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五问2011全球形势:“中国声音”能否更响亮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02日 12:3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京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当欧洲国家的领导人们还在为欧元的前景而忧心,当东北亚地区冲突的硝烟依然弥漫未尽,当汇率之争的口水战依然充斥国际会场,2011年已向我们迎面走来。新的一年,我们期待合作,期待和平、期待发展、期待绿色……岁末年初,我们五问2011,希望2012年到来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问合作:2011,“中国声音”能否更响亮?

  【时间】 2011年全年

  【地点】 北京戛纳

  【关键词】 大国话语权

  【关注度】

  2010年,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已经以其在金融危机中的卓越表现,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国际话语权,但与此同时,也面临来自既有利益体系强大“反洗牌”压力。2011年,是世界主要国家走出金融危机影响的关键之年,既有的国际体系也必将面临更深刻的变革,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能谋得多少话语权?2011年将在法国戛纳举行的新一届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或能窥见端倪。

  在国际体系中,话语权是现有世界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中国的崛起,谋求更多国际话语权,也成为这一过程应有的“题中之义”。

  中国开始不做“追随者”

  改革开放31年以来,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就现有的世界秩序来说,中国很长时间里一直是“参与者”,还不是重要的“决策者”。而随着中国崛起和对世界事务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中国开始影响、甚至部分参与重组不同议题上的国际话语体系。

  例如在气候问题上,1992年联合国地球公约签署以来有关减排问题的国际谈判和对话进程,中国长期来看一直是一个被动的应对者。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签署时中国并非主要的影响国。2005年巴厘路线图谈判时,中国的作用不断上升。2009年全球气候问题的哥本哈根会议期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减排和气候谈判中举足轻重的角色。

  在国际金融问题上,美国面对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困境,将拥有大量出口盈余的中国列为替罪羊,提出人民币汇率的人为低价是导致美中贸易失衡的原因。为此,美国不仅在2010年8月通过了所谓要求报复中国出口产品的“人民币法案”,20国集团首尔会议之前,美国还提出了要给经常性项目盈余大国设定“盈余不能超过国民生产总值4%”的上限。在中国的全力回击之下,20国集团首尔峰会就货币问题采取了较为平衡的提法,即既反对不负责任的货币政策,也反对“竞争性贬值”,这被视为美国的“失败”。

  目前,全球经济失衡确实是世界经济发展里程中一个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但究竟什么国家、什么问题需要对世界经济失衡负责?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国际金融和经济合作而言,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学术和政策争论,更是涉及国际社会未来究竟如何合作、以及今后全球金融和经济发展方向性的问题。

  美国将中国大量出口列为世界经济失衡的原因,既不符合事实、更不客观公正。中国的大量出口,是上世纪90年代后美欧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业大量“外包”以及人为刺激金融服务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上升的结果,不能将今天世界经济的“美国病”归咎于中国。而2010年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扩大中国的投票权,也恰当地反映了今天的中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实力和地位。

  中美话语权之争将更尖锐

  展望2011年,中国在人民币汇率、促进全球自由贸易、带动全球经济发展,以及20国集团在加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国际监管等议题上的斗争中,将继续发挥重要的国际影响力。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中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自由贸易进程受到了冷战结束以来的最大威胁。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高举自由贸易旗帜的最重要力量之一。

  另一方面,由于中美在人民币汇率、双边产品进出口、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外资管理条例的调整等一系列问题上存在着没有解决的争议,再加上一系列安全议题上的紧张,中美关系在2011年新年伊始之际不容乐观。不排除双方今年在上述问题上的冲突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解决中美货币和经济争议,说到底,不仅是两国相关政策的争议,更是华盛顿和北京在金融和经济话语权问题上的博弈。

  “中国声音”如何更响亮

  坦率地说,中国在全球议题上的话语权不可能一下子上升得很快,但代表中国利益、坚持参与和影响全球议题上的话语争夺、努力树立包括地区性议题在内的“中国话语”,依然是中国发展进程中必须面对的艰难挑战。但是良好的话语权不是简单的“强硬”、或者“不妥协”,而是能够拥有准确的国际视野、兼容国内与国际利益需求、并能引领世界发展意识的战略资源。即便是在局部的妥协,也要是为了在全局上更好地发展“中国话语”,这样的例子在全球议题的谈判和较量中并不罕见。

  纵观国际和国内话语权建设的实践,加强开发中国相关政策的社会性智力支持、国家和企业加大投入建设高水平的智库、促进官、产、学在重大政策问题上的紧密互动和联系,是中国话语权建设的重中之重。(朱锋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VOICE

  随着中国崛起和对世界事务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中国开始影响、甚至部分参与重组不同议题上的国际话语体系,这更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朱锋

  良好的话语权不是简单的“强硬”、或者“不妥协”,而是能够拥有准确的国际视野、兼容国内与国际利益需求、并能引领世界发展意识的战略资源。朱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