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晚清中国的"订单农业"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2日 08:2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经济参考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胡雪岩,是中国近代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红顶商人”,其经商才能,处世韬略,一直为世人所称道。阅读著名历史小说家二月河与合作伙伴薛家柱联合推出的力作《胡雪岩》,惊奇地发现这位大智大勇、最后以悲剧角色结束人生的“红顶商人”,竟然还与当今盛行的“订单农业”颇有渊源。

  “天下富庶莫过江浙”。晚清时期,胡雪岩的把兄弟王有龄担任知府的湖州是生丝的主要产地,蚕丝又白又好。当时,湖州当地上好的生丝,时价每担不过二两银子,而洋商把生丝出口到英伦三岛,生丝价格竟达十一两白银。生丝在国外的工厂加工成绸缎,销往世界各地,利润更是成倍增加。蚕丝遂成为洋商绸缎生产必不可少的原料,他们通过买办、掮客直接到产地收购原料,就是为了获取最大利润。

  胡雪岩利用把兄弟的关系,收编了湖州丝业霸主庞二爷,制服了“青帮”头子尹麻子,大张旗鼓地开始了他的“订单”生丝爱国行动———先是在湖州阜康钱庄存入大宗银钿。所有蚕农,年前都可以去阜康钱庄预支一定数量的银两,这叫订金,待来年春天养出蚕茧,再以生丝偿还。而且还保证:所收丝价绝不低于洋商,收购生丝的时间,也不会卡得那么紧……

  这个效法洋商的“处方”,实在大有玄机。蚕农有钱过年,丝商明春得丝,双方得利,两全其美!这与当今“订单农业”的做法,目标虽有不同,但其过程和手段却是惊人的相似。

  “订单农业”,即指农产品订购合同、协议,也叫合同农业或契约农业。签约的一方为企业或中介组织包括经纪人和运销户,另一方为农民或农民群体代表。订单农业具有市场性、契约性、预期性和风险性。订单中规定的农产品收购数量、质量和最低保护价,使双方享有相应的权利、义务和约束力,不能单方面毁约。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订单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企业赢利的有力武器。农民说:“手中有订单,种养心不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先付三成定金,到了开春收货时,再付七成。”

  “大伯,我们丝行正缺少验货师,你就干脆到丝行来帮工。你对蚕丝这么熟悉,得帮我带几个验货的徒弟出来,到时验看蚕茧成色,分清档次,我会多给你工钱。”……

  精明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依照他的思路,探索着晚清中国“订单农业”的道路。即使最后与洋商“斗法”上海滩,他也是知己知彼、运筹帷幄、方寸不乱。“这几天,上海的丝价大涨,生丝奇缺,市场上出现了疯狂的抢购风潮。洋商们因国内工厂原料告急,连连电报催货,因此绿眼珠急得快变成红眼珠了。”毒来药往,几度交锋,胡雪岩最终赢了洋人,既维护了苦难蚕农的利益,同时也让全体华商扬眉吐气。

  二月河和薛家柱的《胡雪岩》,通过讲述胡雪岩跌宕起伏的一生,展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丰赡与奇瑰,表现了在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的较量中,中国商人的大智慧。掩卷冥思,笔者的心绪被历史的“亮光”感染着,快乐地飞扬、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