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李稻葵:整个货币政策都需要调整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8日 06:5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未来央行的政策,还将缓慢渐进,以市场能够接受的步伐和频率来收紧。货币政策明年将会进行创新,不会对银行一刀切,可能会与各个银行的经营情况挂钩。”

  12月26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在上海浙商年会上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发表了对中国宏观信贷调控、土地信贷模式和房地产市场运行等方面的看法。

  “所谓让房价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按我的理解,就是不过快增长就好了,如果房价往下跌,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新的矛盾。所以房价的增长,若能和CPI基本持平,就很不错。”

  李稻葵认为,地方政府靠土地融资的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政府需要寻找新的固定资产投资模式。“可以依靠保障房,去找基金、企业和财政融资,一旦这个新的模式形成后,固定资产投资的模式不会大规模下降。”

  加息是非常必要的

  《21世纪》:目前楼市未见俯首、股市未见抬头,那么市场的流动性眼下又潜伏在哪里?明年的流动性将呈现一个什么走势?

  李稻葵:这两个月时间,流动性其实是在观望,或者相当大一部分资金在银行里头存着,一方面是自我调整先稳定预期,而另外一方面是加息,和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截留了相当一部分的存款。

  虽然我个人并未进行资本市场的投资,但是我认为现在的资本市场,尤其是股市是比较健康的,如果明年,我们继续沿着今年IPO定价水平方向前进,如果明年股市的定价有所提高,我一点不奇怪。

  而明年,很可能存在资金流向股市的局面,我们想这个是很好理解的现象。

  《21世纪》:国家此次第二轮的加息,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国家在面对国外的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流动性注入压力之时,继续挥舞“加息大棒”,是否意味明年资产价值和物价会升高,压力依旧。

  李稻葵:25日晚,上我们新闻联播里播出中国央行加息的消息,我本来以为不太会引起西方媒体的高度关注。结果昨天晚上一看,纽约时报头版就说了,尽管是圣诞节的早晨,就已经播出了消息,中国加息了。所以中国经济一举一动,都受到了外界的高度关注。

  的确全球流动性在过剩,这么一个流动性过剩的环境下,中国宏观政策特别的复杂,需要平衡各种因素,我们一收紧银根,外资大量涌入,我个人观点,政策制定还是中国经济为主,尽管国际上有热钱涌入,但首先还是要办好中国的事情。

  利率问题,目前加息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已经进入了年底和春节期间,这段期间物价上涨压力很大。提高利率,有助于调节百姓对物价上涨的预期,有助于向市场、百姓传达一个明确信号,政策制订者们高度关注存款实际利率为负这件事,这个政策,非常及时。

  而且这个时机,因为西方圣诞节股市是关门的,投资者们放假了,不会对这个信息做出过度的反应。未来一年尤其上半年会不会再出台一系列政策进行调整,我相信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存款利率需要调整,贷款利率需要调整,准备金也需要调整,整个政策都需要调整。

  因为我们要“以我为主”。中国经济已经是大国经济,已经是5万亿美元的体量,我们不像以前,我们不是一个游泳池,而是一个湖,这个湖来的热钱远远小于当我们是用泳池时候的影响。所以要坚持“以我为主”。

  《21世纪》:市场有一种观点认为,地方融资平台背负了极大的负债,加息实际上给地方政府增加巨大的财务压力,这个压力该如何缓解?

  李稻葵:根据我的了解,经过大半年的清理,目前中央对地方投融资平台的状况已经逐步弄清楚了,只要不太恶化,不会影响全局性的金融问题。

  如果利息加一点,确实可能加重个别地区的负担,这个影响是比较次要的影响,这个和负利率相比,孰轻孰重?

  这次的信贷洗牌和清理,可能把地方政府此前比较盲目、非赢利性、福利性、社会性的建设,这些本来应该是需要财政拿钱的投资,可能就被掐住了,因为这部分钱,是不可能收费进行回报,而这一次清理的融资平台,未来可能是财政进行买单。

  未来躲不过去的是,最后还得由中央财政拿出一笔钱,替财政比较困难的地方政府背负这个压力,但说白了这个钱本来也应该要中央来拿。从另一个角度说,中央的财政总体情况是非常好的,我们中央财政收入远远超过GDP,连续保持两位数的发展,问题不大。

  土地融资模式已经不可持续

  《21世纪》:温家宝总理26日的讲话,认为地方在国十条、国五条的地产调控中执行不力,未来要加强调控。而下一轮调控,中央又有什么办法能够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李稻葵:预计未来国家对地产的调控,将重点放在需求侧的管理上,同时需要给地方政府提供动力,尤其是提供融资动力,让地方政府能真正把保障房、公共性住房作为资产经营起来。

  一块地的价值不在于几十个亿的利润。要让地方知道公共住房的开发,可以拿这个房子到资本市场融资,未来十几年你都可以收房租。当地方政府把公共住房作为资产管理、经营起来,对于房地产的供给就有很好的推动。

  目前的国十条、国五条的政策打击,收紧住房、放贷调控、搞二套房限制,这个打击面太广,很多人自己买房子,不要贷款照样买。

  所以明年我期待两件事情,一个是更加精准的需求方管理,一个是供给方的管理。这两件事情如果做好,明年有希望至少在局部地区如北京、上海等控制房地产价格不过快上升。如果能保持和CPI基本同步的话,就非常可喜了。

  《21世纪》:随着楼市未来持续的调控,会不会出现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后果,中国经济是否会遭受冲击?

  李稻葵:总理的话说得很明显,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双轨制的,政府管保障,市场管商品房,高端物业也将完全放开,其模式就类似于香港。

  我觉得这种模式下,地方经济受影响的可能性不是很大,种种迹象表明,各个地方政府已经在考虑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如果明年房地产建设力度下降,地方可以通过政府融资的方式,对保障房加快建设。

  目前,靠土地融资的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了,但不等于说地方政府就没有新的模式,可以依靠保障房,去找基金、企业和财政融资,一旦这个新的模式形成后,固定资产投资的模式不会大规模下降。

  与此同时,保障性住房目前也列入了中央对于地方的政绩考核范围,各地的指标和建设力度已经在转变,大家老谈的GDP挂帅,这个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缓解了。

  今年保障房将成为议题的主流,目前中央政府在反复推动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各个地方政府一开会,都讲保障性住房,新的格局已经形成了。

  《21世纪》:根据你的了解,中央对房产税的规划是一个什么模式,会以什么版本出现?

  李稻葵:至于房产税,我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和你们差不多,未来可能对增量的房产、总量超过一定面积的进行征收,我想这个是大势所趋,明年会个别区域出台房产税的政策。

  但即便征收,税率会非常温和,这个对于房价影响很小,市场不能把房价控制的希望寄托于房产税。

  如果按目前公开的一些信息,对于家庭名下新购买房产后,总面积超过200平方米,那么即对200平方米以上的部分进行征收,这个办法有一定的可行性,这样就可以遏制新的投资需求。

  房地产市场比较复杂,如果对存量的理清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我个人认为,房地产税收的这个钱,应该交给基层政府用,上海市如果浦东区收了房地产税,交给浦东区地方政府,所以房地产税应该收,但重点要放在改善地方政府的公共治理和地方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