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汉王科技4.6亿存货创新高 跌价准备零计提遭疑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3日 07:0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顶着 “高成长”光环的汉王科技,上市一年便出现巨额亏损。公司股价自去年五月的最高价87.5元(前复权价,下同)下挫到昨日(5月12日)的23.89元,跌幅高达72.7%。

  但坏消息还没有结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汉王科技的存货计提存在重大隐患,已经出现大幅减值的原材料和产成品,竟然没有计提一分钱的跌价准备。数据显示,2010年底公司的存货余额已高达4.6亿元,而其主打产品电纸书在今年一季度的价格同比大幅下降32%。

  存货创新高 跌价计提为零

  汉王科技今年一季度亏损4600多万元,公司方面给出的理由是:电纸书销量和均价双降,其同比降幅分别高达54%和32%。而汉王科技2010年报显示,公司去年75.6%的收入来自电纸书。

  汉王2010年报也表示,电纸书的毛利率降为36.99%,原因是“2010年度电纸书产品价格降低,以及低端电纸书和较低毛利率的平板电脑产品的推出,拉低了公司的综合毛利率”。

  尽管产品售价大跌并导致利润率下降,但公司一季度存货余额却创出了4.69亿元的新高。为了解存货高企的原因,《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汉王科技2010年IPO招股说明书、经审计的半年报、年报后,发现了一个更令人不解的现象:公司竟然未对存货进行跌价准备计提。对于没有计提的原因,公司相同的表述反复出现三次,“本期无需要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项目”。事实果真如此吗?

  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当企业存货出现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或提供的商品、劳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等情况时,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结合汉王科技相关产品的价格走势,其存货完全符合计提跌价准备的条件。

  除产品大幅跌价外,公司原材料存货价值也面临缩水的风险。

  记者采访了一位国内大型电纸书生产企业高管,他表示,电纸书的主要元器件是电子纸,供货商主要是中国台湾元太和韩国LG两家,还有广东一些生产商,汉王科技采用的是元太的元器件。“从去年初至今,电子纸价格一直在持续下跌,我了解的报价从60美元下滑至最新的38美元。”该人士表示。

  汉王科技2010年报显示,在期末4.64亿元的存货中,原材料为2.5亿元,在产品和产成品为2.11亿元。虽然这些原材料的市场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下跌,但汉王科技未对其计提任何跌价准备。

  同类企业均计提跌价准备

  为了搞清楚汉王是否应该计提跌价准备,记者咨询多位行业研究员,了解到汉王科技主营电纸书和手写产品,属于电子设备制造业,在A股上市公司中,与其最相似的是计算机硬件设备制造商,那么这些同行业的公司又是如何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010年年报显示,计算机硬件公司都大额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长城电脑计提3.12亿元,七喜控股计提0.5亿元,同方股份计提2.45亿元,方正科技计提0.27亿元。

  从存货跌价计提占存货总额的比例来看,七喜控股最高,为20.92%;同方股份的比例为5.30%;方正科技这一比例为3.9%;长城电脑为3.36%。

  “由于计算机硬件设备价格持续下跌的规律,业内上市公司均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这也是业内的普遍现象,汉王科技零计提的特立独行,让人感觉到怪异和无法理解。”一位大型券商的行业研究员这样告诉记者。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查询了生产电子纸的龙头企业——中国台湾元太的财务报告,其2009年报显示43%的营业收入来自该产品。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汉王科技一直存货准备零计提的会计处理,作为汉王科技的主要原材料供应商,中国台湾元太在可查阅的财报中进行了大量的存货跌价准备计提。

  摘取元太最近的公开财报数据,2010年9月30日存货约64.1亿元新台币,其中制成品约20.7亿元新台币,存货跌价损失金额为5.3亿元新台币。

  业内人士:已违反会计准则

  对于汉王的存货跌价零计提,一位注册会计师表示:对于公司的期末存货,如果预计到销售情况出现重大影响,存在减值情况,就应该进行跌价计提。而原材料部分如果只能够做成固定的产品,也同样应该计提相应损失金额。她表示,汉王科技年报中存货跌价计提金额为零已经违反了企业会计准则。

  她同时向记者表示,去年年报是今年3月中旬公布的,仅仅一个月后的一季报就爆出了严重亏损的重大问题。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要求公司在资产负债表日(去年12月31日)到财务报表报出日之间,有责任提示是否出现对公司财务造成重大影响的事项,并在报告中予以充分披露,但汉王没有任何相关提示,这也是信息披露的错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