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06日 09:4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证券网
中国证券网编者按:新年开门红后,周三沪深两市低位震荡,量能有所萎缩。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有消息称,1月信贷指标下达,规模破万亿已无悬念,这对于当前资金匮乏的市场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那么对于短线市场而言,此消息是否会对大盘起到推动的刺激作用呢?
本文导读:
周小川:利率市场化改革应整体推进
信贷指标下达 1月规模破万亿或无悬念
央行推进货币政策工具改革 拟下调超额准备金率
银监会严防年初银行信贷猛冲 差异化监管将强化
一年期央票利率再升11个基点 信贷过猛或倒逼加息
【机构观点】
华融证券:沪指区间2800-3800 上半年机会较大
银泰证券:"红包"派发行情或已悄然展开
【大势研判】
多头能量不足 市场弱势局面尚未改善
再失年线 短期震荡不可避免
30日线再承压 市场缺失主心骨
2850点关前为何迟疑不进
周小川:利率市场化改革应整体推进
昨日,央行网站刊出上月央行行长周小川在财经年会上的讲话。周小川表示,要在划定范围、提供激励、加强自律的思路下,把利率市场化改革向前推进。
他还表示,总体而言,利率市场化改革应整体推进,在放开存贷款利率的同时,其他一系列上、下游产品和替代产品的定价权也应同时交由市场决定。
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其实已历经有年,此次周小川的表态,无疑是加速的信号。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启动较早,央行做了大量的放权工作。目前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的利率已基本放开。然而,利率市场化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存款利率市场化尚未放开,且上述成绩的取得大都在数年之前。
"几乎所有大中型商业银行不仅资本得到了补充,而且已成为上市公司,公司治理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周小川表示,2010年,农业银行、光大银行上市后,商业银行财务重组和股份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这为推进下一轮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描述利率市场化推进路线时,周小川还表示,选择具有硬约束的金融机构,让它们在竞争性市场中产生定价,在一定程度上把财务软约束机构排除在外。
"我国市场化改革从一开始就强调尊重企业的自主权,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尊重企业定价权。" 与此同时,周小川还认为,也要反映客户的选择权。居民、企业等银行的客户在市场上有选择权,可选择不同金融服务企业和不同价格的产品。
"商业银行要敢于承担风险定价的责任。"周小川还强调,商业银行要对风险溢价作出独立判断,并以此确定价格。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他同时也告诫,尽量避免银行产品的过分交叉补贴。(第一财经日报)
信贷指标下达 1月规模破万亿或无悬念
银行的新年新指标终于下达了!昨日,记者从多家银行得到证实,2011年的一季度信贷指标已下达至各分行,2010年年贷款额度用尽,许多商业银行收紧信贷的状况将得到彻底改观,银行信贷又将进入新一年"前松后紧"的循环,年初信贷"井喷"或将再一次出现。
不过各家银行对于自身的信贷指标数据守口如瓶,仅透露"量不小,但比去年略有收紧"。
专家则指出,监管层为防止年初信贷"井喷",有可能将动用差额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而有股份制银行也坦言,中小银行年初放贷冲动明显小于四大行。
1月规模破万亿或无悬念
"11月积压的个人住房贷款需求1月4日已基本解决了,银行的信贷确实重新开始投放了",昨日,满堂红广州营销总监黄倩如对本报记者透露,接下来几天将尽量解决去年年底积压的客户,"本周估计能争取完成",不过她指出,并不排除还会有一部分积压的客户本周要继续排队,"具体还要看银行的放款量究竟有多少,目前还没有非常确切的消息"。
一位股份制银行的广州分行负责人称,企业贷款在1月份也很有可能出现"井喷","不少银行目前都积压储备了大量项目"。
一家去年年底曾经停止所有业务放款的股份制银行则表示,该行已开始正常放款,"1月份的放款指标确实已经下达了,从总行的指导精神来看,今年的量不会小,但与去年相比会略紧一些",相关负责人说,虽有均衡投放的要求,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出现像去年一样的"3:3:2:2"的投放比例指标。
记者了解到,银行年初想多放贷是出自于"早放贷早收益"的考量,往年年初也是放贷高峰。业界普遍认为,在今年预期货币政策趋紧的背景下,银行当然更希望早点把信贷投放出去,1月份的信贷投放量破万亿元应无多大悬念。
调控手段"杀伤力"不减
消息指出,一季度信贷投放高峰未必会引致监管部门动用行政手段进行调控,不过窗口指导、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定向央票等工具的使用有可能会更频繁。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认为,"从具体的举措来看,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将对银行产生较大杀伤力,一旦出现违规天量放贷,央行采取这一措施的可能性将大增"。
而对于今年的信贷整体投放额度,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的稳健的货币政策首先是"从紧",2011年新增贷款的预测中值为7万亿,信贷增速为14.6%。
本报此前也曾报道,监管层今年可能启动信贷管理体制改革,即监管层不再设定信贷额度,而是根据各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等指标来指导信贷投放。
专家
控制1月信贷投放是信贷调控的重任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副教授陆前进认为,每年1月份都是全年信贷投放的高峰期,如何有效控制1月份信贷的投放,为后续信贷投放和货币政策的操作提供指导,是央行货币信贷调控的重要任务。而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抱着"早投放、早得益"的心理,它们有扩大信贷的冲动,1月份信贷通常都是全年信贷投放较高的。今年我国央行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尽管市场流动性不会大幅度收紧,但货币信贷投放将更加趋稳。如果信贷投放过度,央行将会采取法定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等多种政策手段加大资金回笼的力度。同时监管部门也会加强对银行信贷的监管。
中小银行谋业务转型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这种"井喷"、"放量"等字眼充斥的1月份信贷投放中,中小银行的放贷冲动仍将受到诸多的限制。"金融危机的时候,监管层一般只考核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监管层对银行的存贷比等数据也加强了考核",一位股份制银行的行长表示,"由于中小银行目前的存贷比都在高位,放贷还真的冲动不起来",他认为,国有大行的存贷比比较低,放贷冲动自然就强一些。
在具体业务的投放方向上,有股份制银行要求各地分行提高"溢价能力",显示出银行在信贷资源比较稀缺的背景下正抓紧信贷结构调整,"尤其是对于房贷业务,中小银行肯定会作出改变"。兴业银行广州分行长顾卫平就透露,该行在个人业务上将重点扶持经信贷款,"服务于广州的各大商圈",并继续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培育核心客户。
另外,对于规模企业,中小银行今年将更加关注"直接融资",通过参与企业发债和IPO等项目,将更多的信贷资源投放到实体经济中。(广州日报)
央行推进货币政策工具改革 拟下调超额准备金率
央行正着力推进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改革。消息人士透露,央行已制定一套规范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计算方法,2011年起央行将对各银行按月测算及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措施,考虑到商业银行调整业务结构需要一定时间,前三季度将给予商业银行依次递减的容忍度。此外,央行有意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以降低支出成本。
动态调整差别准备金率
业内人士表示,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各地投资冲动较强。目前流动性较充裕,货币信贷控制压力较大。"央行将实施更加透明和规范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节,把信贷个体调节和总量控制结合起来。"
接近央行的人士透露,央行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的基础是整个社会融资总量,特别是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及物价指数的偏离度。在动态调整的取向确定之后,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的重点是基于具体金融机构对整体经济的影响。差别准备金的动态缴纳要考虑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资本充足率、稳健经营等综合指标。央行制定的计算公式为,银行上缴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于按照宏观稳健审慎要求测算的资本充足率与实际资本充足率之差,再乘上该行的稳健性调整参数。
一家大银行有关人士表示,商业银行要想避免被执行差别准备金,可以采取的手段包括:减少贷款投放、提高资本充足水平、提高稳健程度。
在具体操作方面,消息人士透露,最初的实施范围考虑在全国性金融机构中试行。考虑到商业银行调整业务结构需要一定时间,前三季度将给予商业银行依次递减的容忍度。
例如,某行按测算应交3.5%的差别存款准备金,一季度给予2%的容忍度,则实际缴纳1.5%的差别准备金。利率方面,一般情况下差别准备金按照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1.62%进行付息,但如果某家银行信贷增速持续过快,屡次被要求缴纳差别准备金,央行将考虑按照超额备付利率(0.72%)进行付息或不计利息。
消息人士透露,凡是被要求上缴差别准备金的机构,应该及时调整信贷投放。
酝酿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
消息人士透露,央行还有意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降低央行操作成本。
我国的准备金制度虽几经调整,但仍未取消为准备金付息的惯例。依靠1.62%的法定准备金利率及0.72%的超额准备金利率,各大商业银行可坐享收益。业内人士认为,从长远看,取消对存款准备金付息乃大势所趋。
当前在对存款准备金付息基础上形成的同业拆借利率并非真正市场化利率,扭曲了整个利率体系定价。从利率市场化角度看,应逐步降低直至最终取消存款准备金付息。央行酝酿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将有利于"十二五"期间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开展。(中国证券报)
银监会严防年初银行信贷猛冲 差异化监管将强化
部分银行存贷比按日考核
新年伊始,银行信贷资金是否会一如既往地在年初出现"井喷"成为关注焦点。
在去年年底信贷投放受到抑制后,存量信贷在年初集中放款导致信贷冲高或将在所难免。但记者昨日从个别银行了解到,在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比等差异化监管措施下,一些银行的信贷冲动却难以被完全释放。
"强化"差别存款准备金率
在去年数家银行被差别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存款准备金率的差别化监管措施或将被强化。
某股份制银行总行信贷业务人士昨日对本报表示,从该行与监管方的沟通中来看,监管方传达的精神是今年很可能采用另外一种工具进行调控,即差别准备金率。
当一家银行放贷过猛,超过一定比例时,就会被要求提取存款准备金率,超出的越多,提取的越多。"该人士说道,这就意味着不仅是银行想放多少贷款的问题,更是银行要看自身能力放贷的问题。万一放贷过猛成为监管的关注对象,将被使用差别准备金率。
上述人士表示,这一工具会使今年银行放贷受到的控制比去年更厉害,是今年银行放贷面临的很大挑战。因此,今年银行会更加注重平衡投放贷款。
虽然目前市场传言第一季度贷款投放将集中爆发,"我们心理上也有这种冲动,但实际上做不到。一是要考虑节奏,另一方面要非常关注存贷比。"该人士说道。
以该行为例,该行已于今年1月1日下发了该行自身制定的额度指导计划,要求今年一年内贷款投放相对平衡,前三季度可以多一些,第四季度少一些,但总体信贷投放节奏与去年季度比3:3:2:2相当。
存贷比按日考核?
存贷比和额度控制作为监管银行信贷的重要手段,也将根据银行的不同情况进行差别化对待。
某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某支行一位副行长就告诉本报,该支行目前需要每天将存贷比数据上报给总行,这意味着每天的放贷额度要受到一定控制,不能超过75%的上限。
"以前都是按旬考核的,现在每天都要考核,这实际就是变相控制贷款发放。"这位副行长说道,去年12月份的前几天贷款额度就用完了,很多贷款都等着年初发放,但现在如果"突击"发放贷款,存贷比肯定要超标。
不过,记者昨日采访其他几家银行时并未被告知其存贷比管理是按日考核。
另一家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对公业务负责人则表示,目前该行的存贷比管理是按"时点数"考核,即每个月末或季末上报存贷比数据。
但该人士也透露,目前监管部门正在研究存贷比引入"日均数"管理,但目前尚未有定论。
年初信贷防猛冲
按照惯例,每年年初银行信贷一般都会出现集中发放的现象,而不少机构预测这将招致更加严厉的监管措施。
某银行相关人士就对本报表示,该行已经接到通知,在1月份要坚决避免贷款猛放,掌握信贷节奏,尽量不要像以前那样集中投放。
某国有银行广东省分行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还对本报表示,虽然到目前为止,今年的银行业总体信贷投放额度数据还没有确定,但额度比去年少早已被业内肯定,该行因此也做好了心理准备,在制定的信贷计划中也减少了今年的额度。
该人士表示,从目前业界来看,传闻中的差别准备金率将使银行今年放贷更加谨慎,银行或对每个月的信贷投放节奏把握得更严。"以前放贷时,月中可以冲一冲,月底再压一压,现在不行了,要求每个月要更均衡。"(第一财经日报)
一年期央票利率再升11个基点 信贷过猛或倒逼加息
业内人士认为,若今年1月信贷投放过多不排除央行再度加息
中国人民银行(央行)新年来首次公开市场操作昨日如期举行。跟随央行去年末的第二次加息动作,昨日一年期央票利率再度小幅上升11个基点。
分析人士认为,央行票据发行利率连续第二周上涨,或预示央行会继续提高该利率以恢复央票的资金回笼功能。而昨日更有业内人士称,如果一月份信贷大幅增加,不排除央行继续通过加息来收紧政策。
所谓发行央票,可以简单理解为央行发行票据并让银行认购,以让银行将资金定存在央行。一年期即定存一年。央票利率常被视作加息与否的风向标。
利差倒挂基本缓解
根据央行公告,央行昨日在公开市场发行10亿元一年期央票,发行收益率上涨近11个基点至2.6167%。此次调整过后,一年央票发行利率已接近同期限存款基准利率2.75%。
央行昨日没有进行28天期正回购操作。
“两次调了27个基点应该是差不多了。”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一、二级市场利差倒挂已经基本缓解。
可查的资料显示,央行自2009年11月9日上调一年央行票据发行利率至2.34%后,有近两个月时间一直未再上调,随着资金面不断收紧,二级市场央行票据成交利率大幅攀升,一、二级市场利差超过100个基点。
而跟随央行在去年12月25日的第二次加息,1年期、3月期央票在去年12月最后一周的发行利率分别上升17、21个基点,至2.02%和2.51%。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也都相信,如果央行还要进一步地收紧流动性,那么一年期央票利率再度上调也不是没有可能。
显见的是,长城证券债券分析员许彦就表示,央行在1月4日象征性地发行10亿元央票,并继续提高利率水平,表明有意恢复该品种的资金回笼功能,未来三至四周央票收益率或将继续上行。
1月信贷或猛增
央行如若继续有收紧动作,也并不难理解。
就在昨日已有消息传出,多位银行信贷业务人士都认为,近期“抢闸”放贷的情况在所难免,按照信贷总量7万亿规模测算,1月份信贷投放量或将破万亿。
“去年从11月底开始,银行的额度就很紧,积压的贷款都等着这几天发放,井喷程度可想而知。”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广东省分行信贷部人士表示,元旦后各家银行都会如“冲锋陷阵”般抢放贷款。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一般一季度各家银行都有争放贷款的惯例。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日前也发布报告称,在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依然旺盛的情况下,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放贷冲动依然较大,预计去年12月新增信贷可以达到5000亿元左右。而由于上年末信贷额度控制较严,部分贷款推迟到今年年初发放,加上年初企业信贷需求较多、银行也倾向于早放贷,预计今年年初信贷增加较多。
而这种大规模的放贷,也意味着市场上流动性将会明显好转。
显见的是,昨日,质押式回购各品种利率均大幅回落至去年12月22日的水平。其中,14天期质押式回购利率下跌幅度最大,264个基点,报收于4.1283%;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下跌161个基点,至2.9465%。
作为银行间市场最为重要的借款工具,简单地说,质押式回购各品种利率是代表资金市场紧张程度的先行指标。
信贷过猛或倒逼加息
目前市场显然还在关心,如果一年期央票利率继续上行,且信贷大幅增加,是否意味着央行会很快启动年内第一次加息动作?
对此,多位接受早报记者采访的人士均表示,考虑到年内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CPI)、新增信贷投放,年内继续加息并无悬疑。但目前决策当局对加息的时点存在分歧。
交银国际研究部主管杨青丽认为,当局对加息时点的顾忌,主要体现在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出现季度性回落的可能。
建设银行研究部高级经理赵庆明则称,加息通道已经打开,年内将根据CPI和信贷投放的情况,加息2至3次,各25个基点。为控制1月银行投放信贷冲动,近期仍有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考虑到年初信贷投放较多的惯例,今年一季度信贷控制在2万亿-2.5万亿的水平较为合理。
值得关注的是,赵庆明预计“若1月信贷投放超过1万亿,加息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双箭齐发将不可避免。”
据中国证券报昨日报道,按照往年惯例,央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的2011年工作会议预计将在本月陆续召开,这些会议将为2011年的金融监管工作定调。
其中,央行工作会议可能将在元旦后率先举行。业内人士预计,央行工作会议将确定全年的货币、信贷增速目标。预计全年M2增速目标降至16%,全年新增信贷目标可能较去年7.5万亿元左右的规模有所下降。(东方早报)
华融证券:沪指区间2800-3800 上半年机会较大
华融证券近日发布2011年度策略报告。华融证券指出,2011年市场将伴随着经济的回升而呈现重心上移的趋势,但流动性收缩趋势和流通市值扩大制约市场上升空间,沪指核心波动区间在2800点到3800点之间。
华融证券认为,宏观经济走势、物价走势、转型力度以及政策走向将是2011年中国资本市场所面临的关键因素。在2011年,这四个关键因素将呈现出经济企稳回升、通胀温和可控、转型刻不容缓、政策平衡增长的总体特征。
华融证券指出,宏观经济是市场中长期走势的决定性力量,基于2011年经济趋势向上和转型刻不容缓的判断,市场在趋势上也将是经济复苏和转型为主导的行情。2011年A股市场所面临的物价和房价失控、外部环境急剧恶化、股东大规模减持、盈利预期下调等风险因素集中出现的概率不大,市场不存在大幅下行的基础。在经济上行和业绩提高的基础上,A股重心会出现20%-30%左右的抬升,市场整体可能呈现"宽幅震荡,重心上移"。
在投资机会上,非周期股票受益于经济回升和经济转型,其在2011年的投资机会可能是趋势性的,当然也不否认趋势性的上涨过程中,个别过度炒作的主题投资会出现泡沫破灭的风险,而周期类股票受到转型的负面影响,其投资机会可能是阶段性的。由于2011年下半年经济转型力度将加大,此时,该类股票将面临调整压力,因此周期类股票的主要投资机会可能在2011年上半年。
在行业投资选择上,华融证券指出,应从经济增长面临的约束条件出发,沿着资源稀缺性、技术突破、渠道和品牌四条主线,对上中下游各个行业进行梳理,寻找能在经济转型中创造更多经济增加值的行业。
华融证券指出,转型需要上游资源价格反应其稀缺性,而2011年可能是中国经济再次进入新一轮增长期的起点,这将给有色、煤炭、矿石以及新能源等资源品带来投资机会。而技术突破将引领中游制造业升级,因而以高端装备制造为代表的部分机械、技术壁垒较高的精细化工制造、以智能电网为主的智能制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的绿色制造和以提高安全性和效率为目的的服务性制造将带来较好的投资机会。
此外,华融证券还认为,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随着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市场将出现整体的消费升级和部分区域快速发展的格局。零售、通信、家电等通过渠道来创造增加值的行业以及娱乐传媒、计算机等通过品牌来创造增加值的行业也将成为下游行业投资的不二选择。而在环境保护上升为公共产品,环保投入不断加大的背景下,环保行业中的水、大气、固废等子领域的相关公司将从中受益。
银泰证券:"红包"派发行情或已悄然展开
新年首个交易日的开门红,预示着春节前市场将保持震荡向上的运行趋势,因而节前的"红包"行情可期。从目前市场的运行格局来看,上证指数又重新回到11月中旬以来的整理平台,尽管节前尚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动能,但再次跌破2800点的可能性也在减小,预计春节前市场的交易性机会将逐渐增多,建议适当做多。
我们认为,节前突然的下沉式挖坑走势,已经为节后的"红包"行情腾出了空间。首先,央行突然启动二次加息,已经让市场提前感受了紧缩的气氛,从而令其纷纷减仓避险。现在看来,这是央行防患于未然采取的提前动作,加息意在进一步调控通胀预期,并在一定程度上缩减负利率的价差。而加息靴子的提前落地,对短期市场情绪的好转起到积极作用,从而有利于节前反弹的深入。
其次,新年伊始万事待兴,众多新项目需要有"米"下锅,银行等金融机构进入到新的会计年度核算周期,放贷的冲动再度上升,信贷投放在年初不可避免会掀起一波小高潮,总体资金面会出现阶段性的宽松局面,从这个角度而言,流动性将继续保持相对充足。
第三,节前企业资金结算回笼的任务已完成。年前产业资本的纷纷撤出,极大地影响了市场的供求关系,造成短期资金的失衡。目前市场上的主力资金除了国家部队,如公募基金、社保、保险、企业年金外,更多的还是产业资本,一旦年关一过,这些资金又可以重新从账上回到市场中来。统计数据表明,交易账户占比上周已回落至10%以下的中低风险区域,存量资金有望重新入市,并推动节前行情的活跃。
我们认为,在中国经济增长趋势尚未出现下降迹象、2011年企业业绩仍可保持20%以上增长的前提下,春节前行情可谨慎乐观。从"市场走势涵盖一切"的角度分析,市场基本面的各种因素和矛盾都会反映到市场中来。历史上,在春节及两会之前,市场表现普遍相对平稳,因为这段时期的政策面一般较为平静,不会频繁出台影响市场的重大举措。而A股市场历来重政策,市场表现与政策周期变化的相关性也要高于经济周期,一旦政策力挺股市,则资本市场往往能产生一波行情。再加上外围市场不断刷新新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A股市场的反弹动能,毕竟A股表现疲弱与经济稳定发展相背离的情况不会长期存在,未来市场必将会回归到合理反映经济情况的走势上来。
值得注意的是,元旦期间公布的12月份PMI指标,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对后续政策继续收紧的担忧。因为在经过4个月上涨后,经济先行指标PMI指数首次回落,表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已见初效,特别是购进价格指数的回落,预示着通胀已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同时PMI依旧处于50%之上,显示当前经济增长态势基本平稳,还不能做出经济增长已经出现下降的判断。但库存指数上升,企业正面临去库存化问题,上市公司业绩还将面临考验。
通胀走势方面,去年11月CPI指数飙涨5.1%,创下28个月的新高。之后为了维持物价稳定,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经济、行政乃至法律手段对物价进行调控,大多数食品价格开始回稳,目前来看政策效果已经逐步显现。不过,近日的极端天气、假日消费的旺盛需求,以及输入性通胀背景下持续上涨的资源价格,还将一定程度上加剧通胀形势。鉴于此,政府已将2011年通胀目标从3%上调至4%,说明物价持续上涨已经不可避免,后续的调控措施仍将陆续出台。但我们认为,只要CPI不持续超过5%,则还属于温和通胀水平,不会对经济造成过大的伤害。
另外,从技术上看,自3478点以来的震荡下跌已经维持了16个月,并在年前资金面极度匮乏与地量相叠加的环境中创出2721点的阶段性低点,这或意味着节前的阶段性底部已现,未来出现转折性行情的概率较大,或许将起步于春节前。热点方面,资源类个股与房地产板块是昨日市场强劲反弹的主力军,但房地产板块受政策调控影响,持续上涨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故我们建议在春节前的反弹中,重点关注前期调整幅度较大的中小盘个股超跌反弹的机会;同时,受益于人民币升值的资源类个股,如煤炭、有色等,也会存在阶段性行情;中线则继续关注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代表、受益于"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战略新兴产业的投资机会。
多头能量不足 市场弱势局面尚未改善
新年的第二个交易日,A股市场未能延续强势,如此看来,虽然昨天20日线和年线收复,但有效性也要大打折扣,甚至可以认为昨天的上涨根本不是做多意愿的体现,而仅仅是新年效应、外盘上涨刺激带动的反弹而已。早盘两市双双低开,几乎将昨日的上涨成果吞掉大半,随后全天呈现出低位弱势整理走势,盘中两度向20日线和年线展开上攻,但最终均是未果而终,导致尾市再次转弱。
大盘不好看,不过个股方面还涌动着一些激情,高铁概念连续逞强,昨日全面爆发后再次上演短线狂飙,南北二车为首,时代新材、晋亿实业等为代表,表现远远超出大盘,2个交易日最高上涨幅度多在15%附近,但在累积的获利盘兑现冲动作用下,铁路板块走出正常的冲高回落整理。其他板块题材方面,核电、水泥、军工等都有不错表现,期货市场大跌拖累有色、石油两大权重走跌,加上第一权重金融股也不给力,整个蓝筹板块近期屡屡活跃后又一次拖累了指数。
技术上来看,市场今天收出一根十字星,虽然是阳线,但由于全天运行轨迹完全在昨日中阳范围之内,还有均线的压头,重心的大幅下移,尤其是量能的相对萎缩,充分表明了多头能量仍然不足,市场继续深陷弱势盘整的这种无奈但又很现实的处境,在局面没改观之前,投资者仍应保持一份谨慎,控制仓位不要盲目补仓,冲动追高。(世基投资)
30日线再承压 市场缺失主心骨
大盘今日呈现窄幅震荡、小幅下跌走势。受隔夜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跌影响,两市纷纷大幅跳空低开,前期表现活跃的永磁、黄金概念个股处于跌幅板前列。随着地产、高铁板块的快速拉抬,股指逐步反弹。不过受到30日线的强压制,大盘始终难以继续放量上攻。从盘面上看,核电、智能电网、军工、低碳、水泥、船舶制造、机械等板块表现强于大盘,而有色、金融、酿酒、旅游等板块表现较弱。尾盘,中国平安的放量杀跌引致一定恐慌,但多头没有放弃而有所收回,尤其是煤炭板块的持续拉抬。至收盘时,大盘收于2838.59点,跌0.49%,两市14只个股涨停,无非ST个股跌停,个股涨跌互现,成交量比上一交易日有所萎缩。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2月下旬国内50个城市29种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同上旬相比,超过7成价格出现上涨,导致食品价格反弹的主要原因是两节到来及低温雨雪气候因素。统计局的态度似乎和商务部有所出入,但此时倒还反映实际情况。不管12月CPI数据环比上月是减少还是扩大,国内依旧处于高通胀压力的情形不变。而关于下调超额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传闻就显得不那么真实。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偏向收紧流动性为主,后期的央行和银监会2011年年度工作会议将更加明确这点。另外,从日前车市运行情况来看,北京、上海等城市的销量开始出现明显下滑,在透支了未来购买力之后,如何保持行业高速增长尤为重要,09年46%的高增长,去年30%的增长也已成定局,那么销量增速会是多少?恐怕增速将下滑至15%水平,新能源轿车短期之内难以被社会认可,新能源客车在财政补贴之下,还将保持销量高增长。
展望后市,多空目前争夺激烈,后期还将在30日线一带展开厮杀,如果不能快速放量突破,空头将随时发难,股指再一次向下考验前期低点也在所难免。引致近期大盘反弹的原因在于政策维稳要求和外围走势刺激,而大盘进一步向上的动力并不充分。本月面临的解禁小高峰和大量上市的新股都吸收市场存量资金,另外,新批基金的募资也进入春节前的小高潮,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分流场内资金。而增量资金却还看不到有进场迹象。所以,短期流动性实质是稍微偏紧的。从中证500指数来看,连续反弹至60日线后,面临前期获利盘和上方套牢盘的双重压力,短期有回落空间。至于近日表现突出的大盘股,地产难以获得认可,金融不能获得追逐,资源性板块又受外围影响。可以说,整个市场暂时缺乏主心骨。中期来看,唯有宽幅整理时间长一些,2800点附近的筹码堆积更多一些,才能让这个底部更加夯实,即使破位下行,也只是最后一轮恐慌而已,那时大胆介入,当能获得理想收益。华讯投资分析师陈晓慧认为操作上,投资者继续保持好心态,关注升值概念、新兴产业、抗通胀、央企重组、高送转等主题投资品种。(华讯投资)
再失年线 短期震荡不可避免
周三深沪A股股受资源类黄金、铝业等品低开后展开震荡,收盘上海综指收于2838点,再次失守年线。从市场表现来看,冷门类、医药类部分品种、核电类品种表现较好,比如大冷股份、武汉健民、广州药业、精华制药、沃尔核材等出现涨停,而从跌幅来看,主要集中在有色、酒类股票之中,比如恒邦股份、重庆啤酒、中金黄金、山东黄金等品种。从市场轨迹来看,目前运行的回抽说明2850上方压力巨大,而从市场运作空间来看,不经过较大幅度的震荡调整,市场向上的动力将难以展开,从上海综指A股收盘来看,其K线组合为十字星线态势。因此明日走势对于大盘短期运行比较关键,如果继续收出中阴线并放量,那么就可断定市场回抽结束,将继续调整为主;反之,则可维持弱反弹格局。
从技术角度来看,前期2319-2580-2850一线的反弹趋势线破位后,目前由于速率上升,目前压力上边位位于是2890一线,从技术测市看,如果后市不能反弹至2890一线上方,其回抽确认将使原先上升趋势线破位成立,那么A股在回抽确认后将向下运行;反之如果能够站台票于上方则可维持震荡弱反弹格局,但空间比较有限。
从基本面情况来看,高PE发行新股仍在继续,而许多品种的泡沫化发行累积的投资风险日甚,1月5日,华锐风电以每股90元的价格主板“闪亮”登场,创出沪市史上最高发行价。此前沪市新股最高发行价的公司为中国神华,当时该股首发价格为36.99元/股。从历史轨迹来看,中国神华上市后炒作后就一路下行。因此密切关注量能变化情况、外围市场影响和内地A股IPO发行PE情况及累积风险因素等综合平衡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是关键,对于稳健投资人而言,虎尾阶段可采取继续观望、保持耐心观望的策略。(九鼎德盛)
2850点关前为何迟疑不进
周三沪深两市均小幅低开,一方面是隔夜国际市场资源期货的大幅下跌,另一方面是连续的中阳线导致回调压力加大。盘中指数多次组织上攻,但均无功而返。涨幅板上,核电、风能和机械板块涨幅居前。医药板块的广州药业连续涨停,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权重股集体歇息,地产股盘中有过短暂拉升,但未能得到市场认同。沪指在2850点关前进行整固,既测试上方压力,又考验下方信心的支撑。按照当前的量能,市场可能继续在当前区间继续震荡整理,积蓄量能等待新一轮热点板块的炒作。
经历了元旦前两周的弱势震荡后,投资者关注新年的信贷释放能否刺激股市流动性增加。在早放贷早收益的思路下,年初很多银行会一如既往地突击放款,很多企业的项目投入、融资安排都在年初后进行,银行为配合企业的用款需求,年初放贷量较大。但今年银监会开始以日均存贷比考核各大银行,导致放贷冲动明显被压制,市场预计一季度信贷投放量不太可能出现井喷。流动性没能大幅改善,意味着推动指数大幅上涨的动力不存在。在此背景下,市场最关心的是政策层面的较量与博弈对股市的影响。
经济增长向好已成共识,但这并不意味着股市一定向好,因为潜在过热现象会不断得到关注。而通胀走势的变数正在增多,未来通胀与政策的博弈加剧后,市场将转向政策的收缩力度、紧缩政策对经济增速的冲击程度等。如果通胀可控,未来的政策收缩程度不会很剧烈,加息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频率、幅度都在预期之内,对投资者影响有限。如果通胀不可控,从抑制需求的角度考虑,信贷与投资项目控制这种最有效的方式将不可避免。
因此,市场犹豫不前的真正原因,在于观察政策面是否转向超预期的严厉。对于政策的落脚点,市场分歧较大。由于管理层执行的是边走边看的策略,根据经济发展和通胀水平动态调整政策,具体措施不会定调。股市也等于失去了指示,只能密切跟随着一些宏观指标和具体政策被动地波动,区间的宽度视乎管理层的最终定调。在这种情况下,结构型的市场必然导致个股和板块的严重分化,投资者要想获得好的收益,必须在选股上下一番功夫。今年持股等待并不是最优策略。(越声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