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转让子公司净赚1.6亿 大股东闪电输血渝三峡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3日 09:2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年末时分,渝三峡(000565.SZ)再一次倚重非经常性损益扮靓报表。

  2010年12月24日,渝三峡召开股东大会,提请全体股东审议《关于转让重庆渝漆涂装防腐工程公司(下称:涂装公司)100%股权》的议案。

  不过令人诧异的是,就在两个多月前,渝三峡的控股股东――化医控股旗下公司才将涂装公司100%股权以180余万元卖给渝三峡,但待渝三峡将账面3085万元的土地及“西五市场房产”注入涂装公司后,化医控股旗下全资子公司此番又斥资2.196亿元回购涂装公司100%股权。

  “针对本次交易设置的付款时限等判断,这次关联交易将在2010年为渝三峡带来约1.6亿元的非经常性收益。”重庆券商人士说道。

  而此次大股东的闪电输血背后,另一原因有可能是为了减缓生产甘氨酸项目的三峡英力即将进行资产减值带来的负面影响。

  涂装公司资产腾挪

  本次涂装公司股权的接手方是重庆化医紫鹰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下称:紫鹰公司),该公司为渝三峡控股股东――化医控股全资子公司。

  渝三峡与紫鹰公司约定,涂装公司股权转让款即为评估价2.196亿元。但值得注意的是,与涂装公司1397万元的净资产相比,此估值实现了1471%的巨额增值率。此外,双方约定协议生效之日起5日内紫鹰公司以现金方式一次性支付给渝三峡。

  “12月24日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协议便生效了,从双方约定5日内付款来看,化医控股显然是希望在1.6亿元的收益在2010年年内体现出来。”重庆券商人士说道。

  显而易见,2010年的渝三峡,将再一次倚重非经常性损益科目扮靓自己的年报。

  2009年,渝三峡共录得2.02亿元净利润,但其中有高达1.6亿元净利润来源于去年12月环保搬迁当中出让土地所得的非经常性收益,并不具备可持续性。而今年前三季度,渝三峡的净利润仅为1927万元,此番进行的关联交易将再次让其贡献约1.6亿元的非经常性收益。

  “渝三峡拿到本次股权转让款,将极大改善它的现金流。”重庆券商人士说道。

  截至2009年三季度末,渝三峡账上货币资金仅有1.27亿元,但其流动负债高达1.5723亿元,而且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分别为-6064万元、-2093万元、-4814万元。

  除去改善现金流,本次关联交易带来的1.6亿元净利润将有效缓解潜在资产减值带来的负面影响。

  2010年10月14日,渝三峡公告称,鉴于控股子公司三峡英力处于停产状态,甘氨酸市场价格低迷、天然气价格上调等状况,经初步判断三峡英力的资产存在一定的减值迹象,公司拟聘请相关中介机构会同测算三峡英力的具体减值金额,并将在2010年年报中进行详细披露。

  甘氨酸项目进退

  “渝三峡的一些闲置资产,如土地、房产最近两年都盘活得差不多了,虽然在2009―2010年能为上市公司带来上亿元的非经常性损益,但2011年,渝三峡不会再有多少闲置资产可以通过非经常性损益去增厚净利润了。”重庆一位券商人士说道。

  事实上,在渝三峡的业务结构当中,主营业务――油漆业务一直保持着盈利状况,但处于亏损状态当中的甘氨酸项目一直吞噬着渝三峡的净利润。公开资料显示,负责甘氨酸项目生产的三峡英力2009年亏损4544万元,2010年上半年亏损2243万元,已经严重拖累渝三峡的业绩。

  据本报记者辗转拿到的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底三峡英力的总资产为5.86亿元,总负债为4.88亿元,所有者权益为9802万元,资产负债率已经高达到83%。

  “三峡英力一旦进行减值,不管是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都将大幅下降。”重庆券商人士表示。减值过后三峡英力每年的折旧和摊销都会下降,明年如果甘氨酸的行情有所好转,估计三峡英力甘氨酸项目就可以从“停产转为开工”,也许可以摆脱亏损。

  与此同时,重庆坊间流传着一种说法,那就是如果甘氨酸行情没有好转,三峡英力的甘氨酸项目“转移出上市公司”的可能性非常大。

  重庆券商人士认为,甘氨酸项目是2006年股改时化医控股装入渝三峡的,但几年时间下来,该项目不仅没有贡献出丰厚的盈利反而一直拖累着上市公司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渝三峡2011年再次通过非经常性损益扮靓报表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少。因此,控股股东如果不想渝三峡在2011年净利润出现大幅下滑,极有可能用自己旗下优质资产将渝三峡的甘氨酸项目置换出上市公司。

  “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甘氨酸项目将在2011年置换出上市公司这种说法,一切请以公告内容为准。”渝三峡证券部人士12月17日告诉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