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外媒热议三公 称正面意义大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2日 16:2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法制晚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认为晒账目的是压缩公款消费 今后“三公”将不再保密 是权力部门接受社会监督的新起点

  眼看着国务院规定的6月底时限已过去20余天,过半中央机关仍未拿出本单位的“三公”经费账单。不过,不少海外媒体认为,即便是这样,中国公开“三公”经费正面意义已经不容低估。

  据了解,74个中央部门去年集中“晒账本”,首次向社会公开了部门预算收支总表和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今年,国务院要求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并要求今年6月会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向社会公开。

  按说,任何政府都有公费出国、公费买车用车以及公务接待,只要是公务所需,政府部门的“三公”花费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大方地告诉公众就是了。但在中国,“三公”经费的面纱却相当难揭。

  ●晒账目的

  将“三公”消费压缩下来

  英国《金融时报》昨日报道称,公款招待、公务出境及公务用车这三项经费支出一直备受关注,民间人士多次呼吁公开监督。今年5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称“中央国家机关要带头严控‘三公’支出”,更成为一时热语。

  《福布斯》今晨刊文报道称,中国民众通过微博表达了他们对“公费不公”的不满,有些已经公布了“三公”经费的部门也成了他们“批评的目标”。因为有些部门在他们看来有些“过度消费”了。

  报道称,中国在2008年发起对政府透明度的监管,要求政府部门公布涉及公共利益的信息。而在今年3月,温家宝总理也督促政府部门降低行政开支,其中包括在会议、出国和公车上的花费。

  《联合早报》19日则刊文指出,公开信息不是最终目的,将“三公”消费压缩下来,才是这次公开“三公”消费的真正意义。因此国务院应该对所有部委的“三公”支出定下刚性但适度的精减比例。

  报道称,这几年来中央频频要求各部门例行节约,但是一些部委开支不减反增,这更凸显了刚性约束的必要性。

  ●三公经费

  将不再是 “国家机密”

  两天后,新加坡《联合早报》再度刊文说,在中国,“三公”经费的面纱相当难揭,原因至少有二:一是一些官员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二是“三公”花费确实如外界所料,有不少“猫儿腻”。

  该报认为,一些部门在公布“三公”经费问题上遮遮掩掩、欲盖弥彰确实有损政府形象。

  不过,报道指出,在近半数中央部门已经公开,尤其是在舆论穷追猛打的大气候下,预计98个中央机关中的大多数将于近期公布“三公”经费。同时,省级地方政府也将步中央机关后尘。

  该报认为,从中央到地方,“三公”经费作为所谓“国家机密”的时代,将会远去了。

  ●预算公开

  是社会监督新起点

  《联合早报》报道指出,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纷纷向社会亮出“三公”消费账单的正面意义还是不容低估。

  从大的方面说,这是权力部门接受社会监督的一个新起点,是遏制腐败和不正之风的有益尝试,必将进一步唤醒中国公民意识。这将真正推动中国向现代社会迈进。

  从小的方面看,“三公”经费公开的大门一旦打开,就很难再关上,这将有利于限制不合理的“三公”消费,降低居高不下的行政成本,规范政府部门正确有效地行使权力。

  香港《文汇报》刊登两篇文章评述,文章称,这体现了中国政府加快推进预算公开的决心,也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公共权力监督奠定了基础。

  文/杜哲 记者 黎史翔 王进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