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在国内寿险业,保险公司的“开门红”向来被视为一年发展的总基调,也为整年保费增长奠定基础。然而从已公布的数据看,国内寿险公司目前正经历着业务增长的乏力期。
专家认为,当前保费增长放缓,表面看是受宏观经济环境以及监管政策的影响,但从根本上表明我国寿险业过去的增长模式已达到拐点,只有通过产品结构、经营理念等方面的调整寻找到新的增长点,保险业才能迎来下一个快速增长期。
寿险保费遭遇增长“乏力期”
国内寿险公司在经历了4月份保费增速大幅下滑之后,5月份降幅虽然有所收窄,但我国寿险业正在经历保费增长的“乏力期”已是不争的事实。
数据显示,前5个月,中国人寿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约1665亿元,同比增长7.5%。事实上,今年以来中国人寿单月保费一直呈下滑趋势,1至5月各月保费收入分别为439亿元、407亿元、384亿元、224亿元和211亿元。平安寿险前5个月累计实现保费收入641.2亿元,5月单月实现保费83.7亿元,环比微增3.02%。中国太保寿险5月累计寿险业务收入464亿元,同比增长11.5%。三大寿险巨头的保费增速均远低于去年同期。
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以来寿险保费增长放缓,除了去年同期高基数因素外,银保新政策的实施是一大原因。去年底银监会下发通知要求保险公司不得在银行网点驻点销售,使保险公司的银保业务遭遇急刹车,而寿险保费收入有近四五成来自于银保合作。
保险中介市场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银行代理保费收入1269.73亿元,同比下降15.33%,实现佣金收入51.49亿元,同比下降3.2%。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系主任王绪瑾认为,除了银保新政策的影响,保费收入增速放缓还受制于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一方面在央行连续加息的背景下,寿险业预定利率放不开,保险产品吸引力自然不够;另一方面,资本市场今年以来一直震荡下滑,保险资金的投资情况也不乐观,无法给投保人提供理想的收益。”
寿险业突围问路渠道变革
在银保渠道遭遇制约的背景下,保险监管部门和寿险公司开始探求保险销售渠道的变革之路。
在预计银保渠道短期无法改观的前提下,不少保险公司对个险渠道更加重视。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保险营销员实现保费收入1778.71亿元,同比增长20.84%,占同期全国总保费收入的38.52%。
但由于管理粗放、关系不顺等原因,流动性大、增员难一直是个险业务面临的掣肘。为此,保监会去年下发《关于改革完善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的意见》,明确要求保险公司逐步理顺与营销员的法律关系,鼓励设立专属保险代理机构或保险销售公司。
据了解,今年以来保监会已经批准设立七家保险销售公司和多家保险经纪公司。“保险销售公司一方面给保险公司带来了相对稳定的业务来源;另一方面也把营销人员纳入了雇员的行业,改变了原来代理人身份不清楚,劳动关系不明确的情况。”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朱铭来说。
泛华博成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勃认为,保险销售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都是专业保险中介,属于“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实际上走的是“产销分离”的道路,这将是未来保险销售的发展趋势。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全国共有保险代理公司1846家,保险经纪公司396家,保险公估公司305家,但保险代理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实现保费收入仅占同期全国总保费收入的4.78%。
专家认为,银保新政策实施背景下的渠道变革是保险业向好发展必须经历的“阵痛”,引进高素质保险销售人员,用新型销售模式承接现有模式,有助提升整个保险行业的形象。
“回归保障”才是发展之本
针对业内进行的营销渠道变革,朱铭来表示,加强专业化保险中介是一个好的方向,有利于保险营销的规范化,但作用究竟有多大,还要取决于保险产品的定位。“如果一味强调理财,即便专业中介得以壮大,效果也不会理想,保险业根本的出路在于‘回归保障’”。
过去寿险保费增长速度在很大程度上靠银保拉动,而银保产品更多的是作为储蓄投资的理财工具,忽视了保险的保障功能。“中国老百姓现在缺乏合适的投资渠道,推出投资型保险产品无可厚非,但保险产品还是应该首先强调保障功能,保险公司只要充分了解并挖掘消费者需求,市场空间是很大的。”王绪瑾说。
朱铭来也认为,消费者对保障的需求空间很大,而目前保险产品提供的风险保障不足。“所以,现在出现的保费增长乏力,无非是过去的增长模式到了一个拐点,从产品设计到营销模式乃至整体的保险理念,都需要转变。等到行业通过结构调整寻找到新的增长点后,保费还会迎来一个快速增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