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5日 08:5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半个月前,温州在全国率先开放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半个月后,外界期待的“第一单”申报仍未踪影,而试点“暂停”的传言却四起。
“接上级通知了,由于国家外汇管理部门提出异议,目前还在沟通。在未获得上级支持前,试点暂缓。” 1月23日,一位温州外汇监管机构的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
与此同时,一些温州投资者在向温州经贸委有关部门咨询申报个人境外直接投资事宜时,也得到了“政策暂缓执行”的答复。
然而事情到了本周一,又有了戏剧性的变化。
“试点没有停止,我们正在等待投资者的第一单申报。”1月24日,针对“暂停”传言,温州市外经贸局局长苏向青语气明确地告诉本报记者,此事没收到任何叫停的文件,试点将继续执行。
“到底有没有暂停”或许不是一个容易弄清楚的问题。更大的困惑在于引起“暂停”猜疑的源头之一——试点启动半月,“第一单”为何难产?
“暂停”传言背后
这得从试点背后所涉及的部门协调说起。
“只要条件允许的温州户籍市民,都可申请报名个人境外直接投资。”1月7日下发的《温州市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方案》写道,单项境外投资额不超过等值300万美元,实施一项境外直接投资,多个投资者联合的总额不超过等值1000万美元。
这是温州的一项创新性政策,欲推送温州成为个人资本境外直投的区域试点。
《方案》附件显示,自2010年-2012年,试点工作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完成方案申报阶段,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批准试点方案。
2011年为第二阶段,即方案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2012年,为总结评估阶段,积极总结评估试点经验与成果,是否会进一步推广,则看成效而定。
根据温州市政府的计划,“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批准”,应该在2010年已经完成。然而,当本报记者在1月7日《方案》公布之时致电温州外汇管理局官员求证此事时,对方却称,“不是很清楚,是金融办他们在负责。”
这一说辞令人奇怪。根据《方案》规定,个人境外投资资金不仅向外经贸局和外汇管理局同时备份,外汇支局还实施资金进出的监管功能。由于试点后资金额度比之前个人资金出境每人每次5万美元额度扩大了60倍,这种大幅提升额度的试点需通过中央政府层面的外管职能部门批准。
有知情人士透露,这实际上是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在试点方案出台之前,外汇管理系统的确鲜有参与,而主要由温州市外经贸局和金融办在推。
由于外汇管理系统实行的是垂直式的行政管理,温州外管局需听命于中央层级的外管部门。而温州的这一试点前期主要是在地方政府层面操作,获得的只是浙江省政府的许可,国家外管局的态度尚不明朗,并有可能提出异议。
“暂停”传言四起,“暂停”与“继续执行”的口径不一,可能与此不无关系。
“难产”的第一单
然而从根本上说,“暂停”传言的产生,也和试点启动后第一单申请的难产有关。
“新政出来后,很多人的态度是观望。” 多位温州投资者向记者解释外界期待的“第一单”难产的原因时表示,市场人士对新政“不大领情”。
“这个方案一看就知道,一旦你去申报,就会受很多监管。”一位投资澳大利亚的温商认为,进入这个监管体系,虽然允许境外直投的额度增大了,但接踵而来的是投资领域、资金去向、税收等等方面的限制。
比如,方案规定,个人资金境外投资的领域,必须是非金融企业。“而我们最感兴趣的领域恰恰是金融。”温州民间资本服务中心的黄伟健说。
这一说法得到人行温州中心支行近期一项调查的佐证。
该调查显示,截至今年5月,温州11家法人机构,1360家法人企业,有超过39亿元资金已经投资到本地金融机构。其中还不包括5月以后的金融机构增资扩股,或者本地法人在区域外金融机构及区域外的温商资本投资。
“目前我们这个圈子里,每人手头几千万自有资金都是有的,但非金融的实业领域并不是他们瞄准的方向。”一位目前在希腊从事境内外投资的温州商人向记者表示。
因此,温商们对试点的解读,是“给民间资金形同套上笼头,让你不准乱跑”。
何况,在新政出台之前,温州投资者们早已形成了一条资金出境的曲径。
比如,一位温州鹿城区大型贸易公司负责人说,2008年他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买了一套60万澳币的房子,按照国家要求个人向境外汇款不得超过5万美元,于是他去亲戚朋友处借了十来个身份证,分个把钱汇出去。
对此,本报记者对共有5名有境外投资的个人展开调查,资金除了根据身份证分批出境外,大额资金一般跟外贸公司资本对调。
这种外汇对调很简单,就是企业在境外的贸易收入跟境内的投资者互换。比如个人投资者需要境外投资1000万美元,而外贸公司在境外收入1000万直接通过境外的财务公司操作划给境外的投资项目下。而个人投资者以等值人民币在境内付给外贸公司。
在确信新政提供的合法化渠道比原来的曲径成本更低,也更顺畅之前,境外投资自由行在温州是咨询者众,申报者暂无。
当然,温州人对新政也并非全无兴趣。毕竟,之前存在不少因额度限制而被“搁置”的境外投资。
一家温州企业负责人去年在越南发现一个有吸引力的投资项目,需要在短时间里支付400万美元。他飞回温州召集公司股东开会,但股东因对项目不了解而否决了他的提议。无奈之下,他找到温州市外经贸局,希望以个人名义进行境外直接投资。但由于当时试点方案尚未实施,他只好放弃这次商机。
“所以申报还是不申报,还需要时间观察。”这位负责人说。
8000亿的冲动与烦恼
尽管有“未经国家外管局批准”的质疑和“叫停”的传言,但在温州官员看来,试点并非没有任何法律依据。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显示,“境内机构、境内个人向境外直接投资或者从事境外有价证券、衍生产品发行、交易,应当按照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的规定办理登记。国家规定需要事先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或者备案的,应当在外汇登记前办理批准或者备案手续。”
“这上面只说是到有关管理部门办理登记,经过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或者备案,没有规定是哪一级的主管部门。”参与促成此次试点的温州外经贸局外经处处长周小平说。
这种寻求突破的迫切,来自温州民间资本日益庞大的积聚,以及由此带来的资金出路压力。
温州的民间资金含量有多少,至今没有权威机构做出专业测算。去年上半年,时任温州市委书记的邵占维在一个场合透露,温州民间资本存量已经达到8000亿元上下。
现在,即使你没有深入温州这个城市的内核,只是路过,也会从路边旺发的寄售行、大批隐藏在写字楼里的投资咨询公司,以及遍布满城的各种“投资俱乐部”中,感受到一股扑面的寻求投资出路的巨大活力。
“2009年温州的人均GDP为32595元。温州经济正处于工业化发展中后期,温州对外直接投资已具备了资本输出的基础经济条件”。温州市发改委的一位官员向本报表示。
温州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温州企业境外直接投资和个人外汇收支双向增长。截至2010年底,温州企业境外投资项目635个,总投资额4.54亿美元,其中去年投资额1.44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了69.4%。
每年还有许多海外投资项目来温推介,这些项目面向的招商客户90%是中小企业或个人投资者。
正是基于这一现实,温州开放个人境外直投的方案,事实上早在2008年就开始在地方政府中酝酿。在温州政府启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已经将“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作为温州市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推进。
“接下来,温州区域内开放个人境外直接投资的试点条件只会不断趋于成熟。”上述温州发改委官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