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13日讯 上周五8月CPI数据出炉,比上月减少0.2%,虽然大的趋势上未出现逆转,但还是增强了市场对通胀拐点即将到来的信心。对此,刘煜辉发表博文指出,“中国宏观政策的核心是财政,不是货币,货币实际是从属财政的。因为中国货币创生主体是政府经济活动。”他表示,关键是财政扩张态势有所收敛,货币和通胀压力才会减轻。投资降下来了,通胀拐点的信心才会增加,再滞后1-2月,或数据上就更明显了。
政策面减速信号:8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用三个“最严格”强调中国的土地管理制度。723事件后,中国高铁投资规划在压缩,停止主题公园建设,清理高尔夫球场,信息明确指向,中国似乎准备接受投资减速了。
投资减速的数据体现:“1-8月累计投资增速虽维持在25%的高位,其中中央项目已经录得-9%的负增长。地方项目5、6、7、8月份单月投资环比疲弱,分别为-1.54%,-1.3%,1.38%,1.13%。”另外,国内投资减速一般意味着贸易条件改善。我国贸易顺差快速增长,体现在进口量减速、价格回落。
地方基建投资将放缓:文章预计,“现实的财政状况可能也会迫使投资减速。由于土地出让金收入是地方政府城市基建支出的主要资金来源,可以预期新增的地方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大幅放缓或不可避免。”
房地产业减速信号:文章认为,“房地产8月份35%的投资速度可能有些水分,因为和微观层面信号背离:水泥市场在旺销季节到来之前出现价格下跌,投资可能确定减速了。”而且,就目前反馈的信息,保障房的高开工率不等同于进度。
原文地址:
http://liuyvhui.blog.sohu.com/184067873.html
作者介绍:
刘煜辉: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客座研究员,国内多所大学特聘教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金融市场、国际经济学等。