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7日 07:1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 符燕艳
游学哈佛的王石说,“隐退终有时,但不是现在”
关于万科董事长王石的风吹草动,总是能刺激房地产业界敏感的神经。
2011年春节前夕,王石宣布赴美国哈佛大学游学的计划终于成行。业内普遍将此举解读为王石的逐步退隐。时值房地产调控正酣,局势严峻,王石从行业龙头掌舵者位上“退隐”的消息就势发酵,似乎“王石时代”将正式终结。
对此,万科发言人对本刊记者明确表示,能到世界名校求学,是王石年轻时就有的梦想,但此举“不是淡出,他在万科的职位和角色没有任何变化”。
不胜其扰的王石,也以微博明志,“当年登雪山,传言我退出江湖;现在去美国学习,又猜测老王隐退。”并反问说:“天天上班,哪来得隐退?”
然而,市场的解读,也并非全无根基。王石本人曾表示,希望在60岁退休,2011年,王石将年届花甲,领导权交接的问题已步步逼近。
万科由王石一手创造,并在其带领下,成功实现了向经理人制的转型。王石十年前卸下总经理职位,继任者郁亮在万科虽干得有声有色,但王石作为万科精神领袖的形象一直没有从公众心目中消褪。
王石,乃至整个万科,不能不权衡权力交接之际可能带来的动荡和阵痛。王石在微博上坦言:“隐退终有时,但不是现在。”——当下时局,确非交班良机。
郁亮时代开始?
王石游学,业内有诸多猜测。“房地产内参”评论员半求向本刊记者分析,此举有两层意义,一是逐步、平稳地淡出万科;二是完成从一名管理者到学者的转变。从王石在哈佛选择的课程可看出,其游学并非漫无目的。
根据计划,王石将游学三年,第一站是哈佛大学,他选修城市规划和企业伦理道德两门课程。接下来两年,王石将再到欧洲选择两所学校,以了解欧美文化以及行业发展。
如一切如半求所言,则安排可谓一举三得,交接可在王石的且行且远中逐渐完成。
王石曾说过,人生的轨迹就像子弹出膛后的抛物线,从低向高,到某个点下滑直至原点,“年龄上我已在下滑轨迹上,逐渐淡出社会关注的视线。”事实上,王石常常登山探险在外,公司多由郁亮主事,万科内外早已适应。游学前,他就表示希望外界转移关注点到郁亮身上。
在此前后,万科内部亦有两件大事,一是开始进入商业地产,二是高管层面重组,均有划时代的象征。
万科发展20多年来,第一个10年一度盲目扩张多元化,第二个10年则开始做“减法”,并确立了住宅房地产的专业化方向。然而,近两年,随着城市综合体的兴起,商业地产成为大势所趋。在总裁郁亮的力推下,万科确立了“二八”战略,即80%的住宅加20%的商业地产。
王石对商业地产心有余悸。在自传《道路与梦想》中王石提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深圳开工的三座大厦发展中心大厦、亚洲大酒店和华侨大酒店,由于对市场预测的失误和资金后劲不足,成为发展商的烫手山芋,其中华侨大酒店的贷款银行甚至被迫成为大股东。
1997年,万科总结教训:“不要轻易上高层项目,否则不是纪念碑、里程碑,而是墓碑。”
熟悉王石的人都知道,王石很强势,王石自己也曾以“刚愎自用”自述,但王石令人佩服之处在于懂得取舍。在业内看来,“郁亮提出的商业地产方向,王石不同意,万科不可能做。”
两个月前,万科常务副总裁徐洪舸、副总裁肖楠正式辞职,此二人在王石时代被提拔,其中徐更是被视为郁亮之后的第三代继任者。二人一齐辞职,并带上一些部下另立门户。
有房地产分析人士指出,正是王石的逐渐“隐退”,使郁亮得以在高管组成上进行大刀阔斧的重组。“郁亮时代开始了,或许2011就是‘郁元年’。”
这看起来很顺理成章。
率性与野心
“讲座结束后,乘地铁到纽约曼哈顿,赶19时30分的音乐剧《比利·爱略特》。这是一部近乎儿童趣味的励志音乐剧。”
这是王石在微博上描述的当前的生活,跟一般的大学校园生活并无二致。
王石游学,确是兴之所至。“他是个率性的人,喜欢登山,就去登山了;喜欢游学,就去游学了。”一名接近王石的人士说。但外界看来,王石率性之外有野心,并在名和利的取舍之间,认定了前者。早年他在自传《道路与梦想》中就提到,喜欢《红与黑》主人公于连的不甘平庸、以个人之力奋斗拼搏的野心。
王石生于1951年,当过兵,做过铁路工人,又在广东经贸委工作了三年,却相信“将在深圳实现个人的梦想”。1983年5月7日,32岁的他乘广深铁路列车从广州抵达深圳,打定主意要进入深圳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公司——深圳市特区发展公司(下称特发)。
1984年,在拥有了进出口批文特权后,王石创立了万科的前身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开始倒卖玉米和仪器设备等。1987年11月,他对中心进行股份制改组。
1988年,这家更名万科的企业,成为深交所第二家挂牌上市的公司。从此,万科与王石,就紧密相连。
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企业野蛮生长的时代。但万科上市后,王石决定与过去决裂:“我们最初靠贸易起家,往往需要搞关系、倒批文,钻政策和法律的空子。公司要发展,成就一番事业,不能再走老路,从现在开始就要规范。”
但他也差点在资本市场上栽跟头。1994年,君安证券联合万科股东如新一代、中创、海南证券等,企图对业务结构和管理层重组,并夺取控股权。王石回忆说:“一群野蛮人已在万科不知不觉间守候多时,万科董事长竟浑然不觉。”此事最终化险为夷。
王石最得意的一件事,则是1997年他在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面前畅谈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方向,并被总理聘为房地产顾问。1998年,王石所建议的开放信贷按揭获得回应。当年4月,央行发布《关于加大住房信贷投入,支持住房建设与消费的通知》,标志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终于向住宅产业网开一面。
20多年来,万科在王石带领下,成为中国房地产龙头企业,屡屡被同行视为追赶和超越的标杆。而万科也逐渐搭建了较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
盛名在外的王石,仍不满足。“人对自己的命运有无穷好奇的期盼,一直试图创造生命的意义。物质生活越丰富,工作形态越超脱,事业成就越大,社会影响力越大,对这个问题的焦虑就越强烈。”王石说。
王石的足迹曾走过几大洲,从登顶珠峰,探险南极,到不久前成为李连杰旗下慈善事业壹基金的执行委员会主席,王石日渐脱离万科日常管理,其洒脱的生活状态更加深了外界对万科“王石时代”终结的猜想。
“巨变”前夕
但至少在目前,王石在万科的进退仍留有丰富的空间。王石在万科未来的角色,取决于万科的发展,亦取决于王石的心境。接近王石的人士对其隐退的否认意味深长:“登山的时候,经常几个月没法电话联系。比起登山,他在美国游学,万科管理层更方便跟他汇报工作。”
赴美前,王石埋头于速成英语口语,表面“平静如水”。但其内心,却深感“酝酿着变化、巨大的变化”。作为最早一代的地产人,王石早已经历了地产行业的几起几落。行业的每次非常态势,均令他不安。
1992年,深圳国土局主办了一次房地产沙龙,王石曾声称,“万科超过25%的利润不做。”他依据的是万科做贸易的经验。
万科早年卖进口录像机,从开始200%-300%的利润卖到后来亏本,王石总结的教训是“说明市场很公平,先前怎么暴利赚的钱,之后都得吐出来,而且还要多吐”。
2007年,楼市进入非理性繁荣,他又抛出著名的“拐点论”,世联地产董事长陈劲松称,“老王一直感觉不对头,浑身不自在,那种表现不像是假的。”很快,2008年楼市陷入低谷印证了王石的预言。
事实上,自从“拐点论”,以及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提出企业捐赠不应成为负担的“捐款门”事件之后,“大嘴巴”的王石已在万科负责宣传人员的要求下“禁口”。
然而,在2009年底,王石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又忍不住警告说:中国一些最大城市的房地产泡沫如果很快扩散到其他地区,会出现日本式房地产泡沫。并认为趋势已经不太好,中长期市场形势会更严峻。
果然,中国在金融危机后手忙脚乱地救市,遭致房价在此后两年报复性反弹,并迅速向二三线城市蔓延。接下来,是新的调控政策出台。
因此,当2011年王石赴美之前提到的“巨大的变化”,业内不难联想到当今房地产的局势。
2010年至今,政府三次调控,政策渐次严厉加码,“限贷、限购”变本加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副总理李克强三令五申,大有房价不降不收兵之势。而已放开多年的中国地产市场也似乎将回归计划之手,未来开发商何去何从面临抉择。
万科在业绩上并无近忧,应变上也是行业翘楚。截至2010年12月1日,万科2010年的销售金额已突破1000亿元的大关。2011年的头两个月销售均实现同比增长翻番。从2000年以来,每一轮调控都能占得市场先机,始终维持有息负债率和净负债率在30%以下,保持着16%以上的现金比例。但强调要健康发展、持续增长的万科更看重的还是能否在周期性抽疯的地产行业找到预期稳定的生存之道。
但现在,就连业内最乐观的投资客们也已经感受到房地产行业的寒意。半求称,“整个市场的格局变了,政府力量大了。行业情势就是商品房开发资金将被抽到保障房建设上,商品房市场供应萎缩超出所有人想象。”
值此行业巨变前夕,一手缔造万科的王石离开深圳,前往美国,此行颇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