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风雨:券商报告同质化 研究员在乎谁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06日 14:4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闻晨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风雨

  前两天,高智说了券商报告同质化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光是在去年,券商发布的研报就达56万份,即使一天读十份,150年也读不完这一年的报告。而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行当已经人满为患,所以进行同质化研究就成了必然。如果在这种环境下,要想让自己的报告受人重视,研究人员不在预测股价上“一鸣惊人”,就很难获得业内认可。他举例研究交通运输领域的情况说:每家券商为该领域配备4-5名分析师,另加两名助手,这样,在全国逾百家的大小券商中,大约有 400名从事交通运输证券研究的分析师,而该领域总共不到180家的A股上市公司。假如某个上市公司发生重大事项,100多家券商研究所都要作出评析,那么就有100多份研报出笼;假如2200多家公司出现大事情,那么研报的数量就会超过20万份——这其中,真正有价值的报告会有多少?如果放到现在不断下滑的股价面前,这些所谓的研究报告的定价预测又是多么的不靠谱?

  “其实,这是券商业竞争的必然现象。但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实在没有必要所有券商都要有这么多的研究员‘写报告’,没有价值的报告只是一张废纸。瑞银证券前中国区副总经理张化桥曾经说过,在他当证券分析师的那十多年里,时常因为要写一百多页的大报告而备感压力,因为只有这样的大报告才被同事、上司和基金经理当回事。现在看来,单纯写‘长’报告已经吊不起别人的‘胃口’,不弄出点猛料,市场不会有一丁点反应。”高智说。讲故事如果到了胡编乱造的程度,估计离被市场抛弃的地步就不远了。

  “但现在的关键是,一般投资者对研究员的评价,当事人根本不在乎,他们更看重的是,基金经理的评价。”罗湖道。不久前,有一位被一家媒体评为最值得信任、最靠谱分析师的人说,他对这种所谓“最值得信任、最靠谱分析的”称号并不看重,甚至不认为是一种荣誉。他说“在机构眼中的个人品牌影响力才是我最为看重的。”他认为,他最看重的是基金经理的打分、派点和所能获得的分仓佣金提成。

  “基金经理要买券商报告,首先要看你得出的结论是不是逻辑清晰,也就是说研究员编的故事圆不圆,如果足够圆,那他就会觉得有价值,因为基金经理建仓时心里才会觉得踏实:反正有故事撑着呢,不怕跌下来,而研究员要做的就是不断在自己的报告中,修正该股的估值,提高该股的股价。至于该股真相如何,真的不是很重要。当一轮炒作完成,该股该跌到哪里就跌到哪里,这时候的估值就是一个屁。 ”高智进一步分析。他说,券商研究员行当是一场“达人秀”,小散户是台下的观众,评委是基金经理,小散户再怎么起哄,也决定不了选手的名次,而研究员在意的当然也不是小散的情绪,他们怯生生关注的是评委的评价,因为评委决定他们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