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从达芬奇造假事件看品牌建设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2日 11:5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深圳商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在国内颇具影响力的高端家具品牌达芬奇眼下陷入信任危机。媒体调查发现,达芬奇销售的天价家具当中,相当一部分并非产自其宣称的意大利,而是广东的东莞;所用原料也不是宣称的名贵实木而是高分子树脂材料;甚至,一些消费者购买的达芬奇家具经检测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中国制造”应当走向“中国创造”已成共识。走向“中国创造”就要鼓励企业做品牌,因为品牌才能带来更多的附加值。有意打造高端品牌的达芬奇选对了方向却走错了路?这不是一起简单的造假案,换个角度来解读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反思机会。

  在达芬奇造假事件中,有一些是非对错是清楚的,比如,对于达芬奇以次充好和不实宣传的违规行为,应当给予谴责与处罚。这些行为反映了企业品牌经营的理念缺失。

  做品牌,没有捷径可走,只能靠始终如一地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相信达芬奇也是如此积累起了自己的品牌效应。如果不是造假行为被揭穿,可以说达芬奇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经验。很可惜,造假让这一切都成为“空中楼阁”。这足以告诫所有正在努力中的中国企业,高收益总是伴随着高风险,品牌能带来更高的利润和更大的行业影响力,也就必须更经得起人们拿着放大镜来检验。

  达芬奇造假事件也反映出了国内品牌建设环境的不尽人意。

  首先,是公众的认识误区。比如,报道称达芬奇家具的售价“确实惊人”,并指出,北京达芬奇专卖店里一张卖到30多万元的双人床,在东莞另一个家具厂只需3万元左右。这些话的言外之意就是,达芬奇凭什么卖这么高的价?显然,这些不乏嘲弄与指责的文字,缺乏的是对品牌的常识性理解。

  成本价就是市场定价,只是消费者的一厢情愿。这是因为,对企业来说,只要它自信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满足感和安全感,就尽可以自主定价。可以说,正是有这层价值,才有了打造品牌的必要,否则我们也就不必追求“中国创造”了。

  在强调产品设计和知识产权的大背景下,贴什么牌子卖什么价并不奇怪。中国的飞跃牌运动鞋经过国外设计师的包装,就可以卖到几百上千元;红蓝条蛇皮编织袋被LV相中之后,就可以变身为时尚产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品牌在东莞小厂生产也不奇怪,大众认可的耐克鞋很多就是本土企业生产。然而,我们能接受洋品牌的“过度要价”,却对国产品牌的高价格冷嘲热讽,孰不知,这种非理性态度也会间接“鼓励”达芬奇式的媚外与造假。

  其次,则是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乏力。知识产权是品牌重要组成部分,而盗版横行和山寨产品猖獗已经成为“中国创造”的最大障碍。这缘于政府对山寨产品态度上的暧昧,始终不愿给出一个清晰的界定——到底属于模仿还是剽窃?反映在对山寨产品的处理上,则是就事论事、时紧时松。一个经济体在经济起飞阶段必然会有一个学习和借鉴阶段,但始终依赖这样的“学习和借鉴”,就永远不能发展出自己的创造力。

  换个角度看问题,不是在为达芬奇开脱责任,而是想做出这样一种设想:假如达芬奇不傍洋品牌,认真做好设计,也不用讳言自己的产品就是出自东莞小厂,它能不能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假如中国企业都能身处于一个宽松良性的市场氛围,也许,就不会有曾经的欧典事件和今天的达芬奇事件,“中国创造”或许能够早一天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