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市价趋稳 粮食抛储成交率越拍越低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31日 08:4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国储稻谷拍卖成交率连续5周下降,国储玉米拍卖成交率5周内从36.66%减至1.12%,国储、地储大豆拍卖7次仅1次有成交……近一个多月来,多种储备粮竞价销售都不约而同出现“越拍越冷清”的现象。

  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成交率渐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大豆拍卖底价较高等个别因素,收购市场上粮食价格整体趋于稳定、通过前期的收购和拍卖企业库存已得到补充、拍卖规则日趋严格等是主要原因。

  粮食抛储成交率连降

  来自国家粮油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最近一个多月以来,玉米、稻谷、大豆等多种储备粮拍卖的成交率连续下跌,甚至接近或持续零成交。

  交易数据表明,国家临储(含最低收购价)稻谷的拍卖成交率,已经连续5周下降,从11月18日的45.39%降到12月23日的6.1%。

  国家临储(含中央储备)玉米的成交率,也从11月16日的36.66%,逐步递减至12月28日的1.12%,其中,12月21日1580元/吨的成交均价创下年内最低。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粗略统计,12月份玉米拍卖对市场的实际供应量不足80万吨,相对于国内1000多万吨的月度消费量而言,占比极小。

  大豆的成交状况更为冷清。自12月3日以来,国家粮油交易中心总共进行了3次国家临储大豆拍卖,都以流拍告终。黑龙江省也在12月份先后进行了4次地方储备大豆拍卖,仅首次拍卖有22.34%的成交率,其他3次均无成交量。

  小麦的拍卖分为两拨,在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从11月24日~12月22日,拍卖率基本稳定在20%以上,但12月29日的成交率仅为14.85%,比前一周骤降近10个百分点;在河南省粮食交易物流市场,拍卖率已从12月1日的12.13%降至12月29日的0.97%。

  粮价趋稳是主因之一

  除了大豆流拍是由于拍卖价格无优势、储备豆质量不尽如人意等个别因素,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收购市场上粮食价格平稳趋弱,是拍卖成交率下降的主因之一。

  由中储粮下属中华粮网发布的“全国原粮收购价格指数”显示,从10月28日到11月25日,几乎所有粮食品种的收购价格都曾出现较为明显的上涨,但从11月25日到12月23日,小麦、玉米、大豆的收购价格开始回落,稻谷类的收购价格虽小幅攀升,但12月整体涨速也明显较11月放缓。

  中华粮网稻米分析师邹伶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此前国家调控的压力下,稻米市场整体止涨,局部趋弱整理。由于临近元旦和春节,稻米需求转好,加上原粮水分降低,近几日行情才稍有回升。

  “前期的拍卖和收购使得企业库存得到补充,企业对拍卖粮的采购积极性自然降低。”中华粮网玉米分析师郭春爱说。

  拍卖成交率降低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拍卖规则的修改。“拍卖细则越改越严,12月底国家发布了临储粮食(移库玉米)竞买企业审核通过的饲料、养殖企业汇总名单,有不少原来能参加竞拍的企业被排除在外。”郭春爱说。

  邹伶艳分析,由于国库较充足,且稻谷新粮上市以来属于透支性上涨,预计春节之后继续上涨的空间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