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本报获悉,全国住房信息系统预定2013年实现县级以上城市联网,届时,异地购房和多套购房行为监管,以及房地产税政策将具备基本的数据基础支持。
住建部人士表示,为了这一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住建部至少已经努力推动了五六年,但地方政府积极性并不太高。
但自2011年开始,再没有地方政府敢于怠慢这项工作,原因很简单,在年初有关房地产调控的国办发〔2011〕1号文件当中明确指出,“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滞后等问题,也要纳入约谈和问责范围。”
重压之下,各地住房系统平台的建设及联网工作迅速加快,而预定在2013年实现的全国联网无疑将让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能力大幅升级。据了解,在住建部下发的文件内,已明确要求各地的信息系统建设要为规划、土地、金融、统计等部门提取相关信息预留数据接口。
40个重点城市先行
被要求率先进行系统建设的,是住建部划出的40个重点城市,包括除拉萨和港澳台之外的全部省会城市,以及深圳、大连、宁波、无锡、苏州、厦门、温州、青岛、北海、三亚10个房地产热点城市。
不过,即便是在这40个城市内,遏制异地购房的行为也很难做到。
按照住建部的工作安排,这些城市必须在2011年年底前将辖区内所有区县数据进行整合,并将房地产纸质档案全部转化为电子数据。
“主要是能满足二套房等宏观调控政策的查询需要。”住建部人士透露,到目前为止,一部分城市的系统建设仅能做到对主城区数据的整合,而无法扩展到一些郊区县。“打个比方说你在密云拥有一套房子,在北京市内的查询结果却依旧显示你是首次购房。”
但对异地购房的遏制,暂时也就只能到这一步了。
“暂时没有收到上级部门关于全国联网的通知。”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成都市城乡房产管理局负责人便如此表态。而记者从同为40个重点城市之类的宁波了解到,尽管已经完成信息系统的建设,但据全国联网还有很长的距离,目前住建部对宁波的信息只能做到“镜像采集”,而无法实时更新。
住建部副部长齐骥在2010年6月的一次会议上曾透露,截至当时,全国尚有891个县未建立房屋登记信息系统,占全国的55%,不少城市依旧采取纸质档案进行新房信息的登记。
不仅如此,在已经建立起登记信息系统的地区,也存在着标准不统一、数据无法兼容等等问题,甚至在一个城市的两个区内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基础数据库尚且如此,联网更是无从谈起。一些地方对异地购房的监管,只能通过要求购房人提供户籍所在地房管部门的首次购房证明来实现。
按照规划,住建部住房信息系统计划分为部、省、市三级平台。首先,以市为单位,对下属市区县系统进行整合,实现全市住房信息。而省级政府则负责组织建立省级住房信息系统和省级基础数据库,将辖区各市系统平台进行整合。而住建部则将搭建部与省级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平台,最终对全国住房信息的查询,将在住建部的系统平台上实现。
覆盖房地产全程
据了解,被纳入系统的信息也不仅仅是房屋权属信息,按照住建部的规划,房地产市场数据采集范围应覆盖以下各类市场活动:增量与存量、买卖与租赁、住宅与非住宅、城市和乡镇。齐骥提出的要求则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横到边,意指覆盖辖区内所有房屋。纵到底,则指要涵盖房地产的全流程。
最终的联网也不仅仅是全国各地房管部门的联网。住建部的文件里,要求为公安、民政、规划、土地、金融、统计等部门提取相关信息预留数据接口。“房地产税、住房保障、对犯罪嫌疑人资产的控制,乃至城市规划、统计调研等等都可以利用到这个系统。”前述住建部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不过,尽管目标宏伟,且早在2003年开始便着手准备,但目前能在市级层面落实的数据采集,也仅限于住宅增量这一块。“多数城市的历史数据整理录入尚未完成,房屋租赁数据采集基本空白。”前述住建部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而同样起步于2003年的银行个人信贷的征信体系,却在2007年便基本成形。数据相对简单是银行系统迅速成形的主要原因。而住房信息的收集则难得多。
“我们县有近5万卷,约有50多万条住房历史数据。”河南潢川县在一份公开文件中对信息系统建设的困难如此谈到,据该县估计,仅硬件配置、网络接入、软件购置以及这些历史档案的录入,预计资金就达到了56万元。而该县负责房地产信息登记的机构是一个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根本无力负担。
此外,大批历史遗留房屋登记问题也成为信息系统建设的拦路虎,仅在北京,便有大批房屋属于中央部委及军队,产权及管理体系也并未统一,甚至住建部门也并不掌握其权属信息。
据记者了解,住建部正争取将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列入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争取系统建设资金。此外,还要求地方政府财政给予支持。而对历史遗留房屋问题,则选择了延后解决,仅要求地方“争取在"十二五"期间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