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以鼓励社会参与完善海洋污染赔偿机制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06日 04: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7月5日,国家海洋局召开媒体通报会,公布了属于中海油和康菲公司合资的蓬莱19-3油田溢油情况,主要内容包括:B、C两个平台溢油情况已于6月21日得到控制;溢油导致劣四类海水面积为840平方公里,蓬莱19-3油田附近海域海水石油类平均浓度超过历史背景值40.5倍,对海洋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损害;作业者康菲石油公司承担责任。

  在海洋局通报之前,中海油溢油事件因其不透明而被外界广泛猜测。坦率地说,中国的原油污染事件经常会出现瞒报,民众第一时间总是从媒体或者坊间得知消息,而不是从相关责任方。对于重大环境事故来说,有效的信息传播和公众的高度参与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防止损害扩大化的唯一途径。当然,会有人以“技术手段导致不及时通报”作为辩解,但是,像墨西哥湾这样的漏油事件显示,碎片化但动态演进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它给民众提供一种富有责任感和参与力的信息机制。相反,如果以“碎片化、不完备”的信息反而给民众带来理解混乱为幌子,或者“民众需要的是一个事后、全面的、清晰的表述”为理由,那么,这其实剥夺了民众在事件发生中的应对权利,切尔诺贝利事件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以此次中海油蓬莱油田溢油为例,其发生于渤海湾,狭义上的渤海湾可以看作是辽宁老铁山到山东半岛北端的蓬莱的C形海域,它是一片特殊的半封闭海域,平均水深不高,其海水交换一次需要20年,显得非常脆弱。但这片海域又是繁忙的油品运输的通道,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也有选址于此。此前,渤海湾一直被船舶相撞或者船舶漏油造成的原油污染所困扰,很少听说有油田溢油事件,但自从蓬莱油田事件后,据说中海油此前就瞒报过多次事故。海域的高度脆弱性加上信息的不透明,自然引发人们的担忧。

  此次通报在一些关键数据上也是有所缺失的。一般而言,会估算出整体的溢油量,这并非是项艰难的技术工作,而是一个必备的数据发布。实际上,通过观察油膜的厚度和水的表面,以及油浮的泄漏表面积,可以推算出总的漏油量,这一知识其实已经推进为全球通用的石油泄漏模型(WOSM),但是我们在通报会上暂时没有看到总漏油量的数据。

  而在蓬莱油田溢油事件的责任问题上,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八十五条: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活动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由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这意味着康菲公司将承担上限20万的行政处罚。当然,这并不表示它造成的损害就是这么多。中国的法律并没有鼓励受害者去确定自己的损害。比如漏油造成海洋渔民的损失、海滨浴场的退团损失等等。

  这些损失只有受害当事人才有动力和有知识计算出来(其中包含着机会成本因素),此前,一些外籍油船(例如2005年的“阿提哥”事件)在渤海湾漏油事件发生后,曾给渔民或者其他受害者一些补偿,但这仅仅是“单对单”,没有形成一种有效的谈判赔偿机制。如果不建立这种机制的话,那么整体上看,中国的海洋漏油的代价是很“低廉”的,它反过来会提高海洋油田作业的道德风险。

  既然具体受害人的赔偿机制都没建立,那种生态资源的赔偿更是不见影。例如渤海湾山东段有不少自然保护区,例如长岛保护区或者黄金海岸,漏油事故对海鸟、海洋动植物都有极大的危害。这些成本一直在中国的漏油事件中得不到赔偿体现,而这些成本总是要被社会承担下来。而像美国海洋与大气局专门提出环境敏感指数ESI来衡量漏油对海岸线生态资源的破坏程度,从而为生态资源的赔偿建立指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