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7日 10:2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4月5日傍晚,中国央行宣布今年第二次加息,幅度为0.25%,而且是双向同时加。
央行加息并没有出乎意料,笔者在十几天前已经预测,4月10日左右会有一次加息,原因在于3月的CPI一定创新高。至于本次加息对全球市场的影响,应该说非常小,或者说,无论是外汇市场还是大宗商品市场,都没有出现有利于抑制通胀的走势,全球市场的风险偏好情绪仍然在强化趋势中。
中国央行宣布加息后的半个小时左右,澳元加元包括欧元曾经有短暂下跌,但随后即走强,尤其是代表全球风险偏好情绪的息差交易货币板块,5日当晚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至于本次加息对全球股市的影响应该不大,美国股市几乎平盘报收,欧洲股市也只是小幅度下跌——这可能还更多地是受到本周四欧洲央行将加息的影响。
总之,中国央行本次加息有着助推全球风险偏好情绪的作用,对通胀预期的打压作用不大。预计上半年还要加息一次,但不可能扭转负利率局面,甚至有可能扩大负利率之差。为什么会如此?有两个原因需要分析:
第一,今年的加息大都是迫不得已,或曰在追着通胀跑,上次如此,本次还是如此。预计3月CPI会达到5.2%,通胀率上升0.4个百分点,而利率只增加0.25个百分点,不仅没有逆转负利率,而且负利率差还在扩大;同时我们看到,中国央行上次加息后,澳元加元都创新高,原油也创新高,欧元更是逆势上涨——完全不顾其基本面的千疮百孔,说明全球风险偏好情绪并没有因为中国央行紧缩而退缩,相反有“对着干”的趋向。本次加息之后,国际市场的大宗商品和原油价格有一点点下跌,但幅度很小——原油震荡下跌0.5美元左右,铜价下跌几十美元——预计很快就会如上次那样返身向上。
第二,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抗通胀必须统一步调,起码是绝大多数国家要协调行动。而当前的抗通胀形势却是“大头”不动,光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着急,如中国央行一再地加息,但用处不大,甚至会出现副作用。可以这样预言,没有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加息联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独自抗通胀只会越抗越高。大多数发达国家至今不愿意抗通胀,除了对经济复苏没有信心之外,很重要的原因是通胀率并不高。而其通胀率不高的原因之一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以低价倾销的形式争相补贴发达国家。
目前,欧元区的通胀率大约在2.5%左右,美国的通胀率只有1.6%,通胀率最高的英国达到了4%,但英国央行情愿看到欧洲央行先加息,因为它担心单独加息没有用。看到美国的通胀率这么低,也就明白为什么美联储不着急了。
本周除了欧洲央行有可能加息外,英国央行有可能在下月加息,而美联储则几乎可以肯定是 “岿然不动”(伯南克5日还在暗示,加息不用急),美国目前通胀率的增长小于GDP的增长,是真正的正增长,因此美联储还可以观察很长一段时间,预计今年四季度前都不会动。
由于没有美国的参加,抗通胀的国际斗争很可能将事倍功半,中国和欧洲央行再加许多次息也没有用。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只要敢于连续加息,一定能将“老虎”关回笼中。但他们没有想到,中国当前最需要的可能是大幅度地提高中国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而若在连续加息的同时还要增加中国劳动者的工资,则可能会行不通,因为很多工厂要关闭了,哪有钱给工人涨工资。所以说,当前加工资可能比加息更迫切,或者说,与其靠加息抗通胀,不如靠加工资来抗通胀。
美国为什么通胀率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进口成本低廉,比如它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价格极低。而这些商品之所以廉价,是因为中国的劳动者工资太低,或者说中国劳动者太能忍辱负重了,无论物价怎么涨,中国劳动者都可以用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方式消化。而劳动生产率无论怎么提高,劳动力成本就是不动,或者动得很少。比如,澳大利亚的铁矿石每年都上涨40%左右,而中国的钢材价格大约只上涨10%,钢铁厂里工人的工资涨得更少。因此中国所有用钢材的产品都包含了很高的钢铁工人的补贴。这个高补贴不仅补贴了中国的消费者,也补贴了全球的消费者,尤其是美国的消费者。这也就是美联储之所以坐得住的原因。
因此笔者一再强调:抗通胀必须把美国等发达国家捆绑在一起,而捆绑的方式之一就是中国商品对美国涨价,对全球涨价,让美国和发达国家的民众也尝一尝通货膨胀的苦果,逼迫发达国家转变货币政策。抗通胀光靠中国央行一家是抗不了的,即使欧元区本周加入进来,打压通胀的效果也不大,必须有美联储加入。而目前能够逼迫美联储加入的唯一途径就是抬高美国的通胀率,只有美国的通胀率上升了,美联储也开始加息,通胀趋势才能逆转。
至于中国股市,只要全球息差交易货币上涨趋势不改,它就还要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