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老龄化的危与机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2日 20:3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文/刘芳

  2010年8月,网络上出现了两个农民工演唱《春天里》的视频,他们质朴真挚的演唱打动了无数中国人,歌曲中所吟唱的“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将我留在,在那春天里。”则唱出了当前中国社会极为令人堪忧的一个问题——老。

  老,是每个人不可回避的自然生理状态,也是当前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会面临的社会现实。二战结束后,美国曾有过四五十年的快速发展,并实现了社会繁荣,其中的原因很多,不容否认的原因之一是美国战后的“婴儿潮”,在1965年之后为美国社会提供了一批“生产年龄人口”。这些劳动力有积极的工作能力、购买能力和创新能力,美国的经济活力因此而被激发。随着这批劳动力的退休,美国的经济发展动力开始衰弱,经济增长速度也随之降低。

  这种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同样体现在了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香港等国家与地区的发展进程中。特别是日本,其发展最快的年份是1960年到1990年,在这30年里,日本基本处于人口红利时期,而后日本经济发展陷入低迷,并一直持续到了现在,人口老化是不容忽视的原因。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报告显示,中国目前的人口结构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通常,一个国家如果60岁以上人口占到总人口数的12%以上,就可以判断其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超过总人口的14%就被称为“老龄社会”。从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法国经过了115年,英国、德国则分别是47年和40年,日本则只经过了24年,速度之快非常惊人。中国的老龄化始于2001年,而根据联合国的人口统计数据,中国将在2024年至2026年前后进入老龄社会,其速度与日本大体相同。

  从人口构成看,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始于1965年至1970年,但当时中国的生产效率低下,1965年至1978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只有3.9%,谈不上劳动力充分就业。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劳动力市场得到发展,人口红利得以被把握,但人口红利却将在2015年转为结束,而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尚不足1000美元,远低于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5000至1万美元之间。换言之,中国所走的将是世界前所未有的“在低收入阶段进入老龄化”的道路,属于“未富先老”。

  (详情请见2011年6月《新产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