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藏富于民如何从理念变为现实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4日 08:5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国家统计局7月13日公布了一系列数据,其中上半年GDP同比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6%。结合此前公布的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1.3%,可以发现,居民收入增速逊于GDP增速,特别是落后于财政收入增速的状况,并没有明显得到改变。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诸多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形势运行良好,宏观政策总体上发挥出了调控作用。看起来,“十二五”的开局,延续了过往经济增长的良好态势。那些关于中国经济“硬着陆”的论调,无须多虑。不过,居民收入增速跑不赢GDP增速以及财政收入增速的问题,依然值得重视。这一问题解决不好,“民富优先”的理念,也就无法得到落实。

  众所周知,从过去语境中对“国强民富”的强调,现在已经越来越转向“民富国强”。“国”与“民”之间顺序的调整,背后是一个深刻而美好的理念在支撑——发展成果要向“民富”倾斜,且未来中国必须藏富于民。但现实却不得不正视:一方面,民众之间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另一方面,居民收入增长与GDP增长水平相比,处于偏低状态。这些现实,让人担忧。

  “民富国强”一语,出自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在先贤那里,唯有民富国强,方能“众安道泰”。管仲亦曾说:“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论语》有子对哀公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古人非常有智慧,对民富与国强的逻辑看得很清楚。

  “民富国强”之意,既包含着社会财富在国家与民众之间的合理分配,也包含了社会财富在社会大众之间的合理分配。但不得不指出,这两类分配,目前都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而分配不当,分配秩序不清,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甚至会演变成为一个政治难题。国强了,民却不富,或者民众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稳定。

  在经济意义上,民不富,未来经济发展转型也就无从下手。“十二五”时期,调整经济结构、改变发展方式成为迫切的时代命题。在世界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在经济失衡的局面需要不断改善的条件之下,人们也越来越具有共识,应通过扩大内需获得新的增长动力。很明显,内需的扩大,建立在日益强劲的消费力的基础上。民不富,何谈扩大内需,又何谈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要想实现“民富国强”,关键是在做大中国经济财富“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今天中国经济总量,已经位列全球第二,未来的财富“蛋糕”,还将不断做大。应该认识到,比之经济总量的继续做大,分好“蛋糕”问题难度其实更大,深化收入分配的改革任重道远。

  从路径上说,收入分配改革方向早已清晰,手段也很明确。包括增加劳动力收入、加强城市化进程、完善有利于提高劳动报酬的薪酬形成机制、健全公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城乡收入制度的再分配环节,以及更多向公共服务和社会领域倾斜,等等,均是题中应有之义。从藏富于民的角度看,舆论也在不断呼吁减轻企业和居民的税负。

  现在需要追问的是,居民收入增速追上GDP增速以及财政收入增速,有没有时间表,能不能实现一个合理的平衡。颇具外交辞令意味的一个回答或许是,这是一个系统性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样的回答,当然也不能说没有道理,但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改革,进一步厘清民富与国强的先后逻辑,也是非常紧迫的事情。

  就在前两天,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分析当前财政经济形势时表示,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但全年财政收入增速可能前高后低。“前高后低”的可能出现,当与包括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调整增值税和营业税征收范围等财税改革的举措联系在一起。改革的进步,往往就在点点滴滴的努力当中。人们期待,接下来需要继续深化垄断企业的改革,且约束公权力,避免这些利益群体与民争利,真正实现藏富于民。

责任编辑:吕莎莎

热词:

  • 藏富于民
  • 收入分配
  • 十二五
  • 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