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纷纷下滑,已接近监管红线。
半年间,保险公司交出的偿付能力成绩单并不理想,截至昨天,四家上市保险商陆续揭开中期业绩的面纱。中国人寿、中国太保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出现了48%、59%的大幅下滑,中国平安在上半年扩股融资后的偿付能力也仅仅比去年末提高了2.1%,大大低于业绩预期。对此,各保险公司中报指出,资本市场的震荡给保险公司带来不小的压力。
偿付能力充足率体现的是保险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监管部门要求保险公司的充足率需达到150%以上才是优良,否则个别投资及保险项目将受到约束。但目前国内最大的两家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均接近监管红线。中国人寿上半年的偿付能力充足率由去年末的212%下滑至164%,中国平安在上半年扩股融资后,偿付能力也仅仅比去年末的198%上升至200%,其中,平安人寿的偿付能力仅为158%,较去年末下降了22.1个百分点。中国太保更是由去年底357%一路跌至298%。
中国人寿副总裁刘家德认为,“在资本市场震荡下跌的情况下,公司所持有的资产在计算过程中的认可价值无疑会出现下跌。而未来一段时间内,资本市场的震荡格局将会持续,公司将通过多种方式补充资本金。”
据了解,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今年上半年,除了中国平安通过H股融得194亿元资金、中国人保获得社保基金100亿元入股等大笔融资外,一些中小公司也纷纷发行次级债融资,如百年人寿发行10亿次级债、泰康人寿的次级债规模则达到20亿,信泰人寿和华夏人寿分别为4.5亿和3亿元。
不难看出,在偿付充足率纷纷接近“红线”的情况下,保险企业的融资潮在下半年将进一步加剧。中国人寿在8月23日发布中报之际,宣布将发行300亿元次级债;而中国太保也在8月28日晚间发布中报的同时,宣布向股东扩股增资56.5亿元。中国人保、新华人寿则准备在年底前通过A股加H股上市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