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牛娟娟
记者牛娟娟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达到6.4%,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达到7.1%。专家认为,出现这样的较高水平,除了去年翘尾因素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今年物价的全面上涨,这表明通胀压力依旧不可忽视。
今年以来,价格走势一直是政策关注的重点。近日管理层也频频表态,要把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决策层对抗通胀问题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通胀压力很大仍是经济生活中的首要问题,它一边连着民生问题和百姓生活、一边连着生产和供应,因此,通胀问题是任何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微博专栏)表示。
来自华安证券的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的通胀是由诸多因素叠加产生的,既有劳动力结构变化导致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因素,也有市场流动性因素,还有来自国外的输入型通胀压力。6月份CPI尽管处于较高水平,但这已经是前期抗通胀政策综合发挥作用的结果。从近期新兴市场国家CPI增长水平来看均高于我国,应该说,我国今年以来应对抑制通胀取得的成绩是明显和有成效的。”
针对近期的通胀形势,不久前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提出:“我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但通胀压力仍然处在高位。”赵锡军指出,当前,要把通胀控制在预期之内,需要多管齐下,而货币政策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意味着货币政策也将更为关注价格这一目标,将控制通胀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在未来价格走势和变化没有出现明确、清晰的方向时,预计政策依旧会主要针对抗通胀,稳健货币政策方向不会改变。
就在几天前,央行启动了年内第三次加息,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加息主要为了抑制通胀压力,同时在市场上真实的资金利率水平其实有明显上升,加息有助于矫正负利率,缩小和市场融资利率差距。
对于未来货币政策走向,专家普遍认为,在国内外经济运行不出现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稳健货币政策这一基调不会在短期内有所改变。然而,面对经济发展中诸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继续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把握好稳健货币政策执行力度也尤为关键。当前坚持稳健货币政策,应在保持稳健基调的同时,实行差异化的、结构性的措施,来解决结构性的问题。
我们也注意到,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在强调把握政策“稳定性”的同时,也对“针对性”和“灵活性”进行了重申,这就意味着不搞“一刀切”,对宏观调控不是不分情形地统一执行,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此外,进一步增强政策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鉴于此,我认为,从总体上对货币政策进行放松可能条件不具备,但是在总体保持稳健的态势下进行适当的结构性微调是有可能的,特别是对一些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保障房建设以及新兴产业、‘三农’等产业和行业进行重点扶持和引导,这些环节上存在一些结构调整的空间。”上述华安证券分析人士表示。
在货币政策工具使用上,有专家预计,经历了前几天的这次加息后,预计此前持续出手的调控措施可能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效果观察期。具体看,由于去年年底到今年的几次加息,使利率水平明显提高,市场利率上升比较明显,政策上可能会出现一个“消化期”。加之由于物价涨幅下半年可能回落,经济增长速度和资金流入速度放缓,因此未来连续加息的可能性较小。在准备金率的调整上,虽然整个大银行现在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了21.5%的历史新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存款准备金上调没有空间,不排除数量型工具的继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