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如果不把中国央企的改制放在全球竞争的背景下看,就什么也看不懂
千呼万唤始出来。在央企重组的大棋局步入中盘的关键时刻,一家全新的中央直属国有企业终于出场了。不过,与此前业内的诸多猜想不同,这家叫做“国新公司”的企业并未摆出让人惊艳的姿态。它相当低调,甚至身段都显得有些朦胧。
首任“大管家”李荣融明察少言,他离任不久,其风格还在影响着国资委的行事做派。新年之前的一个星期三,国新公司在股市休市后的下午5时召开成立大会。同时,有关该公司几条陈述简洁的消息发布在国资委网站上。人们预测的“中投2号”没有出现,这只是一家首期注册资金45亿元的企业,而中投公司注册资金达2000亿美元,连预想中的零头都不到。
国新公司当下的任务,也显得有点“处理边角料”的架势。它主要针对规模小、实力较弱的央企开展资产重组和资本运作,以帮助这些“问题少年”尽快展开国资委一直在推进的工作——国有资产有进有退的合理流动。有人评论,单从眼下的布局看,这家曾被寄予过高预期的公司恐怕只是个收纳小、弱、残的央企“收容所”。
预期与实际之间强烈的反差,并不能构成对这家新国企的评判标准。事实上,国新公司的成立是央企重组的又一块实验田,仅以当下的环境和条件来揣度它的命运和未来,显然为时尚早。
在“央企”这个光鲜靓丽的称谓下,这个企业集群的内部并不平衡。这是个由“大个子”和“小不点”组成的编队,绝大多数资产、收入和利润都集中在收入排名前50~80的央企中。按照2009年的数据,“小不点”阵营中排名最后的中国远东国际贸易总公司国有资产总量0.7亿元,而市值排名全球第一的“巨无霸”中国石油,资产总量近5.6万亿元,差距达8万倍。
大的不强、小的不专,一直是国有企业为人诟病的症结。国资委成立的使命,就是改变这种状况,并要在全球竞争的大视野下,为中国经济培育出一批真正有实力、有规模、有品牌的世界级企业。7年来,大量央企在新的国资管理新框架下有了很大改变。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李曙光表示,一些中央企业完成了上市,一些中央企业实现了主辅分离,但仍然有央企面临一批老大难问题,效益差、微亏甚至大幅亏损。
2003年国资委成立时,央企数量是196家,经过整合目前剩下122家。按计划,本来要在2010年底整合到100家以内。计划没有按预期完成,显然有诸多现实困难。有分析称,当下央企的重组难度、复杂性已大大增加。建立在企业自主意愿上的重组,数量已经为零,剩下的企业实力相当,谁也不愿被整合。还有部分企业负债较高、资产质量差,对这些“嫁不出去的”企业,重组和整合都需要新的方法。
此外,目前职工安置的成本提升,不能像之前那样靠简单的“买断”解决问题,而需多方解决职工出路。而许多企业旗下二级和三级公司中,引入了各类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和上市公司,资产处置过程中如何照顾多方股东利益也是待解难题。
特殊时期需要特殊手段。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部部长王志钢把国新公司比喻成一支特种部队。“如同军队里面有野战军、特种部队,野战军是你占一地我占一地(产业),特种部队没有自己具体的范围(产业),但它在攻城掠地等方面却发挥着特殊作用,通过它,实现企业自己推不动的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