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别让大学生群体被遗忘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10日 22:4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经济观察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高考于上周结束,很快就有一批学子进入大学。数年前曾经历相似一幕的一批学子则正为工作奔忙——高校毕业生将迎来毕业季。谁也不会怀疑,这个群体将是这个国家未来赖以复兴的支柱。然而,大学生群体的边缘化已经凸现。我们不希望他们成为被遗忘的群落,这正是本报推出《新脑体倒挂》专题(详见09版)的初衷。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学毕业生与社会精英之间是画等号的,这种替代关系近几年来正趋于瓦解。这不难理解,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毕业生的逐年增多,精英的大众化是必然趋势。不过大众化之外,他们所面对的现实处境并不乐观。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201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31万,初始就业率在70%左右,也就是说,大约有190万人是以失业状态离开校园的“毕剩客”。即使半年后,仍有10%(很多人认为数据被低估了)即6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还未找到工作。2011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将有660万人,如果按照上述统计口径,半年内,进入失业状态的大学生又将新增200万人。加上前几年的毕业生失业人数,数字是令人担忧的。

  即使那些半年后找到工作的90%的毕业生,其状态也不会让人兴奋。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克斯公司发布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全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是2479元。这个收入远不及内地一家富士康工厂普通工人的工资,也只有北京一位20多岁普通快递员月薪的60%。从投资收入比来说,读大学是性价比为负的生意,甚至可以说是最失败的投资,我们称此现象为“新脑体倒挂”。“蚁族”就是大学毕业生边缘化的最好体现,新“读书无用论”因此出现——由于觉得读大学性价比低,不少农村孩子不参加高考,放弃读大学的机会。这将带来中国教育的恶性循环。

  不少人将新“脑体倒挂”归咎于1999年的扩招,这并不恰当。正因为扩招,中国大学学历人口才能达到1个亿,占到了总人口的7%,但这一比例仍然远低于欧美教育强国,甚至不如菲律宾和泰国。

  如果新“脑体倒挂”可以部分“归罪”于扩招,是因为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的脱节。近十年中国经济起飞的动力更多源自中低端制造业,中国需要更多技术性人才,但扩招之后职业教育人数变化不大,甚至大幅下降。这就形成了高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两张皮”。由此,劳动技术性人才年年“荒”,大学毕业生却毕业即失业。2010年大学毕业生中,有60%的人认为目前的工作与自己的职业期望不吻合,正说明了这一点。

  可见,“新脑体倒挂”并非体力劳动者工资过高,而是相对于资本收益而言劳动者工资整体偏低,只是这几年农民工工资问题显性化,大学毕业生收入被忽视。所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进一步增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是化解这一社会现象的根本。我们注意到,教育部部长袁贵仁2010年在谈及就业工作时对此已有表述。

  不过当务之急,关心大学生群体,尤其是上百万因毕业而失业的群体,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仍是政府必须要做的。此前,国务院已经要求各省打破大学生就业的户籍藩篱,我们以为,政府还须进一步扩展毕业生就业渠道,扩大第三产业在GDP的占比,否则会有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进入第一、二产业,与低学历者抢工作。在这个抢的过程中,大学生并不占优势。

  我们不能不关注大学生,是因为他们负载着未来。未来十年,中国要完成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他们将是最主要的人才储备。而且必须注意,那些拥有大学学历,却被推搡到城市的某个角落的“蚁族”或者“啃老族”是如此庞大的群落,一旦他们成为边缘人,对社会稳定可能带来无法忽视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