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谁在为油而战 新中东塑造国际石油新政治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1日 07:1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若是依然健在,隆美尔今日一定会嚎啕大哭:

  70年前,其麾下的非洲军团正是因为没有燃料,不得不止步于阿拉曼;然而现如今,当年非洲军团曾经一年间数次占领的利比亚,竟为了抢夺石油资源的控制权,而爆发战争。

  据了解,自利比亚危机发生后,全球主要石油公司纷纷撤出了这个国家,其石油产量更是从危机前的160万桶/天(约合24万吨/天)降至目前的30万桶/天左右,由此国际油价Nymex一路飙升,至4月8日已达110美元/桶上方,创下了2008年9月以来的新高。

  “利比亚石油产量并不大,其产量完全可以由沙特等中东产油国填补”,当天息旺能源首席能源专家钟健说:“市场担心危机会蔓延到中东其他产油区,造成市场供应的中断。”

  事实上,自1930年代以来,尤其是二战后,为了确保全球的石油供应,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和相关的石油公司已通过包括最初的“红线协议”在内的一系列框架安排,在全球主要产油区建立了国际石油供应秩序。

  为了保障这个供应秩序的正常运行,在政治、军事、外交和市场等多个层面,秩序制定者们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和安排;而历次油价飙升皆是因为主要产油区发生政局动荡,市场对这种秩序将遭破坏的预期所致。

  “市场上从来不缺油。”2008年11月前沙特阿美总裁朱玛赫接受记者专访时肯定地说,此前的7月,Nymex刚刚创下147美元/桶的历史纪录。

  2011年4月6日道达尔石油公司——具有浓厚法国背景的跨国石油公司——的全球CEO马哲睿表示:“我们将尽快返回利比亚”。

  萨科齐为了石油?

  在此次危机中,法国总统萨科齐无疑是“倒卡”急先锋,国内舆论皆称法国为油而战,然而在记者多方调查之后,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利比亚位于非洲北部,除沿海地区及南部山区外,其国土大部分均沙漠。

  自1950年代发现油田后,由于区位优势,这里成为欧洲重要的石油供应地。《BP2010世界石油产品统计报告》显示,2009年利比亚剩余石油可采储量为58亿吨,当年石油日产量约160万桶(约24万吨),仅占当时全球石油贸易量的2%左右。

  “但是由于利比亚石油几乎全部出口,而且主要出口到欧洲,因此它在欧洲原油市场中所占份额较大。一旦出现供应中断,将给欧洲市场的供应平衡造成一定的压力。”国内石油研究专家张抗说。

  也正因为如此,目前代表欧洲油价的北海布伦特价格要远高于代表美国油价水平的Nymex价格,而不像2009年以前那样——北海布伦特价格总是较Nymex低几美元/桶。

  道达尔官网资料显示,2009年该公司在利比亚的石油产量约为60万桶/天,并拥有马布鲁克(mabruk)油田、C137区块、NC115-1区块和NC186-1区块等多个石油产区的权益,是名副其实的利比亚“产油大户”。

  “但法国‘倒卡’不一定会给道达尔带来太多的利益,卡扎菲政府的石油招商政策应该是目前全球最开放的。即便未来‘倒卡’成功,新政府在石油领域回报法国公司的也不会比现在更多”,有中资石油企业负责人明确地说。

  一份中国外交部2007年的文件为这种说法提供了佐证。

  这份文件显示,自2005年以来为复兴本国经济、摆脱在国际社会中孤立的地位,卡扎菲一改敌视西方的政策,不但放弃了核武器的开发,更在石油招商政策上采用了“份额油”的形式——

  “份额油”是上世纪中叶“石油国有化”运动后,各大产油国对外资开发本国油气资源采取的政策,它规定产油国政府可以以资源东道主的身份与具体勘探开发石油的企业分享后者获取的油气资源。

  由于该政策允许跨国石油公司自由支配部分油气资源的流向和市场定价,因此上世纪末,沙特、科威特等主要产油国均已抛弃了这种制度,而采取更为苛刻的“服务合同”模式进行石油招商。

  在“服务合同”模式下,2009年中石油中标伊拉克鲁迈拉油田时,每桶仅获2美元“服务费”,高油价产生的收益尽归伊拉克政府。

  而在利比亚,道达尔拥有包括C137区块和马布鲁克油田在内多数油田的绝对控股权,甚至100%的持有NC191区块所有权益。

  “允许份额油,甚至不要求控股,这在其他产油国是不可想象的;反对派未来还能这么大方吗,我看未必。”那位中资石油企业负责人说。

  他认为,也许萨科齐最初错判了形势,以为卡扎菲政府将迅速倒台,因此想抢先做个顺水人情,为明年法国总统大选中捞取外交胜利的政治筹码,“然而谁也没想到卡扎菲这么坚强,(看情势不像预期那样),现在法国不是已经撤到幕后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