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17日讯 7月CPI同比上涨6.5%,创下36个月以来的新高。通货膨胀处于高位运行。中国通货膨胀的特殊发生机理是什么,究竟应当怎样治理,才能使国民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中共中央党校校委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今日发表博文分析,五大深层机理形成中国通胀。
文章指出,第一,投资建设主导的国民经济增长,由于投资结构和时效的性质,或者当期投资需求大于供给,或者不能形成有效供给,或者形成有效供给滞后,使投资投放的货币不能被形成的供给结清,导致通货膨胀。第二,中国依赖于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进出口规模和结构不平衡,特别是出口压低和进口拉升国际市场价格,形成国内出口推动和进口输入的通货膨胀。第三,重大工业、大企业发展,轻服务业和小企业生存,而小生产式的农业,是极容易形成通货膨胀与生产过剩剧烈交替波动的生产结构和生产方式。第四,经济发展中的垄断体制,在中国已经成为推高物价水平的很重要的常态性机制。一是国有垄断工商企业推高价格水平。二是国有金融垄断方式也成为推动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三是政府土地出让、经营性交通收费等行政和特许垄断,不断推高地价房价和运输价格水平。第五,国民收入分配及支出由政府主导,也是物价水平容易上涨的重要原因。
作者介绍:
周天勇,经济学博士,教授,中共中央党校校委研究室副主任,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6617910100twxo.html?tj=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