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柳絮
据《羊城晚报》报道,一组有关广州交警查扣电单车的现场执法图片日前在微博疯传,图中数名交警涉嫌对一送水工粗暴执法。对此,广州交警在微博上正面回应,称网友有误解,事件真相是“车主罗某拒不配合执法并踢打民警和协管员,现场民警和协管将其控制并移交黄埔派出所处理,罗某现已被黄埔分局行政拘留七日”。
说车主不配合执法,我相信。因为“无牌无证残疾人车、摩托车没收后不予发还”的新规颁布后,“五类车”车主暴力抗法事件大幅增加。广州街头撕心裂肺的“谁收车,我就拼命了!”“这车是我贷款买的,不能收”的呐喊,总是听得人心底一阵悲凉。
可以说,近来因加大力度整治“五类车”,广州街头频频上演“全武行”:除了送水工一事,7月6日,一名从事非法运营的车主点燃油箱抵抗执法,所幸执法人员及时灭火,未造成人员伤亡;同日,一位从事非法运营的残疾人车主为逃避拦车执法的协管员,将协管员拖行约200米,最终被交警的警用辣椒喷雾呛到双眼流泪,导致三轮车失控翻倒在地……
车主抗法,交警执法也就不可能温柔,双方相遇,场景自然不会让围观群众感觉和谐。而送水工、残疾人车主、搭客仔这类底层人群,和被城管驱逐的小贩一样,天然地会得到更多围观者的同情。于是,交警涉嫌粗暴执法的“误解”也就产生了。广州对“五类车”有“刚性需求”,这是几年来“五类车”历经整治而难根绝的一大根源。在公交路线未能覆盖城市“毛细血管”现状之下,市民选择搭乘“五类车”实为无奈之举。既然刚性需求摆在那,轻飘飘一句“提醒市民为了自身生命财产安全,拒绝搭乘‘五类车’”有意义吗?社会发展有其规律,彻底取缔“五类车”不可能一蹴而就,主政者若能认清这个现实,或许能够少来几次这样运动式的整治。
据报道,从今年3月以来,因查处“五类车”而受伤的交警已超过100人,目前查处“五类车”的执法队伍里已有特警参与,以随时遏制暴力抗法——事件的走向真是让人忧心忡忡:“武装力量”的完善真的有助于“五类车”的整治吗?
看看这几日,仅报纸就报道了两例因抗法而被拘留的“五类车”车主,试想,他们放出来之后,工作还能保住吗?没收的车子要不要赔偿?买车的贷款怎么还?又要去哪里打工赚钱养家……一系列的恶性循环难道不是拜“五类车”整治所赐?这一肚子的怨气,又可能给社会增加多少不稳定因素?
看来,“五类车”到底该如何整治这一问题亟需通过一场公开彻底的社会辩论来探讨,否则,广州街头隔段时间就来一次猫捉老鼠似的“五类车”整治必将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窃以为,像目前这样做给上面看的“五类车”整治,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人家一条活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