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疯狂棉价或趋平稳 纺织业下半年仍负重前行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14日 08:1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李溯婉

  疯狂的棉价下半年振幅或将减弱。不过,大多数纺织服装企业的日子依然难以过得滋润些。市场、汇率等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如同悬在企业头上的利剑。

  “尽管棉花价格下降,但最近购进的棉纱、棉布的价格没有明显回落,而化纤、涤纶等与石油有关的原材料的价格反而还略有上涨,我们暂时感受不到棉价下调的利好。” 宁波杉杉股份(600884.SH)总裁助理朱素君近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朱素君谈到:“订单的数量跟去年相比差不多,我们比较谨慎,选择性接单,尽量挑利润不错的订单,对于利润没保证的订单则放弃。”她用了“平稳”来概括目前的情况。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近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同企业的感受不一样,总体来看,行业没有在特别的危机当中,目前出口和内销总体还不错,增速比较平稳。不过,高成本的趋势不可避免,倒逼着企业转型升级。

  棉价惹的麻烦

  今年上半年,棉价如去年一样疯狂,又玩了一轮“过山车”,业内对此怨声载道。今年3月,棉价再次上涨到3.3万元/吨之上后,紧接着一路回落到目前的2.4万元/吨左右,下跌幅度约三成。如此大起大落,令诸多纺企神经紧绷,稍不留神就血本无归。

  乐天童装负责人王毅生告诉记者,现开始生产秋、冬季服装,这全是客户已按当时棉价付了现款后才生产的,因此受棉价回调影响不大,而一些提前囤积大量原材料到现在才接服装订单的企业则可能出现亏损,客户已开始在压价。

  “受到棉价、汇率波动等影响,以及招不到工人或达不到环保要求,广东近两年陆续有些中小企业关闭,订单部分转给了广东其他工厂,部分往东南亚或内地转移。”王毅生告诉记者,目前他的订单量同比增加20%~30%,跟周边一些工厂倒闭有关。

  棉价震荡、用电荒以及北非、中东局势持续不稳影响外贸接单不足,动摇到企业的信心。6月7日公布的“中国·柯桥纺织指数”显示,5月份总景气指 数收于1350.85点,较4月份下跌2.19%,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8.97%。企业生产信心指数收于947.99点,较4月份下跌1.24%,原料 类、坯布类、家纺类、服饰辅料类生产景气指数均不等量下滑。

  “中国·柯桥纺织指数”特约评论员蒋建仁接受本报采访时谈到,棉价虚高,一定程度上是人为抬高的,水分将逐渐被挤掉,近几个月来,棉价有时1吨 一周内下滑七八百元甚至上千元。库存量大,加上下游需求不旺,拉动近段棉价下跌,很多中上游企业亏损厉害。不过,6月以来,棉价稍趋向平稳,下半年情况应 该会稳定些。

  孙瑞哲指出,自去年至今棉价大起大落,与国际游资炒作有关,对行业正常运营秩序造成冲击。中国在资源上相对短缺,例如1/4的棉花是从国外进口,正在寻找可替代的纤维资源,解决资源平衡是纺织服装产业“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重要目标。

  业内普遍认为,目前棉价已几近探底,但无法回到前几年的低价位,下半年将在2.4万元/吨至2.6万元/吨之间窄幅波动。纺织行业分析师汪前进谈到,今年下半年,棉花价格在 25000 元/吨附近震荡的概率较大,下行底部最低空间是22000~23000元/吨。

  价格难以回调

  闻声棉价下滑,海外采购商纷纷要求纺织服装的价格也随之调整,而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几乎没有降价的空间。

  王毅生告诉记者,目前该企业服装出口价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0%,即使棉价下降,也无法将报价降下来。“我们的服装价格偏高,主要从品牌、提供召 回问题产品等服务突围,手工也比较复杂,高价位的竞争对手较少,客户对价格没那么敏感,不会轻易将订单转移到东南亚等地方。而一些以价格取胜的中低端企 业,压力比较大,不降价订单就可能被转走。”王毅生说。

  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钟浩森谈到,棉价下降对企业下半年出口有好处,一定程度上对冲掉劳动力成本、汇率等压力,但利润不见 得好转,下半年订单顶多也是停止涨价。他说,有客户要求降价,对于订单量特别大的客户,在价格上让利1%~2%,给对方一点甜头,但对于绝大多数客户是不 会降价的。

  今年一季度,我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2014亿元,同比增长22.3%。海关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5月,我国服装出口512.9亿美元,增长23.1%,纺织品出口375.5亿美元,增长31.5%。

  汪前进则认为,今年上半年内外销价格都提上去了,但也影响到数量增长放缓。下半年,市场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形势更复杂,企业将进入调整期,尤其出口情况估计不大好。我国去年纺织服装出口量大约增长15%,今年将放缓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