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棉价坐上过山车 棉企高处不胜寒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17日 22:2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报记者 张萧然综合报道

  市场真是风云变幻,前一段时间还是众多买家疯狂买入的“宝贝棉花”,转眼就变成了烫手山芋,人们唯恐避之不及。

  步大蒜的后尘,近期棉花也上演了一出疯狂的“过山车”:从今年3月疯狂上涨时最高报价每吨3.1万元,跌至目前的现货价每吨2.4万元,短短数月,棉花市场价格暴跌两成多。

  飞流直下的棉价让不少在纺织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人士直呼看不懂,更是叫苦不堪。

  “去年赚的钱,今年都要吐出来了。”山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棉纺加工厂的企业主大倒苦水。去年现棉价格天天上涨,他胆子大库存足,赚了不少,但今年棉花价格却是天天下跌,库存大就意味着亏损多。

  “从棉农、商贩、棉纺企业到服装终端企业,加工环节中的棉纺企业遭遇的损失最大的。”上述企业主还表示,下单的客户是买涨不买跌的,棉花涨得厉害,订单下得就多,棉花跌得厉害,客户下单就减少。有些客户对棉价下跌预期强烈,宁愿违约也不下单。

  伴随着棉价的暴跌,棉纱也量价齐跌,这对本已处境艰难的棉纺织企业来说可谓雪上加霜。

  据江苏靖江裕纶分管原料的副总经理张建红介绍,按照目前棉价每吨25000元计算,棉纱价格要卖到每吨39500元才能赚钱,“可现在棉纱价格即便是低于每吨37000元都很难卖出去,价格倒挂达2000多元。”

  与大型棉纺织企业相比,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棉纺织企业的处境更加艰难。面对暴跌的棉价和不断高企的棉纱库存,有些小型棉纺织企业已经选择了停产减亏。

  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戴公兴分析,棉价如此大幅波动,除了供需关系的因素,全球资本流动性过剩、国内外热钱的炒作、大宗农产品低价时代的终结以及有的国家对棉花等产品的出口所采取限制政策是更深层次的原因。

  但是,当涨幅超越了供求关系、价格严重背离价值、产业链各利益环节失衡时,棉价大起大落也在所难免。戴公兴强调。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合伙人李培恩认为,棉价上涨和下跌的短期因素主要来自资本市场,“去年暴涨主要是游资炒作,而近期美元走强,大宗商品下跌,国际游资出货,又是价格‘跳水’的主要原因。”

  此外,影响棉价变动的长期因素还是供求关系,“由于种植面积的扩张,中国棉花供给较去年上涨8.2%,而需求仅小幅增长2%,这也拉低了棉花价格。” 李培恩说。

  而北大方正物产集团棉花业务部经理董淑志表示,处于下游的纺织企业一旦看到棉花价格下跌,出于“买涨不买跌”的从众心理,就会减少对于上游企业的订单,从而导致棉价继续下跌,如此便会产生一个“跌价循环”。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摆脱资金链紧张的束缚,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研究员刘成建议,就应尽快建立完整产业链。棉纺织企业应主动走到棉花产区,建立棉花收购基地,既可保护棉农种植收益,也可以保障自身生产需要,形成棉花种植-棉花加工-棉纺-织布-印染-服装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另外,企业去库存以求自保也不失为应对时艰的良策。根据一家业内权威机构大中型纺企经营调研报告,今年5月份纺织企业的棉花库存和棉纱库存只比上月略降,在企业利润缩水甚至出现亏损的情况下,庞大库存使企业不堪重负,而去库存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资金紧张的压力。

  广东新塘致诚织布厂经理杨斌也强调,要加强与下游品牌客户的合作,与品牌客户建立稳固的战略联盟。“当棉纱价格高的时候,下游客户帮忙消化一部分成本,相反棉纱价格走低的时候,面料企业也让出一部分利润,这就是长期战略联盟共进退、共扛市场风险的表现,并将成为纺织企业最大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