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券商研究所人事地震 中小券商、买方机构屡"吸人"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5日 08:1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一方面是待遇问题,另一方面也考虑到这边的发挥空间更大一些。”某券商宏观策略分析师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今年初她追随其领导一起跳槽到一家小型券商。在此之前,她供职于某大型券商研究所。对于舍弃大券商、知名研究所的“光环”,她未有一丝遗憾。

  另一方面,某小券商却一直在头疼如何加强研发能力。该券商副总裁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自己培养人才不切实际,近期我们准备招兵买马,筹划挖来一个明星团队,这样可以迅速提高研究所的整体水平。尤其是首席经济学家和首席策略师,必须是业内知名度较高的。”

  研究所人事地震

  “一般来说,券商投行业务部门的人员流动性较大,一般都在每年20%以上,而且有些不仅带走一个团队,还带着项目走,很让人头疼。但从今年这个趋势看,研究部门流动性要赶超投行部门了。”另一家总部在北京的券商负责人感叹。

  今年以来,关于券商研究所人事变动传闻接连不断。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转投海通证券几个月来被传的沸沸扬扬,至今仍未有定论;见长宏观策略分析的安信证券研究所近日也遭遇人事地震。据媒体报道,安信证券研究所的9位首席分析师已经离职4位,整个研究所50余人研究团队,离职约有20至30人。相关资料显示,安信证券交通运输行业首席分析师邓红梅一年前离职;首席基金分析师付强半年前加盟嘉实基金;TMT行业首席分析师罗舜芝也已离职;建筑与工程行业首席分析师石磊跳槽到光大证券;今年5月,医疗保健行业首席行业分析师洪露也离开安信证券加盟一家私募基金担任合伙人。

  “金融危机后,各家券商普遍加快扩张速度,尤其是中小券商,来势凶猛,挖角现象十分普遍。不仅如此,各家基金、第三方理财机构、私募也大量加入到挖角券商的阵营中。”一位券商研究所人士表示。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券商研究所人事更迭速度明显加快。申银万国研究所前首席策略分析师袁宜5月转投富国基金,担任首席经济学家就曾引起业内强烈反应。此外,今年券商研究部门的人事变动还包括中信证券原首席策略师于军调任资产管理部门担任总经理;中信证券原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张兵加盟浙商基金,担任研究总监;安信证券前首席基金分析师付强转投嘉实基金等。从离职分析师的去向可以看出,除中小券商外,基金、私募等卖方机构已成为研究所人才的主要流向。

  卖方转买方成主流

  “现在收入比之前在研究所时高了一些,但有限,不过轻松很多。”一位转投基金的券商研究员告诉记者。

  “年度策略报告,半年度、季度、月度策略报告、行业周报、公司调研报告、对突发事件的点评报告一个不能少,工作量很大,而且研究所要求,一般要在早晨8点左右就将报告发给客户,这意味着如果有突发事件,过去还要熬夜写报告”,他表示。

  另外,他透露,研究所对研究员的工作的考核非常严格,包括内部、外部评价。尤其是外部评价尤为重要,通过“客户派点”,即研究所给基金等机构客户发评价表,对研究员各项工作质量进行打分,之后将卷子回收进行评定。一般来说,贡献分仓佣金多的基金打分份量最重,而机构客户的打分决定研究员的奖金多少。

  “这种评价标准其实是很残酷的。很多人只看到明星分析师百万年薪,但这些人只是金字塔的顶尖,从整个行业层面来看,大部分研究员的收入实际上并不那么可观。”他表示。

  “现在做买方分析师,职业规划也很清晰:先做研究员撰写分析报告供基金经理做投资参考,如果报告写得出彩,得到基金经理的认同,下一步就是转做投资。”

  一位从某上市券商转投小券商的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感觉卖方研究原来越难做。“今年券商研究所的负面新闻不少,尤其是前段时间研报门事件,行业分析师们都是人心惶惶,生怕一不小心被媒体揪出来,原先我们会对外公开发布的报告,现在直接发给机构客户,不对外公开了。”(吴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