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数说
2006年社会捐赠总额首次突破100亿元,2010年达到700多亿元。2008年年初的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及汶川地震等引发捐赠热潮,社会捐赠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创历史之最。
截至2010年底,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社会组织数量由2005年底的31万个增加到44万个,其中,基金会数量从975个增加到2168个。
民政部昨日公布《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年)》,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未来五年,民政部将在慈善全行业推行慈善信息公开透明制度。
在这份《纲要》中,肯定“在线捐赠”、“慈善消费”、“义拍”等都是创新的慈善募捐形式和载体,今后五年将着力规范慈善募捐主体和行为,引导公众通过上述创新形式,奉献爱心。
同时,《纲要》称,未来五年,中国将建立和完善以慈善业务年审为主要手段的监管制度,重点加强对公益慈善类组织的信息披露、财务报表和重大活动的监管,以确保慈善事业的公开透明之原则。民政部门鼓励慈善组织利用互联网及时披露捐赠信息。
《纲要》还特别强调,中国慈善事业应恪守平等自愿原则,即慈善捐助者自主实施捐赠行为,自行决定捐赠的规模、方式和用途;禁止强捐、索捐、变相摊派等行为;充分尊重受赠人的尊严和隐私。
民政部昨天一并公布了意见及建议提交渠道:可在民政部网站(www.mca.gov.cn)首页的“留言咨询”、“民政论坛”栏目中提出,或发送邮件至wp@mca.gov.cn。公开征求意见的截止日期为7月13日24时。
民政部介绍,2010年,我国社会捐赠总额达到700多亿元。截至2010年底,登记注册的各类社会组织已有44万个,其中基金会2168个,许多社会组织将公益慈善作为其服务宗旨。公益慈善组织已成为吸纳就业、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
焦点
●促进慈善公开
捐赠使用将被追踪公示
未来五年,民政部将在慈善全行业推行慈善信息公开透明制度,完善捐赠款物使用的追踪、反馈和公示制度;建立健全慈善行业信息统计制度,完善慈善公益信息统计平台,及时发布慈善数据,定期发布慈善事业报告。
《纲要》还提出,从完善公益慈善组织在民政部门登记的政策入手,逐步推动慈善组织健全法人治理结构,逐步推行决策、执行和监督分离的运行机制,实行阳光运作;完善公益慈善组织的第三方评估制度,促进公益慈善组织不断提高社会公信力。
●完善慈善监督
慈善组织应聘社会监督员
《纲要》鼓励公益慈善类组织,积极设立慈善公开日(周),利用互联网动态披露捐赠信息,邀请捐赠人参与项目活动,聘请社会监督员等方式,提高自己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同时,对于重大慈善项目,《纲要》要求民政部门应设立项目巡视员,以提高监督的及时性与效率,更好落实捐赠人、受益人、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
●拓展慈善资源
鼓励冠名基金和定向捐助
《纲要》介绍,未来五年,政府将加大对慈善事业的投入,采取项目资助、合同委托、社会招标等方式,多领域购买社会组织的公益慈善类服务。同时,将规范慈善募捐主体和行为,创新慈善募捐形式和载体,引导公众通过在线捐赠、慈善消费、慈善义演、义拍、义卖、义展等捐赠渠道奉献爱心;支持富有公信力的慈善品牌,推进冠名基金、定向捐助等活动,不断扩大慈善资源。
●发扬慈善文化
登公益慈善广告有望减费
未来五年,民政部门将联合教育部门制定慈善教育计划,指导学校在德育课程中传授公益慈善知识,培育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慈善意识,并纳入学生素质评估。
《纲要》还特别提出,对制作、播出、刊登公益慈善广告、慈善捐赠公告的行为给予鼓励,并依据国家政策减免相关费用。同时,积极推动慈善周、慈善日等多种形式慈善宣传活动,营造全民参与慈善的氛围。
追问
“中国慈善应引入第三方评估”
五年发展纲要约束力如何?
《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对未来五年的我国慈善组织行为的约束力如何?这一纲要如何与未来的慈善法衔接?
杨团(民政部特聘专家、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最大的作用不是约束,而是规划,规划未来五年我国慈善事业的方向,是建议和制定如何去做慈善。
这个《纲要》编制的过程中也几易其稿,因为现在社会对慈善的看法很不相同,有很多矛盾和困扰的地方,概念不清晰的地方,比如公益和慈善的区别,比如社会组织和慈善组织的区别……这也是制定《慈善事业法(草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果未来五年,《慈善事业法》能够出台,那么《纲要》中的很多内容应该会与之衔接。
纲要与红会危机是否有关?
Q《纲要》详细阐述了推动慈善信息公开,如何完善对慈善事业的社会监督,这与目前尚在不断发酵中的郭美美事件和红十字会危机,是否有关联?
杨团:这次《纲要》草案公开和征求意见的时间这么急,我想也应该是有所针对,慈善信息公开并接受社会监督,是每一个做慈善的社会组织必须遵守的原则。但现在,我们做得并不好。我想未来五年,中国的慈善事业要发展,第一步比须要做的,就是慈善组织和每一个慈善项目公开信息,披露数据。从最近的几次社会事件中可以看到,我们现在慈善信息公开太缺乏了。
但随着今后公众认识的提高,一定还会对慈善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就是要求公开慈善的效率和效益问题。这些问题,就是中国慈善业要走的第二步,也是《纲要》中提到的,公益慈善组织引入第三方评估。因为第一步公开的慈善组织的募捐款项、财报等,都是数据性的信息,普通公众可能看不懂,也不知道意味着什么。最典型的就是陈光标事件,陈光标捐出了13亿元,但没有票没有账,也不知道这13亿元捐出后,具体有多少人受益,受益人拿这些捐款做了什么,是否有浪费的情况,所以引发了极大的社会争议。
第三方评估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它能够追踪动态评估捐款的到位、使用情况,能够客观评估慈善项目的社会影响和经济社会效益,让公众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捐款,是否达真正帮助到了自己想要帮助的人。但是,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全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政府向慈善组织派驻的审计机构和慈善组织自己花钱聘请的审计机构,都无法做到独立和公正。如何建立慈善业的第三方评估,是未来我国慈善业发展的一个非常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