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浙商:限价仅限民企不公平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10日 16:4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浙商》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浙商信心指数低位企稳

  2011年5月份,《浙商》杂志向100家样本企业发放调查问卷,我们最终回收有效调查问卷87份。统计结果显示:对经济环境以及当前企业经营状况的研判中,有32家企业表示乐观,占比36.8%;有43家企业表示一般,占49.4%;11家企业表示不乐观,所占比例为12.6%。根据统计,5月份浙商信心指数为6.6,较4月份持平。

  限价“约谈”短期内或可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长期来看,尤其是约谈在垄断国企缺席之下,仅从民企入手,难言公平,亦难以收到良效。

  执笔 │ 本刊记者 张玲玲

  调控之手伸向更多领域。继3月份国家发改委连续约谈日化、方便面、白酒等行业企业之后,4月2日国家发改委召集17家商会、协会进行稳定物价的座谈。4月底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司长许昆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限价约谈将进一步扩容至房地产、煤炭等多个行业。

  事件背景来自于通货膨胀的形势愈加严峻。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3月份我国的CPI同比增幅达5.4%,4月份达5.2%。约谈之后,绝大部分企业都暂缓物价上涨,但是由此产生的争议却不断。

  限价与涨价的矛盾

  《浙商》:为了控制价格,国家发改委四面出击,以“约谈”的方式对多个消费品行业进行价格控制,你认为这种约谈能否起到限价作用?

  59位浙商认为能够起到一定的限价作用,或者至少在短期内能够起到一定作用,这一比例占到我们调查总数的67.8%;25位企业主认为并不能达到限价预期,占比为28.7%;3家企业家认为“说不清楚”,占比3.5%,

  《浙商》:从去年到现在,贵公司包括原材料在内的各种成本是否有所上涨,如果上涨的话,高出了多少?

  29家企业的成本上涨了10%—20%,占比33.3%;26家上涨幅度颇高,在20%—30%之间,占比29.9%;28家企业的成本上涨幅度在10%以下,所占比例为32.2%;4家企业声称因“改善管理”等原因,成本不涨反落,占比4.6%。

  作为最早被约谈的企业之一,纳爱斯称其产品的毛利一直在5%~10%左右,而原料的成本已经上涨约5%。

  《浙商》:贵公司的产品价格是否有上涨打算?如果有的话,上涨幅度大约在多少?

  多数企业家表示产品有涨价的预期,所占比例占到81.6%。一家粮油企业表示,即使有一定的定向补贴,面对着不断上升的运输和物流以及人工成本,企业仍然承担着较大的经营压力,在成本上涨和通胀预期下,企业必须涨价以此保证利润空间,但具体幅度则视市场具体情况而定。仅有16家企业主表示目前暂无涨价打算,所占比例为18.4%。

  限价仅“限”民企不合理

  《浙商》:你对目前国家发改委约谈限价只找民企、部分外企,而不找垄断性国企这种状况有什么看法?

  七成以上的企业主认为这一行为并不合理,也有12家企业认为“垄断国企有其特殊性”,可以理解,所占比例为13.8%;12.6%企业认为“说不清楚”,对此不予置评。

  《浙商》如果你的企业无法对主要产品进行涨价,你将怎样化解成本压力?

  49家企业主选择通过内部管理降低成本,如延长订货周期等方式,这一比例为56.3 %;28.75%的企业主选择如增加新功能,主推新产品等方式进行“隐性加价”;还有一部分企业表示,通过减少人员流动,内部消化成本压力;也有一成左右的企业家则表示可能选择压缩产能,“在目前成本日益高涨的情势下,中国企业消化成本上涨压力的空间越来越小,几乎到了极限”,企业在政府强势部门的权力和高涨的成本压力之间,能走的路实际上十分狭窄。

  □结论

  总体上看,浙商对物价主管部门调控价格涨势表示理解和支持,认为可以一定程度地避免串通涨价以及超出范围的不合理涨价,稳定物价亦有利于社会稳定。但“约谈”是否能够真正起到限价作用,多数企业主表示仍有待观察,短期内或可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长期来看,尤其是在垄断国企缺席约谈的状况之下,仅是从民企入手难言公平,亦难以收到良效。

  垄断资源如石油等能源价格的上涨,波及到众多下游产品价格,这成为民企希望垄断性国企进入“约谈”席位的重要因由。此外,部分企业主亦希望政府能够予以一定的行政补贴或是减少一定的税赋,给其一定的喘息空间,“持续地负重前行,企业难以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