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北京消息:2011年度半年报发布接近尾声,在今年的上市公司半年报公告,“委托贷款”数据的“超量”引发了各方的特别关注。
上市“小银行”热衷放贷 激增三成
委托贷款是指由委托人提供合法来源的资金,委托业务银行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业务。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2日,共有107份关于“委托贷款”的公告,涉及52家上市公司,累计贷款额度超过160亿元,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近38%,且这一比例仍有上升可能。
目前,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只有6.56% ,而通过委托贷款把钱借给急需资金的企业,利率往往能翻一番,有些行业,例如房地产行业,目前委托贷款的利率水平甚至能达到15%左右,个别企业,如香溢融通贷给东方巨龙的5000万一年期贷款,利率竟然高达21.6%,成为了上半年所有上市委托贷款利率之首。
这一系列的数据说明了一个事实,就是在2011年全面放贷的热潮中,又有一批新军浮出水面,那就是占据着融资优势,“不差钱”的上市公司。
放贷吃息差“不务正业” 恐难持续
专业人士分析,2011年上半年宏观经济环境的确给这些“不务正业”的上市公司提供了放贷的土壤,信贷的进一步紧张,使得规模或是资质不达标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难以利用正规途径,从银行获得贷款,而为了保障企业经营,它们被迫只能选择高息贷款来维系企业的正常运转,有的甚至寻求地下钱庄等非法机构所提供的非法金融服务。
而相比之下,上市公司的处境却是标准的“不差钱”,2011年上半年的中国股市,虽然整体的点位跃升有限,难言牛市,但是新股上市不止,概念层出不穷,并不愁从银行获得大笔的业务贷款。而上半年国内在通胀灾害等因素的夹击之下,实体经济不振,众多上市公司在主营业务规模收缩之后,将目光投向了放贷这一手段继续吸金,先借着自身的资质优势和上市公司的“金字招牌”从银行借出贷款,然后再以高出正常贷款利率一倍甚至更高的水平将钱借给关联或者非关联关系的企业,坐吃利息差,“空手套白狼”的手段可谓高明。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情况虽然不正常,但是“有求必有需”,目前实体经济不好,把持着资金的银行出于自身风险考虑愿意把钱借给诚信度较高的上市公司无可厚非,而上市公司在经济复苏期,收缩业务选择投资理财也是无奈选择,最终的问题,还是出在源头——也就是市场资金配置不合理上面。
另外,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也认为,目前看来,整个市场的融资体系非常的边缘化,增长堪忧。“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把从事间接融资的银行喂大了,银行把承销商边缘化;发展资本市场是股民把上市公司喂壮了,筹资方把投资方边缘化;利率不改革把利差稳固了,借钱放贷者(银行)把储户和中小企业边缘化了。”
(记者 周红艳 审核:王玉飞 监制:吕正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