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只等一纸公文,郭树强便将正式履行天弘基金。对于这位原华夏基金总经理助理,天弘基金股东方表示出极大的重视,期待他的出现能振兴沉寂已久的天弘基金。
而在他正式到任之前,天弘的原投研团队已经出现大换血,原投资总监、研究总监纷纷离职,而郭树强此前在华夏的“嫡系”部下原华夏基金专户部投资经理周可彦已经先行一步加盟天弘基金,出任投资部总经理,并兼任天弘精选基金经理。
不过,投资出身的郭树强所面临的不仅是加强投研实力,市场与销售也许才是“难啃的骨头”。
核心投研人员尽离散
2011年初,随着天弘基金原总经理胡敏的卸任,其投研团队也发生了近年来最频繁和集中的变动。
原天弘永定成长基金经理马志强在3月末率先离职。接下来的4月、5月,原天弘投资总监、天弘精选基金经理吕宜振离职回到上海;原研究总监、天弘永利债券基金经理姚锦也转投了另一家基金公司。
至此,天弘基金原投资决策委员会5人成员中仅剩下徐正国(天弘深证成指基金经理)一人。公司花三年时间打造起来的投研团队,核心人物全部换血。
尽管在记者的采访中,离开的投研人员大多表示离职主要是个人原因,与公司变动无关,但也承认高层的换血加速了离职的想法和进程。
“主要还是想换一个平台,做一些更有挑战性的工作。”某离职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此前天弘基金对投研人员并“不薄”,在公司经营并不宽裕的情况下,薪酬仍向投研倾斜。
在投研群龙无首的情况下,今年5月,原华夏基金专户部投资经理周可彦火线加盟天弘基金,出任投资部总经理,统管投研。
周可彦有10年证券从业经历,此前曾在嘉实基金、华夏基金等大型基金公司出任过投资岗位。
原嫡系部下救火
2008年10月,吕宜振北上出任天弘基金投资总监。而在此之前天弘的投研可谓“白纸一张”。接近天弘基金的人士告诉记者,吕宜振之前在天弘的主要工作就是搭建投研架构,理顺投研体系。“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投研人员基本到位,之后是建立业务架构,提升人员业务能力。”
到2010年末,天弘的投研团体达到22人,在2010年天弘的投研人员共走访调研了300家上市公司。
就在投研建设刚初见成效后,核心人员却纷纷离散。吕宜振也回到了老家所在的上海,据知情人士透露,他将加盟上海一基金公司。
“基础的架构都还在,几个人的离开(对天弘)不会有太大影响。”上述人士表示。
而据天弘内部人士透露,新晋投资部总经理周可彦是目前郭树强唯一从华夏基金引荐过来的投研人员。而郭树强未来在天弘的首要任务则是重整投研体系。
虽然郭树强尚未正式履行,但在天弘基金的网站上,大规模的人员招聘已经如火如荼展开。从招聘信息看,投研岗位中权益、固定收益基金经理、行业研究员以及研究员实习生均在大量招募。
投研换血,是大伤元气还是新陈代谢,对于天弘基金尚未体现出来。事实上,2010年一直寂寂无名的天弘基金投资业绩才渐有起色。
根据晨星基金排名显示,其主动管理型偏股基金中天弘周期策略、天弘永定成长分别以17.63%和11.46%的收益率挤入2010年同类基金排名前四分之一;天弘精选也以6.85%的收益率进入同类排名前二分之一。
对于此前基金业绩始终处于下游,从未进过前二分之一的天弘基金而言,这还是头一回。
“经过投研架构的理顺,天弘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在投资上逐渐有所表现。”有基金研究人士表示。
战略不清销售乏力
郭树强带领下的天弘基金是否能实现二次“破茧”?
接近天弘基金的人士认为,目前天弘基金的问题主要在于:一方面公司大战略不清晰,对产品没有有效规划;另一方面公司销售乏力,投研成绩无法较好地转化为规模效应。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天弘基金旗下有6只基金,份额为85亿份,资产管理规模为63亿元。在所有基金公司中排名后十位。
此外,公司财务方面也面临一定的紧张局面,根据其股东内蒙君正的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9月30日,天弘基金总资产为7389万元,净资产为6100万元,当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998万元。
投资出身的郭树强所面临的不仅是加强投研实力而已,市场与销售也许才是“难啃的骨头”。
2010年,在天弘基金主动管理偏股型基金业绩向好的情况下,公司全年却只发行了一只指数型产品和一只分级债券基金。而偏股型基金虽然资产净值在上升,基金份额却在缩水。
对于天弘基金未来的规划,郭树强以在静默期为由,婉拒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
不过,股东方面对其则抱有很大信心。据了解,股东方迫切希望重振天弘基金,也极为看重“在龙头公司有13年从业经历”的郭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