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据新华社电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本周说,首批超过3600名工人在3月11日地震和海啸后参与应对福岛第一核电站放射物质泄漏,其中69人“行踪不明”。
之所以找不到人,是因为压根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在东电的记录册中,这些临时雇用的抢险人员要么没有登记姓名,要么简单以“A先生”或“B先生”指代。
不少是临时工
这违反安全规定,却折射出日本核电工业40多年来的“传统”做法:雇用临时工从事危险作业,按天发放薪酬,不提供安全培训,不提供健康检查。
简言之,“用后即弃”,或曰“一次性使用”。
事故发生后,50人留守核电站抢险,后来不断有人前往接替。时至今日,留守队伍超过当初规模,世人心中,“福岛50人”早已成为一组无关人数的英雄群像。
有9人辐射超标
不少工人是东电匆忙间临时雇用,缺乏全面培训和充分防护,进入高危区域时甚至不懂得配戴辐射测量仪。两名工人没有分配到胶鞋,便穿着普通鞋趟入放射性污水,结果受伤入院。
截至6月下旬,9名工人受辐射量超过250毫希沃特这一安全上限,115人超过100毫希。两名受害最严重的工人分别承受643毫希和678毫希。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研究显示,对遭受100毫希辐射者而言,平均每100人中大约两人面临致命癌症风险。然而,多名在福岛抢险的员工说,承包商在培训期间告诉他们,在辐射量达到100毫希或逼近200毫希之前没什么好担心。
临时工最初受蒙蔽
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后一个星期内,东电“拜托”多家大型建筑和工程企业帮忙雇人抢险。各级承包商同时出动,源源不断地把临时工送往福岛等地。
一名60多岁的工人告诉记者,他看到地震和海啸重灾区宫城县某企业招聘卡车司机的广告,随后成功应聘。出乎意料的是,他实际上被送到福岛县,从事第一核电站5号反应堆冷却作业。
这名男子不愿公开姓名,只是透露自己每天能挣大约300美元,是当初谈好的两倍。他上岗第四天才分配到辐射测量仪,如今正在向东电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