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9日 15:5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
中海在深圳推出1300多套房子降价促销被5000名购房者一抢而空,广州碧桂园“天麓山”组团单日认购800多套,南京碧桂园开盘首日销售接近2000套……最近,来自多地的购房传闻刺激着人们的神经:为何在国家调控高压之下,楼市还有这么好的成交?是“冰封”的楼市逆势回暖,还是调控已见成效?
一些楼盘低价销售遭遇抢购成为“日光盘”
5月15日,南京碧桂园项目开盘,2000套房子当天就被2万名购房者抢购一空,实现认购额逾10亿元。15日上午记者来到开盘现场,立刻感觉到“热浪”袭人:购房者的私家车在售楼中心门外排出2公里长龙,每一间样板房都人声鼎沸,沙盘前挤满了人,开发商当天散发的扇子超过1万把,现场服务人员上千人。
很多购房者身上透着亢奋,眼神中满是渴望。“南京市区买一套房子的钱可以在这里买三四套!”“我们先交60万首付,然后买辆车,其他再说。”“113平方米的房子带精装修只要60万元,太便宜了!”……记者耳朵里听到的都是此类议论。
据介绍,南京碧桂园主打户型90-140平方米房源仅仅半天就售罄,当天销售了令人惊讶的近2000套房子。据统计,“新国八条”颁布后的2月份,南京全市成交商品住宅2172套,3月份成交2211套,4月份成交2128套,这意味着,碧桂园一个项目一天的成交量几乎抵得上南京全市一个月的销量。
这种像买白菜一样抢房子的热潮,最近其它城市也在上演。五一前夕,深圳中海拿出旗下的中海康城国际、塞纳时光两个项目1000套房子降价促销,结果引来5000多名购房者抢购,最终增加到1300多套。这是深圳“限价令”后首次出现价格松动,直接带动了周边一批楼盘降价促销。
广州经纬行研究中心在针对“五一”楼市所作的研究报告中表示,今年五一广州楼市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增城碧桂园凤凰城,4月30日开售接近1000套的“天麓山”组团,当日认购800多套,认购金额超过8亿元。而五一假期三天,该项目的销售达到12亿元。
成交量放大的背后
加息、提高准备金率、限价限贷,今年以来国家不断出台各种楼市调控政策,房地产市场“风声”日紧,国内主要城市的成交量一落千丈。但就在很多购房者翘首以盼,等待“房价回归到合理水平”的时候,一些城市的新房成交量突然放大。
这是什么原因?探究起来,隐藏在这一现象背后的三张面孔清晰可辨:
一是目前国内的住房需求仍然旺盛。无论是结婚的年轻人、需要改善的家庭还是投资者,都有着购房的迫切心情,一旦有了心中合适的价格就会出手。尤其是经过楼市起落的洗礼,在通胀背景下,很多人苦于投资渠道有限,买房成了财富保值增值的唯一选择。一直以来严厉的楼市调控,限购限贷,也压抑了很多人的购房需求,而一旦条件允许,这些需求就会猛烈地释放出来。
二是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因为没有找到替代性的“钱袋子”,依然难以对高房价痛下杀手。今年以来,无论是各地出台“限价令”变味成“限涨令”,还是在落实“一房一价”等具体政策上,一些地方政府的调控之手仍然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更耐人寻味的是开发商。面对不断加码的国家政策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观望者有之,四处融资顶住不降价者有之,顺势调整者也有之。记者发现,这些能够推出“日光盘”的开发商都在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
以碧桂园为例,它向来以开发低密度大户型住宅著称,而此次南京碧桂园销售现场打出的标语是“建老百姓买得起的好房子”,项目中有七成是140平方米以下的普通住宅,定价每平方米5000元左右,具备较强的吸引力。
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介绍说,2010年碧桂园集团的净利润率为16.6%,住房销售均价仅约为每平方米5000元。“最近房子的热销说明国家的调控起了作用,这个导向符合民生需要,也说明开发商只要建造出低价、高品质、节约土地的房子,就能受到市场和购房者的欢迎。”
打破僵局需“堵”“疏”相济
针对楼市是否开始回暖的问题,专家们则有不同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央行刚刚再次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各地的保障房还在快马加鞭地建设,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决心依旧,短期内靠少数几家楼盘的热销来认定楼市回暖,并不合时宜。
“最近楼市成交火爆主要是开发商以价换量的策略奏效。”地产评论人士张洪光说,5月是楼市传统的销售旺季,如果大量的住宅供应能够按计划推盘,房价稳中有降,那么楼市成交量将会逐步回暖;如果房价未能出现实质性下降,甚至转而上涨,那么低迷的楼市或将遭受新一轮更为严厉的政策打压。
南京房地产开发促进会秘书长张辉表示,近来购房者热情的再度释放,其实从一个侧面提醒社会:限购政策是“堵”,想方设法加大土地、商品房、保障房的供应是“疏”,而打破楼市僵局应该“堵”“疏”相济。
“房地产业依靠高杠杆、低利率的时代过去了,依靠房价持续上涨的盈利模式过去了,开发商要学会在正常市场环境下生存。”深圳市社科院城市营运中心主任高海燕指出,开发商应当告别一味追求利润的“单向度发展”,在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宏观坐标系中,寻求自身发展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