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上半年居民收入跑赢CPI 为何公众感觉落差大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04日 09:3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广网北京8月4日消息 (记者车丽)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最近,我国各省区市经济数据半年报全部公布。在大家最关心的居民收入增长一项中,上半年29个省区市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都超过了10%,31个省份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全部“跑赢”CPI,借此说明居民收入的增加超过了物价上涨幅度。 数据告诉我们,人们的收入跑赢了CPI。那么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何还总是抱怨“除了工资,什么都涨”?数据给人感觉距离十分遥远的背后,是我们感受的误差还是数据不能全面反映现实生活?

  马光远:“居民收入”与“CPI”的对比本身就是伪命题

  “我国上半年各省居民收入增速均超过CPI涨幅”,这个醒目的新闻标题昨天(3号)一上线,就成了被转发和评论的对象。经济学家、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马光远认为,“居民收入”与“CPI”的对比本身就是个伪命题,非常荒谬。

  马光远:“居民收入怎么样,在国民财富的大蛋糕里分的好不好?有两个指标可以对比,一个是GDP的增长,经济本身的增长与居民收入间的增长的关系,第二个是居民收入的增长与财政收入的增长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政府拿了多少,居民拿了多少?这两个层面可以对比。如果说劳累了一年发现收入跑过了CPI了那有什么意思,我觉得这个对比是个非专业的对比。”

  持同一观点还有著名财经评论员余丰慧(微博)。余丰慧说,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CPI增速并不能代表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甚至不能反映居民生活生存压力的减轻。

  CPI指数又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主要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居住类消费(不包括房价)、交通通讯消费、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等八大类,主要是维持居民基本的生活生存消费所需。可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最为压头、支出最大、负担最重的购房支出就没有包括在内,购车等大件支出也没有包括在内。

  袁钢明:收入增长与CPI的对比反映的是收入是否会被物价上涨侵蚀掉

  不过,中央党校经济学教授韩保江认为收入增长与CPI的对比反映的是,居民收入中有多少真金白银。

  韩保江:“比如说CPI是百分之六点几,收入增长是百分之十,但是实际收入增长只有百分之四,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收入增长的背后由于物价高走,使得增长的百分之十的好处,老百姓并不能真正得到。”

  这一观点得到了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教授的认同。袁钢明认为,两者对比,折射出的是居民收入是否会被物价上涨侵蚀掉。

  袁钢明:“居民收入增长应该超过CPI,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常规现象,但是也会出现通货膨胀过高,而超过居民收入增长的情况,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如果CPI上涨曾达到过20%,居民收入增长相对于CPI就出现了负值了,或低于CPI。怎么来衡量居民收入是否合理,经常要用CPI的相对程度来衡量。 ”

  袁钢明:居民收入与GDP的对比是国家由国富向民富转变中的评价方式

  在我国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政府首次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预期增长目标(>7%)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目标(7%)。为什么是居民收入增长与GDP的比较,而不是与CPI呢?袁钢明解释说,居民收入与GDP的对比,说明分配结构中居民和政府的财富分成,是国家由国富向民富转变中的评价方式。

  袁钢明:“因为十一五和十五时分配出现了问题。居民收入的比重下降,政府收入的比重上升。整个GDP在增长的过程中,政府得到的收入比较高,造成了GDP增长没有使居民收入得到实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所以十二五规划特别提出居民收入与GDP比较,是针对分配结构的改变而提出的,但如果十二五规划是对付通货膨胀就会提出居民收入增长要超过CPI。”

  韩保江:不管对比方式是什么 感受差异大根本原因是居民工资增长速度慢

  然而,数据显示,我国上半年29个省区市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都超过了10%,无论居民收入与GDP对比还是与CPI对比,可是为什么很多老百姓没有切实地感受到自己的“钱袋子”鼓起来呢?在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袁钢明教授看来,最根本的是居民所做在的

  就业单位的工资增长速度还比较慢。同时,居民的收入本身是否会被物价上涨抵消掉?对此,中央党校经济学教授韩保江认为,目前由于物价持续上涨以及银行负利息的问题,使得居民真正得到的实惠没有统计数字显现的高。

  韩保江:“上个月CPI是6.4,有专家和机构分析,7月份也不会低于6%, 说明收入增长很快,而物价上涨的速度也不慢,里外里看的出,消费者通过收入提高所获得的利益就被较高的生活费用支出给抵消了。再者,我们居民储蓄利率长期以来不是很高,大概一年期的就是百分之3点多,而物价上涨6%,说明居民在银行的储蓄出现贬值,说明居民真正得到的实惠并没有统计数字显现的高。”

  袁钢明:在工资收入过低的情况下,居民收入提高有利于居民真实收入的提高

  从6月份的数据看,利率低于CPI意味着居民存在银行里的钱贬值了。因此,袁钢明教授建议将利率提高到不低于CPI的情况。

  袁钢明:“咱们的利率上调的太慢了,滞后的太多了,使得老百姓使得手上的钱存到银行也是贬值,不存也是贬值,如果利率提高到超过CPI的话,老百姓就可以把钱存到银行,通过得到利息来补偿贬值的问题了 ”

  同时,袁钢明提醒,居民收入的增长要按合适的比例,如果居民收入速度提高过快,势必造成通货膨胀的加剧,不可能既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不过我国的现实情况是长期以来,工资增长速度太低了。

  袁钢明:“工资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过于低,为了弥补这个太低的缺口和空挡,即使提高工资收入,也不一定会造成物价的上涨,所以当前,在工资收入过低的情况下,居民收入提高有利于居民真实收入的提高,甚至也不会对通货膨胀造成很大的影响。 ”

  当我们都在关注“31个省份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全部“跑赢”CPI”的时候,昨天下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指出了另一项现实:目前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约有500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份报告显示,根据测算,中国目前城市合理的贫困线在人均年收入7500—8500元之间,也就是说这5000万人中,每人每年平均只有约7500—8500元的收入。在城市人口中属于“相对贫困”。而这5000万还仅是城市“相对贫困”人口,在乡村还有数量更多、贫困程度更深的贫困人口。面对美好的数据,应该如何让这些贫困人口的生活真正得到改善?财经评论员杨禹认为应该在更多方面、通过更多的手段,来让老百姓直接地感受经济增长带来的变化。

  杨禹:最重要还是让老百姓挣的钱更多 同时保持物价稳定

  杨禹:“我觉得最重要的一条其实还是让老百姓挣的钱更多,这也是“十二五”提出的让居民收入增长跟GDP增长能够同步的出发点。那么居民收入的增长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工资的增长,我觉得除了基本的工资增长机制之外,还包括低收入群众获得政府直接补贴的增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提高、城市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包括一些基本的医疗保障、社会保障、服务水平通过一些金钱的形式和非金钱的形式来实现提高,同时能够保持一个基本的物价的稳定。我觉得能够让老百姓直接感受到收入增长其实来源很多,上半年我们国家很多城市提高了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提高了城市最低生活标准,但是把这些所有的跟居民收入增长相关的指标放在一起,我们看到还有很多城市群体没有感觉到更多指标在发生积极变化,已经发生了变化的地方,它的变化的幅度又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也没有达到同期经济增长所带来的那个程度,这是目前我们最应该关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