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投资者报》记者 肖妤倩
他是一位投资者,将近20年的操盘阅历,经历了新中国股市发展的几乎所有大小循环,却发现,在股市,成名成家不管用,高调低调无所谓。
他也是一名创业者,先后创立过至少10家不同业务方向的公司,但没赚什么钱,最后无疾而终,只是积累了经验和人脉。
他还是一个海南黄花梨藏家,喜欢收藏的基因来源于他是地质学院的毕业生,血液里流淌着挖掘宝藏的传统风格。
在海南,这位名叫黎逢昌的藏家兼商人,正在张罗着一张黄花梨的网。
纯属偶然入花梨
“介入黄花梨领域,纯属偶然。”也正是这次偶然的际遇,让黎逢昌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原本,黎创业的公司主营业务是物流快递,2007年,公司经营每况愈下。彼时,黎发现,公司业务存在方向性的错误。更重要的是,他意识到自己的性格和物流快递“相撞”。
既然不适合,公司壮大更无从谈起。一时间,黎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一次同学聚会,他听闻黄花梨领域的“奇闻异事”,顿时灵光乍现,开始潜入黄花梨的圈子。在其同学的帮助下,他结识了海南根雕协会会长张进山老师,王全真老师等人,并被他们带入了根雕和收藏的艺术之门。
之后,不断学习,不断地接触各式各样花梨材质,并同海南当地一些资深藏家结下不解之缘。
2007年到2009年整整两年时间,黎在探索的过程中,经历了一段黄花梨市场上最为疯狂的日子。
从2007年上半年的火热到下半年的冰冷,黄花梨价格从最高几千乃至上万元一斤跌落至几百元一斤。初涉黄花梨市场的黎逢昌触目惊心,转念之间他更意识到,这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于是,他开始从廉价收购海南黄花梨小料开始,逐渐收一些既便宜又漂亮的工艺品,“由于资金不充裕,只能属于小玩。”黎逢昌说。
波段操作乃上策
回忆起当时入手的小件,黎说,“当时买进的这些东西,价格约为每斤300至500元,如果全部留到现在,至少翻了5倍,也就是每斤1500至2500元左右。”
此间,黄花梨市场曾从2007年每斤9000至10000元的价格跌落9成,最低的时候,每公斤100元的价格都有过。直到2008年初,市场价格开始企稳。
“这一轮下跌,就好似股票里的庄家出货,众多散户被套牢。”黎解释道,之后一直到2010年,黄花梨市场都处于慢牛阶段,相当于一段漫长的恢复期,直到2011年,开始加速上涨。
同众多业内人士相似,黎相信花梨未来的市场价格还会上涨,恢复到2007年的头部水平不是问题,甚至再创新高的空间都有。
但黎也不否认,2011年的暴涨很可能是第二个循环,原本只是一场价值回归的竞赛,但黄花梨却在游戏中成为相互哄抬的筹码。
其中的风险不容忽视,黄花梨就好似股市中的周期性股票,如果能把握好周期性的变化,进行波段操作,收益还是不错。因而更多的人并不是把花梨当作艺术品来收藏,而是为了投资赚钱。
在收藏黄花梨的过程中,更多的人是先喜欢后收藏,而黎是先收藏后喜欢。他说,“起初是出于经济利益,后来受到黄花梨巨大魅力的感染,让我收藏成瘾,有点钱就想买花梨,并且看到花梨就想买。”
花梨市场正洗牌
黎逢昌的独特嗜好一度让家人不解,甚至还闹过矛盾,后来看到他的痴迷,也就不再多言。
2010年市场的回暖,让潜伏在黄花梨市场中的黎逢昌看到了另一个机会:借助黄花梨市场的资源,若能将黄花梨的经营做起来岂不更好?一如业内人士所说,“不善经营的藏家,不是好藏家。”
于是,他在收藏的同时,开始琢磨起黄花梨领域的电子商务。一年多的时间,这个市场他看得更清楚了。
黎说,“当今花梨市场上争端比较多的问题,就是海越之争。”由于国家对海黄、越黄没有标准的界定政策,造成了市场经营鱼龙混杂的局面,买卖双方完全依靠所谓的情报和经验来交易,因此打官司的新闻不断。
如今,市场上充斥着产自越缅泰一带的黄花梨,但并不代表正宗的海黄已经灭绝。根据黎逢昌在业内的经验,他深知,大部分海黄垄断在职业藏家手中。正是因为高度垄断,海黄市场价格行情轻易就被操控,黄花梨市场面临货源真空,越黄等价格开始迅速上涨,优质的越黄几乎跟海黄同价。
这个状况,未来很长时间似乎难以缓解。“黄花梨收藏市场肯定会重新洗牌,事实是正在洗牌”,深处海南黄花梨的震源中心,黎已经感受到洗牌的来临。
所以,他并不赞成任何人随便就跳进这趟混水,其实当做一种业余爱好即可,偶尔玩之,其乐无穷。毕竟,收藏和古玩领域,自古以来都是很高端的领域,非一般人所能染指。黄花梨属于收藏领域的一部分,水很深,从新手到老手,有一个比较艰苦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