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9日 07:3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卢先兵
信贷紧缩,吸存困难,同业市场拆借利率高企……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以来,在商业银行市场引起一连串反应。
记者了解到,为解决负债资金来源问题,一股暗潮正在银行业涌动,半数上市银行谋划金融债发行事宜。之所以选择金融债,在于其低利息成本以及无需缴纳存款准备金的双重优势。
近期,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等相继发布金融债发行计划或赴港人民币债券发行议案,共同目的均在于筹集稳定的中长期资金,降低负债成本。记者初步统计,此7家银行的预发金融债(含香港人民币债券)共4476亿元。
“提交股东大会讨论,获得授权后能方便公司及时向监管层申请发债,节省了走程序的时间。但能否成功发行还得看监管层的态度和调控目标。”兴业银行人士对记者表示。
部分银行的闯关成功为众多申请者提供了想象空间。3月18日,东亚银行(中国)第一期20亿元金融债券成功发行,拔得2011年商业银行金融债头筹。
按目前监管规章,金融债券募集资金用于贷款投放可不计入存贷款比例,业界担忧有违信贷调控嫌疑。国泰君安高级研究员伍永刚认为,为控制通胀和信贷过快增长,监管应将金融债纳入存贷比统计口径,也可单独监控金融债募集资金用途,限制其用于信贷投放的比例。
“输血”替代品
银行需要筹集成本较低的中长期资金,替代到期的协议存款,金融债券是良好选择。
金融债受到商业银行的青睐,在于其独特的属性优势。
某股份行人士称,金融债属于商业银行发行的一般负债,遇公司破产清算,其偿还顺序一般居于发行人股权、混合资本债券及长期次级债务之前。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四万亿”财政刺激政策的出台,促使银行疯狂放贷,2009年9.7万亿元的天量信贷规模,超过2007年与2008年两年之和。“抽血”过多,存款“输血”无法接济。
由此,拉存款成了商业银行2010、2011年工作日程表中的头等大事,然而,上市银行2010年报显示,截至去年末,16家上市银行中有8家银行的存贷比在70%以上,其中,招商银行的存贷比最高,达到74.59%,距离75%的监管标准仅一步之遥。
一家股份行公司业务人士称,各家银行都在拼命冲存款,但存款业务增长毕竟有一个过程,受网点、电子银行渠道、产品设计、营销能力等多种限制,不可能一蹴而就。并且,在月末、季末、年末等监管考核时点,诸多银行以多种手段变相“高息揽储”,拉存款的成本很高,并且资金不稳定,不利于发放中长期贷款。
协议存款就成为部分银行吸收负债的一种方式。兴业银行在相关公告中披露,2011年-2013年,该行协议存款将有大量到期,分别为11亿元、110亿元、290亿元。
一家城商行人士表示,为保持资产负债结构的相对稳定和进一步优化收支结构,银行需要筹集成本较低的中长期负债资金,以替代到期的协议存款。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资金有三个来源,即吸收存款、向其他机构借款和发行债券。在中长期负债资金来源中,金融债券是替代协议存款的良好选择。
金融债券成为商业银行可以运用的融资工具前,由于市场上中长期负债资金品种较为单一、成本较高、来源匮乏,导致银行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中长期资产负债结构错配现象,存在一定的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2005年5月,央行发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自此,金融债券作为国内商业银行中长期负债资金来源的创新品种,改变了以往商业银行主要依靠吸收存款筹集长期资金的局面。
疾行后冰冻
兴业银行扮演了金融债发行激进者的角色。该行未到期存量规模占市场总量的55%。
兴业银行计财部总经理李健表示,由于发行金融债所募集的资金不用缴纳存款准备金,今后也不用缴纳存款保险,资金可以百分百用于业务拓展,优势十分明显。
2005年以来,兴业银行扮演了金融债发行激进者的角色。据统计,兴业共发行五期金融债,总额650亿元,未到期存量规模480亿,占市场总量55%,是金融债券发行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
兴业银行董办人士称,与定期存款、协议存款等负债品种相比,金融债具有低成本优势。该行金融债券的发行利率,除2008年第一期由于特殊市场环境原因稍高外,其他各期均低于同期定期存款利率和协议存款市场利率,再考虑免交存款准备金因素,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筹集资金的方式节省的财务成本十分可观。2005年,兴业所发3年期金融债利率仅2.15%。
据记者统计,2005年金融债放行至2010年底,浦发银行、招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上海银行等8家发债主体共发行25只金融债券,金额总计1426.2亿元。
从发债主体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是金融债券发行的主力军,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目前还没有涉足金融债券发行领域。
除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在2008年、2009年分别发行了100亿元的金融债券,其余1226.2亿元的金融债券都由股份制商业银行来完成发行。从发行年份来看,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各发行主体分别发行270亿元、310亿元、446.2亿元、300亿元、100亿元金融债券。从发行期限来看,3年期和5年期为金融债券的主流发行期限。经过5年的快速发展后,2010年商业银行金融债发行议案无一获批,兴业500亿元的发行计划亦无果。浦发银行曾于2009年中期计划于2010-2011年发行不超过300亿元的金融债,但至今一直未能成行。
瞄准“低息”香港
7家银行提出了最高近4500亿元的金融债发行计划,其中6家明确表达了赴港发行的设想,原因在于香港发债利率相对较低。
不过,今年首单商业银行金融债的成功发行,或许预示着今年监管层已打开了一道口子。
3月18日,东亚银行(中国)发行2年期限的固定利率金融债券,金额20亿元,票面利率为4.39%。
东亚银行在募集说明书中称,本期债券募集资金将用于优化资产负债匹配结构,增加稳定的中长期资金来源,置换短期同业拆借资金,降低流动性风险。
监管层对外资法人银行金融债放行,令中资商业银行信心爆棚,甚至连以前从未参与金融债的国有商业银行也加入申请金融债发行的行列。
记者统计,年初以来,7家上市银行发布相关公告,申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在1年、2年或3年内发行额度不等的金融债,包括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按照计划,中国银行拟发行不超过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总资产值1%的普通金融债券,按照2010年底其104598.65 亿的资产总额计算,预发额度为1045.99亿元。
据招行公告,其在未来三年内(2011-2013年)发行金融债券的余额拟不超过负债余额的10%,负债余额按上年末人民币负债余额数核定。按2010年底 21473.30亿元总负债余额估算,2013年末其金融债余额最高将达2147.33亿元。
兴业、华夏、交行、民生、北京银行的预发金融债(人民币债券)规模分别不超过500亿元(2012年底)、300亿元、200亿元(2012年底)、182亿元(2013年底)、100亿元(2013年底)。
记者注意到,7家银行中除中国银行外,其他6家明确表达了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设想。
深发展副行长陈伟对本报记者称,金融债发行对银行业务增长有很大好处,尤其是在香港发债的利率相对较低,深发展内部也在做发债论证。
北京银行专门为此出具了一份《关于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分析报告》。根据以往发行情况,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利率较同期境内金融债券的利率低平均约65bp,其中,2008年8 月进出口银行发行的香港人民币债券和境内金融债券的发行利差更是达到了130bp,融资成本优势明显。
存款替代双重诱惑 上市银行4500亿金融债计划 鱼贯而出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加快,香港地区的人民币存款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11年2 月底,香港人民币存款总额已达到4077亿元,同比增长5倍。
自2007年7月至今,财政部、境内金融机构、境内企业共发行人民币债券、存款凭证共计约1200亿元,仅占2011年2月末香港人民币存款的29%。
根据香港银行公布的数据,2010年末香港人民币6个月定期存款利率为0.8%,活期存款利率为0.5%,均远低于内地同期存款利率。
“在存款收益率较低的情况下,香港的个人和机构会欢迎人民币债券的发行,并能接受较低的票面利率。”北京银行认为。
截至目前,境内银行已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汇丰银行(中国)、东亚银行(中国)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总融资额为460 亿元人民币,单笔融资额在10亿-50亿元人民币,融资期限在2-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