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经济台滚动新闻 >

[经济与法]何处安家 2011-04-12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2日 21:5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经济与法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6f0128f0a64f47fb49c1fb9125d37eaf

进入[经济与法官网]>>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经济与法》。春节刚刚过去,放鞭炮、包饺子、年夜饭,一家老小聚在一起的欢乐还历历在目。然而,江苏无锡,有一位年近80的王老太,自打99年老伴去世之后,10多年的时间,她几乎都是独自一人度过春节。而更可悲的是,09年的时候,王老太已经变得无家可归了。

 

王老太今年79岁,在王老太28岁的时候,她的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已经全部出生了,38岁的时候,靠着丈夫在供销社上班挣得那一点工资,省吃俭用,在无锡市郊区的农村盖起了4栋房子。

 

王老太: 结婚一个分一个,结婚一个分一个

 

王老太说,父母给每个儿子准备一套房子是当地的习俗,因此当时一共盖了4栋房子,女儿要出嫁,不用准备房子。随着老大、老二、老四先后结婚,王老太夫妇以及女儿和三儿子就住在了一栋房子里。

 

王老太: 就是结婚之前跟三儿子开玻璃店,第三个儿子还没有结婚就开了玻璃店。

 

三儿子一直没有一分好的工作,因此迟迟找不到对象,王老太夫妇一合计,在镇上帮儿子租下了一间一楼一底的门面,开了一个玻璃店。

 

王老太:老三最后也结婚了,老三结婚了以后,就是这个房子又给老三了。

 

三儿子结婚之后便搬进了父母为他准备的新房,而老两口便住在了玻璃店的楼上。不久之后,小女儿也出嫁了。忙乎了大半辈子,几个孩子都终于有了家室,老两口总算可以安享晚年了,然而好景不长,王老太68岁的时候,和她相依为命的老伴得了绝症撒手人寰。

 

王老太:(难受得我)天天哭,在家里哭

 

丈夫去世之后,玻璃店也关了门,为了不给孩子们添麻烦,王老太便租了一间房子,摆地摊卖起了小吃,这一住又是十年,直到2009年,王老太租住的地方拆迁了,小吃摊也被取缔了。而这个时候王老太想再租房子已经很难了。

 

王老太:没有房子,没有地方住,自己年纪大,现在要租人家的房子,人家一般都不给租的,我万一死在里面这就麻烦了,

 

由于年纪大了,房子不太好租,眼见着租房合同就要到期了,王老太想到了自己的4个儿子,四儿儿子结婚时,每人都分了一栋房子,并且在2007年,老房子所在地被拆迁村民们集体搬进了新小区,王老太的4个儿子每人都分得了两套以上的房子,总面积都在200平米以上。这么多房子,难道还安不下母亲的一张床吗?王老太决定先去大儿子家看看。

 

在去大儿子家的路上,记者正好碰到了大儿子,经过一番解释,大儿子同意带我们到他家进行采访。

 

记者:你觉得你对你妈孝顺吗?

大儿子:我跟你讲,什么叫孝顺不孝顺,讲出来伤心。世上只有妈妈好,可是我这个妈妈,我跟你讲的话,慢慢跟你讲的话,你说这个世界上,过去看了那个《孔雀东南飞》,那个再苦的孔雀,我觉得我比它还苦。

 

大儿子是王老太的几个孩子中条件最好的,早年,大儿子就到外地打工有了一些积蓄,现在在镇上开一家种子店,临街的这三层楼便是大儿子的房子。

 

大儿子:我们乡下就是这样的,大的管爸,小的管妈。养老的话肯定是小的,养老我出钱可以的。

 

大儿子的说法,按当地风俗,抚养母亲应该是小儿子的事,自己作为长子出一些赡养费是可以的,但是住在家里不行。然而,即便只是出钱,大儿媳妇意见也很大。

 

大儿媳妇:我为什么要照顾婆婆呢。我医院生孩子她一分力没有出,我出来了,她也没有给我吃,也没给我穿,她早就想致于我死地了。

 

大儿媳为什么这么说,大儿子讲,从他结婚之后,母亲要求他每年上缴200元钱和100斤米作为对家庭的补助。

 

大儿子:帮一年,就是帮她干一年,帮老父母干一年,就是什么事都不管你事了,我帮一年就帮一年了,这就是一年的收入都归她。

 

大儿子说,母亲除了向自己要钱之外,对自己和儿媳妇根本不闻不问。大儿媳妇结婚后不久就产下了双胞胎,由于家里穷,一个孩子出生后不久就夭折了。大儿子一直认为,孩子的死是因为母亲的不管不顾。

 

大儿子:一个大女儿死掉了,三斤四俩的死掉了,剩下女儿我也没办法,大雪天衣服也没有。

 

不久,大儿子带着妻子索性到外地打工去了,一走就是10年。

 

可记者了解到的事实,在孩子去世后不久,大儿媳妇又生了一个女儿,由于夫妻外出打工,王老太帮忙将这个孩子带到了10岁。可现在大儿子将孩子夭折的事归咎到母亲身上,坚决不让母亲住家里。大儿子这儿没了可能,眼看租住的房子就要到期了,王老太只能硬着头皮去找四儿子。

 

四儿子是几个儿子里,受关照最多的一个,不仅分到了一套房子,而且父亲当年为了给儿子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提前退休好让四儿子顶岗上班。如今四儿子在镇上也有一栋三层的临街门面房,自己不仅在供销社上班,而且还在家开了一个长途话吧,媳妇在家里做做针线活。不过四儿子却表示,自己也没有能力抚养自己的母亲。

 

四儿子:我不是要靠父母的,要靠自己的,我靠几块玻璃能造房子了,我靠她地什么的,现在能干什么事,都要靠自己的。

 

四儿子否认受过老人的照顾,自己能有今天都是自己努力换来的,至于那份工作,四儿子说单位效益根本就不好。

 

四儿子:我现在收入是多少?1250块钱一个月。

 

而四儿媳妇说,婆婆之前从来没有照顾过自己,自己现在也没有义务要照顾她。

 

四儿媳:我累的不得了,类风湿关节炎,现在刚刚不吃药了,她来看个小孩也不肯。

 

既然按大哥说的,大的养父亲,小的养母亲,四儿子又怎么说呢?四儿子说,父亲生前并没有交代过由自己单独给母亲养老送终。

 

四儿子:我爸没有遗书,没有安排。

 

收入不高,父亲没有遗嘱,就可以将母亲拒之门外?这样的理由听起来感觉很刺耳,好在王老太还有另外两个儿子。可是,二儿子家很难去了,二儿子已不在人世了。

 

二儿子早些年出了车祸离开了人世,家里就剩下了二儿媳妇和一个孙子,虽然二儿子去世了,不过二儿媳妇,依然每年给王老太送去粮食和一些钱。

 

二儿媳:他父亲去世了以后,在农村里面照样给的她米啊,给她200块钱一年。

 

二儿媳妇在附近一家工厂里做清洁工,每个月700多块钱的工资,孩子争气考上大学,如今经济负担很重,不过看到婆婆的境遇,二儿媳妇表示愿意帮助王老太一把。

 

二儿媳:每个月50块钱,我就给他讲了,要是我没有钱,我也从别的地方拿50块钱给她的,你说我多不容易啊,我还有一个小孩,现在还在上大学。

 

与自己两个亲生儿子相比,二儿媳能做成这样,已经让王老太感到很欣慰,如今就只剩下三儿子了,经历前面两次拒绝,这里已是王老太最后的希望。

 

儿子应该算条件最不好的。由于结婚较晚,父母对老三的照顾也相对的多一些。娶了媳妇之后,老三也是在外给人打打零工收入一直不高,直到07年搬迁之后,三儿子分得了3套房子,眼看日子要好起来了,可是偏偏查出了食道癌,得病之后,还卖了一套房子治病。

 

三儿子:要。现在是吃中药。

记者:大概每个月多少钱?

三儿子:700块钱一个月。

 

虽然有病在身,不过三儿子在得知母亲没地方住之后,便把母亲接到了家里住了下了,这让王老太感到了久违的温暖,然而住了一年之后,眼看大哥和四弟一直没有要尽孝的意思,三儿媳妇有了意见。

 

三儿子:就是(妻子)说不是养你一个,养你一个你可以长期住下去了,死掉一个,还有两个,应该他们为什么不行?

 

王老太的三儿子说,过去母亲在外面住的时候,他逢年过节还去看一看母亲,或者把母亲接到家里住几天。

 

三儿子:过年的时候,总是要叫过去,过个年。去年过年了,我老妈住在我家,在我家里过的年。

 

王老太在三儿子家住了一年之后,三儿媳的意见是越来越大,2009年底,王老太为了不给三儿子家制造矛盾,无奈地搬了出来,可是她能去哪呢?

 

这里是无锡市高新区的一幢新建的居民楼,如今,王老太住在四楼的一套两居室的房子里。室内的陈设非常简单,王老太说,这套房子是她女儿的。

 

女儿是王老太最小的孩子,自小就患有小儿麻痹症,由于身体原因,她无法参加工作,一直在吃低保,她丈夫是一个单位的保安。

 

女儿:我们庄户人就是这样的苦命人,你说我苦命不苦命,你到我家里面看看,我家里一样都没有。

 

母亲的遭遇,小女儿很是同情,同丈夫商量之后,小女儿决定让母亲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当初因为当地风俗,父母只给儿子们盖了房子,女儿没份儿,可现在哥哥们都住着大房子,却将母亲拒之门外。

 

女儿:我女儿应该,他们儿子不应该了,这是什么道理啊,我妈妈78岁了,让她开心点过去下,为什么这样吵。

 

母亲住在这里的日子里,女儿对母亲很照顾。王老太感受到了久违的亲情。

 

女儿:我在这个前边有卖东西的,买点与鱼、肉啊,给她吃,我是我的良心,他们有他们的良心

 

没想到最终收留自己的,是没给盖房子又身患残疾的小女儿。王老太心里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在女儿家一住半年,三个儿子依然是无动于衷。王老太觉得这件事不能这样,于是再一次鼓起勇气去找自己的儿子们。

 

王老太:大的小的都找过了,你去问问,一趟一趟都不知道找过多少次了。

 

几个儿子的态度依然坚决,走投无路的王老太来到街道办寻求帮助。

 

无锡市新区新安街道司法所调解员 殷国明:(000215)今天的夏天她来找我们,就是说没有地方住,原因就是原来的房子拆迁以后,四套房子都给了四个子女了,现在哪一个子女都没有安排他住。

 

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街道办的同志首先给王老太解决每月300块钱的补助,同时帮助调解王老太的养老问题,然而事情没有那么顺利。

 

无锡市新区新安街道司法所调解员 殷国明:通知他们不来我没有办法,这个应该是自愿的,他们不自愿我没有办法,那么我给市委商量以后,决定给他们按司法走,向法院起诉

 

20106月,万般无奈的王老太,把3个儿子都起诉到了法院,理由是孩子们都不赡养她。不让她进家门。一个星期之后,无锡市高新区人民法院,将几个孩子召集到一块儿,组织了一次调解。

     

在法院里儿子们都在为自己辩解,甚至指责老母亲。王老太吵不过孩子们,最后无奈地趴在了桌子上。争吵声中,沉思许久的王老太最后提出自己还是租房子单住吧。

 

王老太:不抚养我也没办法,我有什么办法啊。

 

王老太向法院提出,租房子的钱由自己负担三分之一,其余的部分由儿子们共同负担,儿子们总算同意了。

 

法官:你们兄弟能把家事处理好就最好了。

四儿子:不是我要吵,我也不想吵。确实她(母亲)有点问题。

 

在法官的主持下,王老太的三个儿子和二儿媳共同商量了一个房租分配方案,他们约定,房租按每月600元计算,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大儿子和四儿子分别负担150元,患病的三儿子和二儿媳,分别承担50元,王老太自己则负担200元,最后这些钱都交由大儿子保管,由大儿子去负责租房。

 

法院调解后一周之内,王老太本人,她的二儿媳和三儿子,都按约定,拿来了半年的租房费,但是王老太的四儿子却说,要交,他只能交两个月的钱,多了,他拿不出来。

 

四儿子:他们300块钱是半年了,我300块钱只能是两个月,我只能是两个月一拿。

 

四儿子以这个理由就没有交租金,随后,当街道干部把已经收到的1800元钱交给王老太的大儿子,让他为母亲租房子的时候,大儿子收下了钱也变了卦。

 

殷国明:老大没去租房,他说租不到房子。

 

大儿子:租到房子,我天天在看,街上有人来通知我。

 

大儿子不租房子的理由是:房子要慢慢找,为母亲租房子,楼层,朝向,价格,都要考虑。房子不好租。真是的原因是什么呢?王老太的大儿媳说走了嘴。

 

同期:大儿媳:我有意见,为什么我有意见,我为什么要拿150,他们为什么要拿的少,他们要,说你们多拿一点,那他们困难跟我说,你们好一点

老太太女儿:大的催小的,小的催大的。我妈妈依然在外面。

 

大儿子收了钱,却不按约定租房,王老太觉得这理实在是讲不通,20108月,她就向法院提出申请,想把租金要回来交给女儿,既可以作为房租,也可以让女儿照顾她。但大儿子一直以未找到合适房屋,正在找为理由,拒绝退还房租,法院启动了强制执行程序,在银行冻结了王老太大儿子5万多元的一个账户,这下一直稳坐钓鱼台的大儿子真急了。

 

大儿子:我没有欠他的,就是我帮忙一下搞这个实行搞定,我当一下主我的钱就封掉了。

 

大儿子猜测,一定是妹妹从中作梗,怂恿母亲这么做的,于是跑到妹妹家门口开口就骂。

 

王老太女婿:他说你良心不好,儿子会死掉,我不能坐牢,良心不好。

 

平日里不登门的大哥,一来就骂的这么难听,妹夫气得冲上去动了手

 

王老太女婿:我说你嘴巴不干净,你父亲没有把你教育好,我就打你嘴巴。

 

这次冲突之后不久,一直声称找不到房子的大儿子说,突然说给母亲找好了租的房子。

 

大儿子:就是这个房子。。。。。。阳光又好,可以晒晒太阳,二楼,爬楼梯也舒服。

 

虽然大儿子说租到了房子,但是经历了这场风波,王老太已经不敢去住了,谁知道住进去以后,还会发生些什么呢?

 

王老太:良心太黑。我自己找根绳子吊死算了

 

从王老太起诉至今,已经过去了大半年,王老太还是住在女儿家。由于女儿的照顾,王老太决定以后一直住在这里。

 

法官:冻结了老大的钱之后,老大把半年的钱已经交给了母亲,可是以后钱怎么办,我们还再继续想办法,通过沟通协调争取解决这个问题。

 

画面:老太太看电视⋯⋯

 

案件告一段落,希望王老太能在小女儿家好好安度晚年。案件中,几个孩子不论是否出于自愿,都表示可以支付一定数目的钱,作为老人的赡养费用。那么,子女出钱就算尽到赡养义务了吗?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1条规定, 赡养人的赡养义务是指“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以及“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专家:生活上照料是指帮助老年人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困难。老年人年迈体衰,力所不能及,生活上需要多方面的帮助。精神上慰藉是指满足老年人精神上、心理上的需求。随着年事增高,老年人企盼能经常与家人团聚,尽享天伦之乐,经常得到子女的关怀、问寒问暖,经常能够与子女聊聊天、叙叙家常,同时老年人也渴望继续得到尊重,能够为家中大事提供意见。

 

目前中国有1.67亿老年人,其中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近2000万,失能老人超过1000万,半失能老人也有2123万。老年人的日常照料和赡养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

 

专家:如今由于生活压力大,人员流动性大,家庭结构日趋倒金字塔型,空巢老人的现象会逐渐增多,如何能让老人安度晚年,社会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比如托老所

 

说完这个案子后我们再来听听另一个故事,一个同样是四兄弟和母亲的真实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来结束今天的节目。希望听完这个故事王老太的几个儿子能好好想一想,我们每个人都想一想。

   

画面中是四位亲兄弟,家住河北沧州农村,幼年时,四个兄弟相继出现视神经萎缩,都在20岁左右彻底失明。20多年前,支撑全家生活的父亲离开了人世,母亲年岁已高,四个兄弟互相扶助,承担起了抚养照料母亲的责任。

 

虽说生活清苦,但母子之间心连心,四兄弟照顾80多岁母亲的时候,细心得像对待三四岁的孩子。喂母亲吃药时,他们会保证杯子里的水一定是母亲最适应的温度,才让母亲喝。母亲说话的时候,四兄弟会脸贴着母亲的脸细心聆听。

 

风里来雨里去,四兄弟就这样与老母亲相依为命走过了20年。他们说:“凭借双手,我们能养家,能孝顺老娘,已经是我们最大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