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日益走向金融化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7日 10:0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国际商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原油价格犹如抛物线,开年后一路上行,创下两年多高点后又掉头急剧下挫。铜、锡、铅等金属价格触及历史最高价位后也一路下行。5月份,标准普尔商品指数下跌6.8%,路透杰佛瑞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指数(CRB)跌幅近5%。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暴跌导致一些国家物价上涨,企业经营苦不堪言。

  应该说,影响和决定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过去长期形成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和分工、国际商品交易规则由发达国家主导制定、全球流动性过剩、供求变化、季节性需求等。但是,今年以来的大起大落离不开投机资金的推动,导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日益走向金融化。

  事实上,自从原油等期货市场产生后,相应的大宗商品市场便成为金融市场的一部分,石油、铜、铁矿石等大宗商品逐渐脱离商品属性的枷锁,散发出浓重的金融化气息。一般来说,国际大宗商品金融化需要具备特定的条件。比如商品价格需要波动,只有价格波动较大,有意回避价格风险的交易者才需要利用远期价格先把价格确定下来。如果商品价格基本不变,经营者就没有必要利用期货交易,来回避价格风险或锁定成本。大宗商品市场还需要供求双方参与者众多,供需量大的商品在大范围进行充分竞争,形成权威价格。大宗商品还应该保持质量稳定,便于进行分级和标准化,易于储存和运输。

  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出台大规模的经济复苏举措,有的国家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资金源源不断地介入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金融资本脱离实业,大宗商品期货及期权方面的投资规模急剧增长。衡量大宗商品金融化可以使用三个指标,即CRB代表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发达国家工业生产指数代表大宗商品的商品属性、美国联邦基准利率及美元指数代表金融属性。以此测算,资金流动性对商品价格指数的贡献率超过20%,实际产业需求的贡献率约为10%,美元汇率变动的贡献率约为5%,金融属性对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贡献率远大于商品属性,是国际大宗商品金融化的重要推手。

  同时,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化呈现新的特点:其一,大宗商品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的联动性更为明显。其二,虽然价格因素日益增多,但国际大宗商品与美元汇率有脱钩趋势,国际油价和黄金价的波动幅度远远超过了美元指数。其三,大宗商品的价格差异化加剧。金融危机前黄金与原油的比价约为9倍,危机后这一比值达到15倍左右,推动黄金价格上涨的力量超过原油。通常情况下,北海布伦特原油比西德克萨斯原油期货价格高出1~2美元/桶,但是今年以来,两者的价差在频率、幅度和持续时间上都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价差甚至达到12美元,同一类别大宗商品的不同市场出现功能细分,充分证明市场炒作力量加剧了大宗商品金融化趋势。随着大量投机性热钱涌入,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正成为全球投资者的新“战场”。

  受国际市场影响,今年以来,我国食糖、原油、大豆等大宗商品进口增速有所反弹,5月环比上升6.6个百分点。进口平均价格同比上涨15.9%,环比上涨1.9%。我们需要关注大宗商品金融化趋势,适时推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商品价格指数,尽快熟悉和掌握国际大宗商品的相关交易规则,同时积极参与新规则的制定,使各有关交易方从中受益,维持资源生产国和消费国长期、健康、互惠的贸易合作关系。

  展望下半年,国际商品价格走势有望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稳定,投资者重新对商品估价,使价格更能反映供需基本面和商品本身的内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