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8日讯 今年,银行股又掀起再融资热潮。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采取发行次级债的方式补充附属资本,再融资的金额总共约高达2000亿元。银行股的巨额融资行为早已招致市场的广泛诟病,更值得关注的,则是诸多银行对于再融资表态的失信与食言。对此,财经评论人曹中铭今日发表博文中指出,银行股再融资热潮的出现,与日趋严厉的监管要求有关。上市银行依靠从市场中不断地再融资满足监管要求,从而实现银行的正常运转。在此过程中,股市成为上市银行不折不扣的“提款机”。文章认为,银行股盈利模式过于单一是资本市场变为上市银行“寄主”根本原因。
银行股陷入“圈钱”怪圈
文章分析称,《巴塞尔协议Ⅲ》的出台以及中国银监会更加审慎的资本监管政策,使众多银行股面临着较大的资本金压力,其唯有通过再融资才能达标。欲“圈钱”就上市融资,“差钱”了就再将手伸向市场,是上市银行股的真实写照。银行股正在步入“圈钱”——加速放贷——资本充足率不足——再“圈钱”——再放贷的恶性循环之中。
再融资表态频频食言
“鉴于上市银行频频出现食言的现象,其在再融资的措辞上也越来越谨慎。从原先的“N年之内不会再融资”,变成了“不会实施股本融资”,在消除了通过增发、配股、发行可转债融资可能性的同时,也为其发行次级债融资留下了“余地”。这反映了上市银行的狡猾,更体现出其某种无奈的心态。”
资本市场变成上市银行“寄主”
曹中铭认为,是银行股盈利模式过于单一,导致资本市场变成上市银行的“寄主”。上市银行存贷差占银行收入的70%,以及频频向市场伸手要钱的事实,至少说明在政策庇护下生存的银行,应该改变其现行的盈利模式,通过创新手段大力发展被寄予厚望的中间业务,以摆脱作为资本市场“寄生物”的命运。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51be0f0102dqgf.html
作者介绍:
曹中铭:独立财经撰稿人。重视对政策面、时事热点的分析,为规范中国股市鼓与呼,关注中小投资者的苦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