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谭浩俊:决策失误 中冶恒通巨亏谁来担责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9日 07:3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虽然中冶集团迅速予以回应,并表示没有遭受中纪委的调查,但是,对投资亏损一事却没有否认,只是没有正面回应到底出现了多大的损失。而从媒体披露的情况看,中冶集团投资唐山恒通出现巨额亏损事件,至少存在五个方面的疑问。

  首先,是不是盲目决策?虽然市场变幻无常,要投资就会有风险。但是,科学投资却可以有效避免风险,减少失误。显然,中冶集团投资唐山恒通出现巨额亏损,绝不是市场变幻莫测所致,而是盲目决策使然。

  据中冶恒通相关人员介绍,中冶集团投资唐山恒通出现巨亏,是因为生产线和生产设备改造没有能够完成、债务负担过重、财务成本过高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等。我们不禁要问,难道中冶集团在重组唐山恒通过程中,没有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吗?为什么明知债务负担沉重、财务成本很高、生产线和生产设备改造没有把握,仍要强行重组呢?

  第二,有没有盲目扩张?近年来,央企的扩张速度很快,快得让外界普遍产生了“国进民退”的感觉。从扩张的结果看,虽然资产、规模等都明显扩大了,但市场竞争力并没有因此而增强。

  中冶集团在对唐山恒通的资产负债和设备、技术情况没有充分了解,市场没有全面分析的情况下,就投资十多亿元全面介入恒通集团,以至于从重组恒通集团之日起,就陷入巨额亏损的泥淖,这无疑是一种盲目扩张。如果不是因为出现了巨额亏损、无法生存,还极有可能被中冶集团当作是一次成功的扩张范例。

  第三,是否存在资产转移和利益输送的现象?我们注意到,在中冶恒通一亏再亏,亏损额可能高达46亿元的情况下,公司的自然人股东——唐山恒通的原实际控制人梁士臣却过得十分滋润,在湖北宜昌一下子拿了近5000亩地,计划投资200亿元,形成年产1000万吨涂镀板的生产能力。5月18日,该公司刚刚举行了二期工程投产仪式。

  不得不问的是,梁士臣在与中冶集团的合作过程中是否存在资产转移和利益输送的现象呢?为什么一个早已资不抵债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摇身一变,竟然能够投资一个200亿元的大项目,其资金从何而来?如果不是资产转移和利益输送,是不是典型的空手套白狼?有关方面是否应当介入到梁士臣的宜昌项目中进行调查?

  第四,央企果真“不差钱”?据悉,中冶集团重组唐山恒通是以承债的方式进行的,也就是“零资产”转让。现在看来,所谓的“零资产”,实际可能存在巨大的债务“黑洞”。那么,为什么在重组过程中不对资产债务状况进行评估和调查呢?

  有记者联系到的一位恒通公司方面人士表示,当时恒通公司的债务情况中冶集团是有了解的,也知道恒通公司早已资不抵债,只不过自恃身为央企,资金雄厚,对于恒通的债务根本不放在眼里。

  我们要问的是,难道“不差钱”就可以不负责吗?

  第五,谁来担责?短短的4年时间,就出现了高达46亿元的巨额损失,且在重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漏洞,仍然“义无反顾”地进行重组,实在令人无法理解。我们并不认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出现失误,也不认为所有的并购重组都必须百分之百的成功。但是,中冶集团重组唐山恒通失败,显然不是“正常”的行为,而是一次严重的决策失误。既然是决策失误,就必须有人承担责任,否则,谁还会重视科学决策呢?谁还会维护国家利益呢?国有资产还如何保值增值呢?

  前段时间,国资委颁布《境外资产监管办法》和《境外产权管理办法》,明确央企负责人必须要对海外投资失误“买单”。在笔者看来,央企在境内投资出现巨额亏损的,也必须有人付出代价。希望有关方面尽快介入,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