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本报讯 记者范春荣报道 在财政科学化、精细化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中央部门财务管理需要做哪些工作?
日前,由本报和北京用友政务软件公司共同举办的“中央部门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研讨会”上,来自财政部、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校、外交部、公安部、民政部、国土资源部、卫生部、国税总局、国家统计局等40多家中央部委的相关领导、部门财务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主题为《我国公共财政形势与改革》的报告中,开门见山地提出:要推进中央部门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既要做许多具体的创新性工作,同时要在理论框架上提高对公共财政——这个财政转型的纲领性概念的认知。
何谓公共财政?贾康认为有4个基本特征:一是公共财政作为一个分配体系,必须把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作为政府理财的基本目标和工作重心。二是必须以提供市场不能有效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作为财政分配的基本方式和手段。三是必须建立一套以公民权利平等、政治权利制衡为前提的公共资源配置机制和监督机制。四是以公开、透明、严肃性为表现形式的现代预算制度。
在公共财政的建设过程中,贾康认为有3个层次的创新互动。一是制度创新,二是管理创新,三是技术创新。这首先体现为金财、金税等“金”字号系统工程的信息平台在公共资源配置和政府系统决策中起到的支撑作用。因此,用技术创新回应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要求,一定会使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道路越走越宽。
贾康的观点得到了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的呼应。汪玉凯认为,社会管理的本质服务,公共预算公开是一种必须的发展趋势。电子政务信息化在现代社会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可以构建社会管理的跨行业、跨部门的五大领域、数十个信息化应用系统。
“过去我们谈科学化精细化更多的是关注于财政系统内部,此次会议提出了中央部门财务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意义重大。”财政部行政政法司相关负责人认为,在各部门预算公开力度的增加,社会各界参与预算监督、预算决策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各个部门可以针对本部门特点,把财务部门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上议事日程。具体来说,可以更多地关注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安排预算执行进度、推动决算的科学性、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工作。
会上,与会代表们纷纷就本单位在财政财务管理实践中的经验进行了交流。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展规划司司长龚亚麟介绍,该局的政府采购项目除了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外,还增加了内部专家听证制度,此项制度每年能为国家节约上千万元的资金;水利部预算执行中心则将焦点放在绩效管理上,他们认为,预算公开和绩效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过硬的绩效,才能促进公开,只有逐步推进预算公开,才能达到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该中心的项目管理处处长郝继军还详细地介绍了该部在预算项目绩效管理方面的具体做法。
尽管不同单位有着不同的财务管理特点,但与会代表形成的基本共识是: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肯定是中央部门财务工作的大方向。只有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水平,才有可能提升预算公开水平,才有可能使预算公开成为社会公众监督常态机制。
会上,北京用友政务软件公司总裁王先臣还跟与会代表分享了用友政务与国土资源部合作的经验:国土资源部通过财务管理综合信息平台,有效地解决了预算编制不够细化、预算执行过程粗放、财务信息统计口径不规范等问题。该平台也是该部成为中央部门中第1家公开部门预算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