  说到这一点,我可以提一下,利率市场化进程当年走到一定程度以后,为什么没有看到非常明显的加速度?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当时一些政策性银行名义上成为了商业银行,但是还连带着财政补贴政策,还是政策性银行。另一方面,还连带着资本充足率不能达标的问题。

  2003年或者2004年开始,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型金融机构的改革过程中,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不一样的,因为财务重组进度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企业受资本约束,有些企业资本充足率不够,也不受约束,在这种情况下自我约束程度不同,竞争就有问题,甚至有些企业还是表面上定义为商业性金融机构,实际上呈现着非常明显的软约束。

  当前,在整个一轮金融机构财务重组改革进行到现在,银行业的条件已经跟那个时候的状况大不一样了。

  第二,财务软约束可以跟这一次金融危机所说的宏观审慎性标准相联系,按照宏观审慎性管理的要求,达标的企业具有明显的硬约束,不达标的企业可能约束程度不够。此外,资本充足程度也涉及到系统重要性机构和非系统重要性机构的差别。虽然表面上都是资本,但是资本质量不同,你所拥有资本损失吸收能力有可能不同。

  第三,要能实现正当公平的竞争主体,既包括银行,也包括客户,如果还有若干历史问题没有消化的话,那么他们可能需要被排除在外。

  第四,要考虑同时放开替代性产品的价格。当然不见得都是一步做到,但是总体来讲,在利率市场化过程当中,一系列存贷款替代产品的定价权,也必须由市场决定。

  第五,原则上不应该出现银行产品的过分交叉补贴。有些银行为了竞争市场份额,有的时候采取交叉补贴的做法,表面上在某一个价格上他们是这样确定的,但是通过另外的手段可以实现对这个价格的交叉补贴,那么这样就会扰乱另外一个市场。这跟产品市场也是很相近的,如果采用对原材料或者对易耗品交叉补贴,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可能会出现问题。

  第六,需要大力加强客户的教育。客户要了解企业的定价权,大型企业在一定程度有定价权,至少他们有议价的权利。但是多数中小型客户、居民客户不一定有议价权利。就像我们在证券市场上搞投资者教育一样,要让中小型客户、居民客户也有自我选择、自我保护的权利。

  其中一条涉及到中央银行的征信系统,给大家提供信息,中间包含了对风险的判断,根据风险判断产生定价。这里面也存在几个问题:第一,这个系统是否健全;第二,这个系统如果中间有些信息出了问题,有没有一个合适的纠正机制。特别是在网络时代,经常有时候莫名其妙地会出现某种情况的信息错误,而且产生以后,就会在网络上来回复制,最后怎么都抹不掉,这样会使得客户对此不满意,但是这个东西将来也会涉及到价格。

  第七,更加依赖自律性竞争秩序。我们当然也需要有人维持秩序,也需要考虑到有时候竞争会是不正当的,有时候竞争是恶性的,有时候会用交叉补贴的办法来从事不正当的竞争。甚至有可能在经济下滑的阶段,会有一些机构陷入困难,它们会采用“病号型”的竞争方式,或者“重病型”的竞争方式,实际上都会对价格的形成起到扰乱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自律性的管理是重要的,他们可能会管理正常的竞争价格区间,另外对违规者要有所制约。

  第八,为了促进利率市场化的发展,我们需要进一步强调市场定价权,也要使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加风险定价的能力。同时,要让他们确实表现出财务硬约束,提供激励机制,让金融机构朝着这个方向健康地发展,逐步扩大利率市场化。

  最后,有规划、有步骤、坚定不移地推动利率市场化。我们需要明确我们还是改革转轨国家,在转轨过程中可能仍旧存在着一定软约束;存在着政府有时候对自己的角色摆得不对;存在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还不一定很健全、畅通;存在着客户对于某些价格的理解可能也还不到位。那么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问题,把它看作改革转轨整个这样一个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也看到他们相互之间的联系。

  在下一步讨论“十二五”规划纲要过程中,希望能够划定范围、提供激励、自律秩序下,把利率市场化向前推进。所谓“划定范围”是指,希望优秀、达标、有定价能力的行为规范企业首先在利率市场化中获得更大的定价权。我对大家的汇报就到这里,如果说错了,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本文根据现场主题演讲整理,未经周小川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